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期 这44字公报震撼世界

日期:08-14
知事周恩来

原标题:非常时期,这44字公报震撼世界

来源:长安街知事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我国外交工作不断走向成熟,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回顾70年来的外交历程,背后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许多惊心动魄的瞬间,许多一触即发的博弈,许多难以忘怀的情景。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推出系列全媒体特别报道“外交密档”,回望一路走来中国外交风雨路程,见证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伟大足迹。

1963年10月,周恩来总理会见来访的法国总统特使、前总理富尔一行,商讨两国建交问题

1963年10月,周恩来总理会见来访的法国总统特使、前总理富尔一行,商讨两国建交问题

55年前,在东西方冷战正酣的背景下,中法两国建交的消息震撼了全世界,一篇全文仅有44字的建交公报,被西方媒体称为“外交核爆炸”。

中国前驻法国大使蔡方柏告诉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鲜为人知的是,中法建交的幕后故事,是从一封私人信件开始的。

在中法正式建交前的1963年,时任法国总统戴高乐让前总理富尔携其亲笔信前往中国。这封看似普通的私人信件,实际上大有深意。

“中法建交不是历史的偶然。”蔡方柏说。

55年前,两国领导人高瞻远瞩,在两极格局中追求独立自主,毅然作出建交的历史性决定。

1963年,中法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时机已经成熟,戴高乐派前总理埃德加·富尔作为其特使访华,同中方进行建交谈判,但对外宣称只是“私人旅行”。

戴高乐资料图

戴高乐资料图

富尔与戴高乐私交甚笃,且一向对中国友好,主张承认新中国,支持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建交谈判的不二人选。

事实上,早在此前的1957年,富尔就以私人身份对中国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访问,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都接见过他。

受毛泽东诗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启发,回国后富尔写了一本介绍新中国的书——《龟山与蛇山》,意思是中法之间应该像龟山与蛇山那样,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主张中法建交。

1963年10月,富尔再次踏上中国的土地,给中国领导人带来的“见面礼”,是戴高乐的一封亲笔信。

这封信很特别,形式上是写给富尔的私人信件,但内容是让中国领导人看的。“戴高乐之所以这么做,说明他虽然想尽快同中国建交,但自己心里也没有底。”蔡方柏解释说,“如果中国把他拒绝了,那他就很尴尬了。”

戴高乐在信中写道:“我再次重申我对你在下次旅行期间将和中国领导人进行接触的重视。由于我们最近的会谈,我能够向你清楚地指出:我为什么非常重视有关我们和这个伟大民族间各方面关系的问题。请相信,我完全信任你将谈到和听到的一切。”

周恩来同富尔举行会谈

周恩来同富尔举行会谈

一封亲笔信叩启了中法两国封闭多年的大门,随后,中方领导人与富尔正式进行建交谈判。

1964年1月27日格林威治时间11时,北京和巴黎同时发表了中法建交公报。公报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商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三个月内任命大使。”

公报仅有44个字,但一经发出即震撼全世界,被西方媒体称为“外交核爆炸”。

非常时期 这44字公报震撼世界

4天后,戴高乐总统在爱丽舍宫召开千人记者会,正式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他称赞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国的历史比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还悠久,建立了非常独特、非常深奥的文明。中国将发愤图强,在世界上将起重要的作用。

戴高乐同时颇有深意地预言:“目前还在观望的某些政府,迟早会觉得应该仿效法国”。

戴高乐以勇气和远见促成了中法建交,但遗憾的是,他未能亲自到访中国。据戴高乐的侄子回忆,他原计划1970年底访问中国,并将把“与毛泽东的会见”作为自己回忆录的最后一章。

然而,1970年11月9日,戴高乐因病与世长辞。当天,中国政府降半旗志哀,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头一次为西方国家元首降半旗。

非常时期 这44字公报震撼世界

蔡方柏认为,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率先打开了西方同新中国相互了解与交流的大门,中法建交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双边关系的范围,是推动世界多极化迈出的第一步。

近半个世纪以来,中法两国从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再到紧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时代,一直引领着中欧关系和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发展。

正如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所说——

正因为我们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法关系才能从一开始就勇立潮头,敢为人先;

正因为我们都本着相互理解的交往之道,中法关系才能不断超越分歧,求同存异。

责任编辑:王亚南

一座山村的节日篮球赛 阜阳到底有多少问题?省委书记给了一个数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