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贴上“汇率操纵国”标签之后 货币战就来了吗?

日期:08-12
外汇局人民币汇率

原标题:被贴上“汇率操纵国”标签之后,货币战就来了吗?

被贴上“汇率操纵国”标签之后 货币战就来了吗?

导读:陆磊称,经贸摩擦与是否存在金融战的事实之间是有鸿沟的,仅仅是汇率的波动,并不意味着贸易摩擦就扩展到了货币和金融领域。

作者|第一财经林洁琛杜川

过去一周,经历了短暂的震荡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逐渐企稳,破7的冲击初步为市场消化。

“破就破了,破7的溢出效应基本是一次性的。”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导、董辅礽讲座教授管涛如此表示。

但“被汇率操纵国”的疑云还没有消散。

8月5日,美国匆匆忙忙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25年来首次。

国际社会哗然,但更多的是驳斥与质疑,美国乱扣“汇率操纵国”的帽子,不仅失信于国际社会,更会把自己逼入“走钢丝”的境地,并最终冲击美国核心经济利益。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8月10日凌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国第四条款磋商报告正式发布,认为人民币汇率符合经济基本面,专家称这佐证了中国并未操纵汇率。

很多人还有担心,一旦被扣上“汇率操纵国”的帽子,这将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冲击?贸易摩擦是否有可能升级为货币战、金融战?金融监管当局准备用什么应对?企业和普通百姓又该做何打算?

中国经济根基还稳吗?老哥,稳!

“被贴上‘汇率操纵国’的标签从来就不意味着这个国家的经济会崩溃,甚至是经济萧条。”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陆磊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

历史上,日本、韩国、中国都曾被列入“汇率操纵国”,德国、瑞士和印度等国也曾被美国拉进观察名单。但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都没有因此而出现崩溃。

给中国打上“标签”,也撼动不了中国,强韧的中国经济是应对外部变化最强大的底气。

去年至今,即便是在外部环境如此不稳定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仍然展现出强大的韧性:2018年,中国经济保持6.6%的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90万亿元,中美双边贸易额继续保持增长。2019年上半年,GDP达到45万亿元,经济增速6.3%。

外汇局数据显示,上半年经常账户小幅顺差,与GDP之比为1.6%;金融账户下的跨境资本双向流动保持活跃,外商直接投资(FDI)维持在较高规模,对外直接投资(ODI)保持总体稳定,证券投资继续呈现顺差。

事实证明,我国国际收支保持了基本平稳。

根据历史经验,美国有可能对所谓“汇率操纵国”采取禁止联邦政府从该国采购或签订商品及服务采购合同等多种措施,当前形势下,也可能以“汇率操纵”为借口进一步升级对中国的关税举措。

但谁都清楚,贸易战没有赢家,继续“较劲”有代价。正如同螺丝拧得越紧,螺丝刀就要越用劲儿。美国打出去的拳头越重,反弹到自己的力也越大。

当特朗普宣布再对中国价值3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时,遭到了美国零售商协会等国内经贸组织的强烈反对,这是因为不仅美国消费者面临更高的生活成本,一些高度依赖中国设备、原材料的企业也将面临关门的命运。

“第一波加征关税是从0到1的演变,这个时候要认真应对。后续加征关税是从1到10到更高,无非就是量的变化,不是质变。”陆磊称,前面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管理部门和企业的抗压性都在增强。

美国发起经贸摩擦的直接目的就是重塑全球产业链,但产业链的重塑并不简单。“世界公认的国际投资贸易准则是基于国际分工,国际分工基于比较优势。产业链的重构更多基于一轮又一轮的科技创新,而不是短期政策,从来没有什么短期政策可以改变产业链。”陆磊解释称。

在劳动生产率变化方面,中国目前正在向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发展阶段过渡,无论在产业链的横向分工和纵向分工方面,均已经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

美国想通过加征关税来撼动中国的制造业基础,有悖于市场经济竞争的基本规律。

人民币“扛造”吗?根基稳定,工具充分

对于普通百姓、企业、境外投资者来说,最大的关切莫过于,经贸摩擦是否已经延伸到货币和金融领域?人民币汇率未来是否会持续贬值?手中的资产该作何打算?

“经贸摩擦与是否存在金融战的事实之间是有鸿沟的,”陆磊在接受采访时称,仅仅是汇率的波动,并不意味着贸易摩擦就扩展到了货币和金融领域。

“我们更加关注实体,但如果变成了金融层面的冲击,我们也有办法、有信心进行应对。”陆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可以看到,在过去一周里,人民币汇率经过短暂的震荡后快速企稳,这体现了市场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明显提高。

实际上,“811汇改”4年来,人民币汇率并非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我们都交过手,彼此也非常熟悉,应该都记忆犹新。”2018年8月,央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潘功胜喊话人民币空头的声音犹在耳畔。事实上,人民币经历了考验,正向更加富有弹性的双向波动方向发展。

而企业、百姓和投资者的行为也越来越理性和成熟。尤其是在经贸摩擦持续的背景下,外汇市场秩序总体良好,外汇供求保持基本平衡,市场主体囤积外汇现象逐步消失。企业、个人等境内外汇存款2018年下降700多亿美元,2019年上半年略降64亿美元。

由此可见,所谓“资本逃离中国”、“产业链向国外大规模转移”等等唱衰中国的论调全部落空。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的信心就是市场选择的理由,也是未来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的根基。

如果特朗普宁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也要极限施压怎么办,人民币“抗造”吗?

陆磊认为,目前,人民银行、外汇局已经基本上能够做到根据相关的市场变量预先反馈,并进而提前预警和采取预案,把市场影响降到最低,让实体经济在面对外部冲击时有一个柔软的缓冲垫。

与此同时,人民银行、外汇局将继续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一致性、可预期性,保障旅游、留学等个人真实合理的用汇需求,保护跨境消费者和投资者不受无辜的冲击。

担心资本外流?守底线,必要时有管理

除了担心人民币贬值以外,市场主体还担心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叠加贸易不确定性加剧,可能会加剧跨境资金的流出。

相关跨境资本流动数据可以说明,市场已经做出了充分的反应:2019年上半年,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保持稳定,境内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上半年,银行结售汇逆差332亿美元,相比去年下半年月均逆差收窄52%;境外资本持续净流入,境外投资者净增持境内债券和上市股票合计达493亿美元;企业投资收益项下跨境支付规模与去年同期基本相当。

8月以来,外汇局监测数据显示,银行结售汇呈现小幅顺差;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跨境资金流动也基本平衡。

未来,中国仍将是具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

当前,国际货币环境相对宽松,全球负利率范围不断扩大,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比美国的高出1个百分点左右,中国国债的信用违约掉期价格从150的高位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40左右,这说明在全球资本流动当中我们有收益的吸引和安全性的吸引。

而随着《外商投资法》出台、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修订、新的《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发布等等,将更加直接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中国。今年上半年,境外资金流动呈现净流入,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7%。

从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中国一直在坚定推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如今已经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国主张更好的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央行也在退出常态式的外汇市场干预。

但资本的无序流动会对宏观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在必要的时候仍要加以管理,这完全符合国际惯例。外汇管理部门将不断探索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

“宏观审慎管理”也是各国央行的共识。在这种监管思路下,中国监管部门政策工具箱中也包括了防范热钱大进大出、预防市场暴涨暴跌、外债宏观审慎管理等措施。

微观层面,则包括真实性审核、行为监管、防止交易欺诈和价格操纵,加强对企业等外汇市场交易主体的“风险中性”指引等监管内容。

“宏观审慎管理不会蜕变为资本管制,外汇局将坚定不移促进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服务国家全面开放新格局。”陆磊也称。

陆磊强调,对中国而言,更重要的还是做好自己的事,关注实体经济,脚踏实地推动科技创新,使得中国经济在全球产业链上不断向经济价值更高的层级攀升。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市场,最丰富、且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因此,我们应当保持自信,携手应对短期的外部冲击。

经济稳、金融稳是货币稳的基础,健康有韧性的宏观经济是人民币汇率的有力支撑。

易纲行长近日在谈人民币汇率时称,当前,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展现出了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国际收支总体平衡,外汇储备充足,外汇市场上套期保值的企业越来越多,中国和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利差处于合适区间,能够支撑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任他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中国有这样的底气!

香港立法会议员:暴力不断升级至恐怖主义边缘 “利奇马”过境青岛 市民拿蛇皮袋捡海鲜扛回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