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西集最早种樱桃的村子不再只有“樱桃色”

日期:08-09
小公园运河

原标题:通州西集最早种樱桃的村子不再只有“樱桃色”

新京报讯(记者曹晶瑞通讯员杨璠)通州区西集镇辖区内有一条特别的路——北运河大堤路,这条路贯穿起沙古堆村和儒林村两个特别的村子。昨日,新京报记者途经北运河大堤路时发现,沿线景观带已进行提升改造,沙古堆村——西集镇最早种植樱桃的村子,以及儒林村——著名作家刘绍棠的故里也借机换了新颜。

北运河大堤路:林荫堤路改造后再添新生机

村里堆放杂物的闲置地变身成为集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口袋公园、常年积水的明沟增设了新的排水管道、夏季蚊蝇满天飞的垃圾站也被清理了……无论是驱车还是骑行途经北运河大堤路,都会发现沿途道路环境及村庄环境的转变。

通州西集最早种樱桃的村子不再只有“樱桃色”

改造后的北运河大堤路。通讯员杨璠/摄

新京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改造后的北运河大堤路沿线多了可供村民健身的小广场,可供行人乘凉、休息的凉亭,各种造型精美的景观树也让本就蜿蜒惬意的北运河大堤路增添了几分新的生机。如果您有一颗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之美的心,您会发现,这条林荫堤路除了外在的美,还能寻觅到当地村民真实的生活气息。

据通州区西集镇政府介绍,此次北运河景观提升工程大堤路提及改造北起沙古堆村,南至阳光国际会议中心,全长约3.1公里。“从去年11月动工至今,北运河大堤路景观带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提及改造完成。”通州区西集镇林业站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运河大堤路景观提升包括村庄沿线环境整治、墙体改造、排水整治、绿化提升、完善功能等。

沙古堆村:最早种樱桃的村子不再只有“樱桃色”

“此次改造是在保持原有绿植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对北运河大堤路景观带进行重要节点设计,途经沙古堆村和儒林村也同步进行了美化。”据林业站负责人介绍,在对村子进行美化时,工作人员结合两个村子的特点,为其量身制定了改造方案。

通州西集最早种樱桃的村子不再只有“樱桃色”

改造后的沙古堆村集休闲、健身为一体的口袋公园。通讯员杨璠/摄

其中,沙古堆村是西集镇最早种植樱桃的村子。为此,结合“一村一品”的特性,沙古堆村路段的景观带以“生态”为主进行打造。改造后,沙古堆村不仅有集休闲、健身为一体的口袋公园,观赏性建筑物,还新增了栾树、国槐、紫叶李、造型榆等树种,俯瞰沙古堆村时,您会发现,这些多彩的树种十分巧妙的将沙古堆村的村容村貌点缀,沙古堆村这个最早种植樱桃的村子不再只有“樱桃色”。

通州西集最早种樱桃的村子不再只有“樱桃色”

沙古堆村改造后的小公园,孩子、老人有了好去处。通讯员杨璠/摄

“原本我家屋后的空地堆满杂物,现在杂物堆被清理了,变成了小公园。出门看到一堆杂物的心情和看到小公园的心情肯定是不同的。我们有了遛弯乘凉的地方,孩子们也有了玩耍的活动区。”沙古堆村一位村民表示。

儒林村:刘绍棠先生故里改造后融入运河文化

在儒林村地段,北运河大堤路直接从村里穿过,为此成为村里的一条主路。据西集镇政府介绍,在设计景观带时,施工人员利用沿街的空地,面积大的就建成景观式花园,面积小的就种上景观树。

通州西集最早种樱桃的村子不再只有“樱桃色”

各种造型精美的景观树也提升了沿途的风景。通讯员杨璠/摄

据介绍,著名作家、“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创立者刘绍棠就是西集镇儒林村人,因此,儒林村在改造时加入了“运河文化”元素。除了在村南出口处的石壁上写有“刘绍棠先生故里”字样,村内也设有与刘绍棠作品同名的“青枝绿叶”、书卷式样的石碑等。

通州西集最早种樱桃的村子不再只有“樱桃色”

村南出口处的石壁上写有“刘绍棠先生故里”字样。通讯员杨璠/摄

搭乘北运河大堤路改造的顺风车,西集镇这两个特色村子也换了新的容颜,再到西集镇采摘的时候,不妨驻足停留,感受下村里的生活,村里的文化,和村里的老人聊聊天,让久居城市的自己感受下原始的慢生活。

新京报记者曹晶瑞通讯员杨璠/摄

编辑唐峥校对李世辉

小桔车服与平安集团战略合作 加速“洪流联盟”落地 舟山近百航线停航 开启202处避难场所转移安置3万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