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爱因斯坦对于今天的世界有何意义?
为什么爱因斯坦如此有名,而且仍然如此有名?为什么爱因斯坦逝世越久,人们对他的记忆反而更加强烈?作为科学家,爱因斯坦有着怎样的综合世界观?爱因斯坦有着怎样的独特思维方式?他对世界和平、社会正义以及开放世界的看法又是什么?
记者丨何安安
实习生丨闫晓旭
在爱因斯坦诞辰140周年之际,“爱因斯坦的异想世界”特展于本月初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开幕。展品包括他珍贵的E=MC²手稿、广义相对论手稿、诺贝尔奖章,还有他与罗素等人的通信真迹等。这些文件、手稿等,都收藏于希伯来大学爱因斯坦档案馆。本次特展所展出的文件和手稿,是在耶路撒冷以外的地区,有史以来展出量最大的一次。同时,这也是爱因斯坦的展览首次登陆中国大陆。展览将持续到10月22日结束。
在展览开展的首周,引进并出版了爱因斯坦著作《我的世界观》一书的中信见识城邦特意推出了“我是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系列主题活动,邀请了多位研究爱因斯坦的专家以及科普大咖开讲爱因斯坦。在首场活动中,爱因斯坦以色列档案馆前馆长哈诺赫·古特弗罗因德与《我的世界观》译者、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方在庆,围绕“爱因斯坦对当今世界的意义”展开了论述,显然,在天才和伟大的科学家身份之外,爱因斯坦还是思想家和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不受羁绊的独立人格,以及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独特方式,使他思想深刻、见解独到。
《我的世界观》,【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著,方在庆编译,见识城邦丨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10月版。
1905年被视为爱因斯坦的“奇迹年”
提到爱因斯坦,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相对论以及他对科学世界的贡献。来自希伯来大学的前校长,爱因斯坦档案馆学术主任,教授哈诺赫·古特弗罗因德
(Hanoch Gutfreund)
在讲座中首先提到了爱因斯坦的科学贡献。哈诺赫认为,有两个年份对爱因斯坦的科学事业有着巨大的影响:一个是1905年,另一个是1915年。
方在庆(左)与哈诺赫·古特弗罗因德。
1905年被视为爱因斯坦的“奇迹年”,他以四篇极具原创性和颠覆性的论文,彻底改变了现代物理学的面貌,掀起了科学和物理学的两次大革命。20世纪之初,整个物理学界面临着重大的危机,很多观察出来的现象以及实验,无法通过经典物理学的理论来加以解释。爱因斯坦通过他的研究,成功地解决了当时处于混沌之中的各种难以解释的问题,也带来了量子革命和量子物理学的发展。但是,爱因斯坦当时并没有在大学任职和展开研究工作,因为没有大学愿意接收他。那时,爱因斯坦只是专利局的一个全职工作人员,在下班之后,家里还有一个孩子等着他照顾。
1915年,爱因斯坦研究工作面临着非常大的困难。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文明被严重破坏,爱因斯坦对德国的军国主义非常不满,不断批评德国的军事政策。正因为此,他成了极右分子的攻击目标,也成为反犹太主义者的攻击目标。当时他的家庭生活也受到很大的影响,爱因斯坦的第一任妻子米列娃,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了德国柏林,回到了瑞士苏黎世。但在这样一个似乎不可能出成果的环境下,爱因斯坦推出了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的两任妻子。
在1905年的“奇迹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四篇科学论文,每一篇论文都是当代物理学的支柱性的论文,这些论文在本次特展中均有展出。哈诺赫指出,在爱因斯坦发表他的重要论文之前,很多人不相信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在他的重要成果之后,当下每一个人,不管是物理学家,还是诗人、艺术家,大家现在都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所构成的,这是得益于当时爱因斯坦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他通过研究形成了非常强有力的证据,说服大家接受了这个观点。这些原子和分子也能够通过科学的测量手段,来进行记数和测量。
“爱因斯坦的异想世界”特展展品。
爱因斯坦在第二篇论文中详细地阐述了光电效应,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之后他又推出了狭义相对论。第四篇论文则是基于狭义相对论研究的一些成果,进一步推出举世闻名的公式,也就是E=mc²,这是整个科学界最享有声望的公式。哈诺赫说,1905年的“奇迹年”对时空物理学的理解带来了一场彻彻底底的革命,把当时经典物理学无法回答的问题,彻底地进行了回答,但是爱因斯坦觉得狭义相对论还不够,所以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开发出广义相对论的理论。在广义相对论中,他把引力,包括加速运动等等都囊括其中。为了推出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整整用了八年的时间,我们目前对于宇宙所有的知识其实都是起源于广义相对论。
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爱因斯坦头像和质能公式邮票。
爱因斯坦基本上就像一个独行者
方在庆在对谈中指出,爱因斯坦留给我们当代的意义,第一是他的思维方式,善于着眼大处;第二是他对爱因斯坦对于形象思维和思想实验的关注;另外,他给世界留下最重要的还有对于世界和平、社会公正,以及教育实质的看法,他与人类天性中固有的封闭性的斗争,永远值得我们纪念。
在方在庆看来,“爱因斯坦给我们留下的精神遗产,很有可能比他的科学成就对人类的贡献还大。”方在庆提到,爱因斯坦小时候曾经读过一些非常形象、有趣的科普书,比如《大众科学普及读本》。“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也以光的速度奔跑,会出现什么情况?这是一个很大胆的问题,在现实当中不可能存在。”方在庆认为,爱因斯坦的两大重要发现,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都跟直觉思维、形象思维、思想实验联系在一起,而这跟他所受的启发教育也联系在一起。
爱因斯坦在纽约林肯大学演讲,1946年5月。
爱因斯坦对社会公正的理想,对世界和平的追求,与他的出身有很大的关系。方在庆说,众所周知,爱因斯坦出生于一个犹太家庭。犹太人有一个传统,富有的犹太人要尽力照顾贫穷的犹太人。当时在慕尼黑有一个贫穷的犹太大学生,被分配到爱因斯坦家里吃饭。他介绍爱因斯坦读康德的著作,爱因斯坦被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吸引住了。康德面临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从根本上思考人类知识的根基。这一点对爱因斯坦有很大的启发。
方在庆认为,爱因斯坦有一段话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概括他与众不同的特性,“我是一个真正的‘独行者’,从未全心全意地属于过我的国家、我的家乡、我的朋友,乃至我最亲近的家人。面对这些关系,我从未消除那种疏离感,以及对孤独的需求——这种感觉随着岁月的流逝与日俱增。”从科学史上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基本上就像一个独行者,方在庆进一步说,“没有自己的学派,甚至没有人从他那里拿到博士学位,他也不是特别喜欢教学,他从不拉帮结派,也不刻意追求科学上志同道合的人。他的这一特征贯穿他的一生。”
“爱因斯坦的异想世界”特展展品。
爱因斯坦对社会公平正义、世界和平做出了突出贡献。爱因斯坦的政治活动始于1914年,直至他临死之前还签署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1914年对爱因斯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因为在此之前爱因斯坦的活动都是科学的活动,而1914年以后,爱因斯坦置身于世界舞台,他对于世界看法,对于社会的看法,通过各种事件显露出来。他来到柏林看到了大量贫困的犹太人,而少量富有的犹太人却对自己的同胞不闻不问,所以从那个时候他就已经开始致力于为解决贫困的犹太人的问题而努力。“爱因斯坦的思想扩展到世界和平、社会正义等方面,他在这方面的言行会对我们世世代代产生影响。”方在庆说。
方在庆特别强调了爱因斯坦对于教育的看法,认为这些看法最值得我们深思。在爱因斯坦看来,教育的实质不是培养一个有超常记忆能力的人,计算机可以比我们做得更好,创造性与此并没有什么关系。爱因斯坦觉得现在教育的实质,就是在抹杀创造性,“所有的新知识,都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是从0到1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可能通过我们的归纳总结,一步一步提炼出来。他认为科学中的新观念产生于人类思维的自由创造。”方在庆说,而这种自由创造既包括了内在的自由——不要受到任何固有思想的束缚,也包括了外在的自由——有条件进行自由思考。
记者丨何安安
实习生丨闫晓旭
编辑丨安也
校对丨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