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20年:见证中国奶业的全面振兴

日期:08-14
产业链

原标题:蒙牛20年:见证中国奶业的全面振兴

​成立20年,蒙牛稳健发展,正从“中国牛”向“世界牛”进发。

1999年,蒙牛白手起家。20年来,从市场为王到奶源为王,再到全产业链整合能力为王,蒙牛踩准了行业发展的每一步节奏。而今的蒙牛,正从“中国牛”向“世界牛”进发,向“双千亿”目标冲刺。

战略布局贴近市场

经过20年发展,中国乳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日前发布的《中国乳制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乳制品产量为2687.1万吨,同比增长4.4%;牛奶行业销售额近1200亿元,到2022年有望增长到1300亿元。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大众口味也越来越多元化,企业必须要有产品前瞻战略,提前进行各类布局。当年蒙牛推出常温奶,把牛奶卖向全国市场,带动了整个行业发展。

蒙牛20年:见证中国奶业的全面振兴

特仑苏获得有机产品金奖。

近年来,蒙牛每年推出数十款新品,涵盖特仑苏梦幻盖有机奶、纯甄PET瓶饮用型酸奶、优益C LC-37活性乳酸菌饮料、每日鲜语鲜牛奶等热门产品。不仅满足不同类型的消费者需求,还成为蒙牛业绩稳增的重要支撑。2018年,蒙牛营收近700亿元,是20年前的数千倍。

把握奶源品质生命线

在20年的发展过程中,蒙牛始终有一个基本“生命线”,那就是奶源和品质建设。目前蒙牛奶源管理按照地域和气候特点等要素划分为10个大区,每个大区的奶源事业部配备有专家和讲师团队,每天走访牧场进行技术指导。奶源技术员则采取牧场责任承包制,对区域内牧场情况进行有针对的诊断、改善。

同时,蒙牛用“牧场主大学”项目落实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定期组织由科学家、工程师、畜牧师、奶牛营养师组成的专家团,走进牧场进行现场指导,采用精准饲喂、精细化管理等技术手段及现场诊断、专业设备检测、技术沙龙互动、专项技术报告相结合的形式,使牧场充分掌握理论和实操方法,帮助牧场全面提升。

在蒙牛合作方现代牧业的奶源基地上,创新采用“种养加一体化、零距离2小时”的生产模式,将现代化加工厂建在规模化的牧场里,牧场建在配套牧草场里,从挤奶到加工2小时内完成,不仅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更加强了生产过程的无死角监管。

在品质建设上,蒙牛采用智能化、数字化、端到端的全产业链管控技术。早在几年前,蒙牛就开始了信息化管理建设,联合IBM和SAP,将品质管理统一到一个信息平台,使蒙牛的奶源战略规划部署不仅主动适应了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管理,也在业内成为领先的数字化企业。

此外,蒙牛还与阿里巴巴合作,通过后者“零售通”的技术优势和渠道,建立数据化管理系统,从而更好地提升蒙牛线下市场份额。而与京东合作的防伪追溯开放平台,正在让消费者吃得更加放心。

构建全球乳业共同体

自2017年行业复苏开始,产业链整合对乳企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对全球资源的掌握上。在海外市场,蒙牛正在进行4个层面的国际化——资源端,全产业链布局国际优质奶源;研发端,整合布局国际化创新研发体系;品牌端,打造线上线下营销强执行;渠道端,实现从海外奶源到当地生产销售的全部环节打通。

目前,蒙牛国际化落笔在大洋洲和欧洲的资源性布局,包括从原料供应角度考虑在新西兰投建的生产基地。在完成资源布局后,蒙牛选择东南亚市场作为突破重点,印尼工厂生产的产品已进入当地市场并辐射到周边国家。此外,蒙牛还通过海外大型赛事活动进行国际化品牌的打造;通过与海外大学和研发机构的合作,形成一套国际人才的培养和交流体系。

蒙牛20年:见证中国奶业的全面振兴

卢敏放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皮萨利德斯、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等人探讨中国在全球化中的作用。

在蒙牛总裁卢敏放看来,构建“全球乳业共同体”有利于推动构建更公平、合理的定价机制,推动和满足各地区的消费升级,促进全生态圈全面发展,实现全球乳业的共生、共治、共享、共赢。蒙牛希望向世界乳业传达“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同时开启中国乳业下一个黄金十年。

新京报记者郭铁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编辑祝凤岚校对刘军

驾劳斯莱斯堵医院女子致歉,自称是个体户,车是朋友的 北京飞人二青会110米栏夺冠:谢文骏给我们带来信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