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血管”治“贫病”——“四好农村路”助力粤北山区县脱贫奔康

日期:08-13
农村路贫病助力

原标题:通“血管”治“贫病”——“四好农村路”助力粤北山区县脱贫奔康

新华社广州8月13日电题:通“血管”治“贫病”——“四好农村路”助力粤北山区县脱贫奔康

新华社记者田建川

紧邻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却一度是广东省著名的“穷县”。地处广东北部山区的河源市紫金县“八山一水一分田”,“路不通”曾是制约这个县发展的“紧箍咒”。

近年来,紫金县大力建设农村公路,疏通脱贫“血管”。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到“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如今的紫金县,成为首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美丽畅通的农村公路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山区群众的致富之门,激发了产业活力。

路通:串联美丽、带活旅游

在紫金县凤安镇仁里村,宽阔的农村公路旁,绿荫掩映,荷塘飘香。这条名为“凤安新村旅游大道”的农村公路,已经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

几年前,这条路却让人头疼不已。村民杜碧云说,当时的路是砂石路,很窄,会个车都要腾挪半天,下雨时泥泞不堪。2016年,当地政府对公路升级改造,修建了20公里长、8米多宽的“凤安新村旅游大道”,串联起凤安镇的5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紫金县凤安镇党委书记罗惠珍说,新修建和升级的农村公路拓展了当地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新路。公路串联的村子具有典型的岭南客家风格,有茶园、稻田、果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珠三角游客前来旅游。光仁里村1年的游客接待量约2万人次。

路好:对接市场、带旺产业

种养业是山区县的主要产业。过去,受制于路,紫金县产业难以兴旺,“山货进城、网购下乡”成为空话,更无法接受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辐射。

如今,倚靠完善的农村公路,紫金县成功对接上了山区特色农业和珠三角的大市场。

一直在外闯荡的张玉强2017年回到凤安镇的老家,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他流转撂荒的土地,成立了凤安钱吨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了1000亩的产业基地,产品销往惠州、深圳和广州等地。

“我是看着家乡的农村公路修好了,才决定回乡创业的。”张玉强坦言,以前,当地百香果零散种植,村里窄窄的小路无法容下载重量大一点的货车。折腾来折腾去,运输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很高。现在,百香果园沿着农村公路实现规模化种植,一辆载重量4吨的货车到广州的运输成本从2000元大幅降到1300元。

记者了解,在张玉强的合作社,有165名贫困户入股分红,并得到种植技术培训。张玉强说,今年合作社的销售额预计超过200万元。

路畅:激活“造血”脱贫奔康

路通、财通、观念通。农村公路疏通了脱贫奔康的“血管”,也让群众增强了发展信心、激活了市场思路。

凤安镇金凤优质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玉平今年50多岁,如今成了“微商”达人。他为自己的稻米注册了商标,通过微商打出了口碑。除了稻米种植,张玉平还与外面的企业合作,在村里盖了厂房做玩具配件组装,让20多名妇女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路畅了,物流方便了,我们的市场思路也得跟得上。”张玉平说。

“四好农村路”为农村地区带来人气、财气,也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紫金县九和镇金光村是广东省定贫困村,2016年前,这个村的砂石路通不了客车,后来,广东省交通运输厅驻村扶贫工作队对全村道路进行硬底化,并且连通到每一户的家门口。

“党员干部们带头干,乡亲们都看在眼里。如今,不仅村里的公路修好了,还通上了去县城的客车,大伙心里热乎乎的,很有获得感。”金光村支部书记李碧瑶说。

记者了解,如今,紫金县公路通车总里程3200多公里,其中,84%是农村公路。当地纵横交错的农村公路,正和不断完善的高速公路、国省道一起,畅通着发展“动脉”和“毛细血管”,激活“造血”功能,为群众奔康致富打开“山门”。

四川今年以来破获涉枪涉爆刑事案件718件 不忘历史 激发情怀 爱国主题夏令营在圆明园开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