原标题:一封信“打通”一座桥
新华社北京8月15日电题:一封信“打通”一座桥
新华社记者王君璐
“街道急居民所急,一座小桥解决老百姓大难题。如今通过‘连心桥’自己遛着弯就把退休金取回来。”说起这件事,李淑安满意之情溢于言表。
“‘连心桥’建成之前去银行可是件大麻烦事!”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北小河南岸南湖中园的李淑安今年83岁,她有个坚持了几十年的老习惯,每月雷打不动地要去位居河北岸的银行取退休金。
“为去银行,出小区要换乘两趟公交车,坐3站地。坐车时间不长,等车时间可就没谱了。”李淑安算了一笔账,去一趟银行,单程就得花上半个多小时。
这不只是李淑安一个人的烦恼,因为河北岸超市、菜市场、早点铺众多,河南岸的许多居民都喜欢去那里买东西。
隔着小小的一条河,大伙得绕行好大一圈路。
“小区北门外有一座桥,听说是水务局工作用桥,比较简陋、陈旧,长期关闭。”李淑安说,那时候不少居民都盼着小桥加固贯通,解决两岸居民通行难题。
73岁的李菊花是小区有名的“热心肠”,听见大伙议论,她决定帮助居民和街道沟通,协商“修桥大计”。
“我和老伴商量,得把群众的心声反映上去。”老两口用两天工夫,给街道写了一封信,希望把现有的这座桥,经过安全整修,在保证水务部门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对居民开放。
被李菊花热情感染,意见信共征集到457位居民签名。
“有人问我,写信有用吗?我鼓励他们,北京新闻天天说‘吹哨报到’,咱百姓有呼声,政府肯定有响应!”——李菊花充满信心。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2018年9月底,东湖街道收到意见信后,迅速启动“吹哨报到”机制。
“老百姓的烦心事就是我们基层工作的大事!”东湖街道工委书记倪东新说。
由于这座桥的功能主要供水务局工作时使用,且相对简陋。经过反复调研,街道与区水务局、绿化局多方协调,于去年11月达成一致,由街道出资对桥梁进行修缮。
更新围栏、更换桥面……桥梁改造工作迅速展开。
今年5月,人行桥正式开通。脚踏平整的桥面,手抚木制栏杆,梦想成真的居民们笑逐颜开,大伙为这座桥起了个新名字:“两岸居民心连心,办事处和群众心连心,就叫‘连心桥’!”
哨声嘹亮,为基层赋权,让“一根针穿起千条线”成为可能。
今年6月,居民们又给街道写了一封信,希望在河边增加健身器材和休息座椅。
接信两小时,街道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就赶到河边现场办公。
“哪种健身器材更实用,椅子摆在哪儿,街道干部心非常细,专门征求我们意见。”李菊花等居民代表被请到现场一起商量。
“为民办实事,得让群众真满意。”倪东新说。
不到一个月,健身器材、座椅全部安装到位。
如今,两岸绿树如茵,鲜花盛放,成为居民健身、散步的好去处。
打通一座桥,温暖群众心。457位热心居民和一座连心桥的故事是北京市持续深化“吹哨报到”改革、“接诉即办”的一个缩影。这样的故事,北京的每个街乡镇都在发生。
“每天和老伴一起在河两岸走一走,到‘连心桥’上溜达溜达,特别开心。”李菊花满脸笑容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