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一个问题 曾让这位省委书记闹个大红脸

日期:08-09
正定

原标题:习近平的一个问题,曾让这位省委书记闹个大红脸

[学习小组按]

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曾回忆他在厦门当市长时的一个往事,有一次去北京开全国两会,习近平见到他时问了一个问题:“你什么时候到厦门当的市长?同安的军营村现在怎么样了?”

刘赐贵很不好意思,当时整个脸都红了,实话实说自己还没有去过,他没想到习近平当年在厦门短短3年时间,连最偏远、最贫穷的地方都去过了,更没想到过了那么多年,习近平对厦门基层的百姓仍然如此牵挂。要知道30多年前,这个军营村道路条件很差,从同安县城到军营村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开车要2个多小时才能到。就这样一个地方,习近平先后去了两次。

“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从正定开始,习近平总会去那些不易去的犄角旮旯,因为他最想听的是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

习近平的一个问题 曾让这位省委书记闹个大红脸

任职第一件事就是调研

刚到正定的前3个月,习近平对工作基本没有什么表态,而是集中精力到各个乡镇走走、看看、问问,熟悉正定的实际情况。

习近平调研不喜欢“打招呼”,而是直接下乡、下厂、入户。他第一次去西兆通大队调研时,大队干部正聚在一起开会,当习近平站在门口时,大部分人并不认识这个身穿军装的小伙子,一位曾见过习近平的大队干部认出他后,赶忙走过去说:“习书记,你怎么来的?”他说:“我从河滩过来的。”大队支书见县委书记来了,吃了一惊,因为公社没有接到通知,也没人告诉大队,习近平骑个自行车直接就来了。

习近平看大家在开会,就说:“我到你们农场去看看”,“你们开会,找个人领我去就行”。没有任何干部陪同,习近平问种植技术,问疾病防治,问棉花产量……把方方面面问了个“底儿掉”后,骑上自行车就走了,没喝一口水、没吃一口饭。

习近平调研也喜欢“打招呼”。去永安乡三角村下乡时,习近平看到种棉能手冯玉明正在地里忙碌,他把自行车一支,就朝冯玉明老人走了过去,一把握住冯玉明的手,谦虚而又诚恳地说:“冯伯伯,您好,我今天是来跟您学习种棉花的!”这句话也并不是客套,习近平后来确实跟着冯玉明学习种棉技术,并全县推广种棉花的经验,使全县产量有了新的提高。

习近平喜欢跟各种人打招呼,而且平易近人,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只要一接触,“很快就忘记了他的出身背景和领导职务,会和他成为朋友”。那时习近平的口头禅就是:“走,我们去跟谁聊聊。”不仅自己带头下基层,习近平还要求正定县委常委每年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深入基层。

先调研再发言,把基层跑个遍,这是习近平在后来执政的宁德、厦门、福州、浙江等地一贯坚持的做法,不仅摸清了情况,还交了很多各行各业的朋友。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要防止为调研而调研,防止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的调研,防止扎堆调研、‘作秀式’调研。”习近平在调查研究中非常注重实效,善于挖掘问题背后的根源。

习近平是怎么发现正定是个高产穷县的呢?有一次,习近平还是去三角村调研,见田里几十个人正在锄地、间苗,习近平拿起锄头、撸起袖子就跟老百姓一起锄地,农民们一看,来了个陌生的年轻人一起干,很高兴,干得更是热火朝天。活干完了,围坐一起抽烟喝水时,大家才知道这个小伙子是从县委来的,是向大家征求意见的。农民们就提到了三角村粮食产量虽然高,但每年交的提留比较多,这样一来老百姓的生活就比较苦,当时甚至还有农民偷着到外县换红薯干吃的情况。调研后,习近平就向上级反映这个情况,当年全县粮食征购任务减少了2800万斤。

习近平的一个问题 曾让这位省委书记闹个大红脸

“那样一个地方,你去了一次,人家记你几代。”寿宁县地处宁德东北部,冯梦龙形容其“地僻人难到,山多云易生”,老百姓的话讲就是“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而习近平去过三次的下党乡,则是寿宁最边远的山乡,素有寿宁的“西伯利亚”之称。

“地委书记我是第一个去的,县委书记是为了给我打前站才去的。”习近平第一次去下党,乘车5个小时,步行4个半小时,开会座谈访贫2个小时,当场拍板支持下党乡建设资金72万元,其中40多万元用于建设水电站,尽快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问题。乡干部激动得几天几夜睡不着,习近平则用“异常艰苦、异常难忘”来形容下党之行,时隔三十年后,当得知下党乡脱贫的喜讯时,习近平专门给乡亲们回了封信,对当年“三进下党”的场景,还记忆犹新。

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后,习近平在宁德提出了“滴水穿石”和“弱鸟先飞”的发展思路。同样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习近平在浙江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八八战略”。

不怕路远,哪怕一天只看一个点

“去嘎查,路怎么走?”

“给我指指路。”

今年两会上,面对牧民们的邀请,习近平关心的是草原上的出行难,小组梳理习近平在国内的足迹发现,他去的地方往往是一些偏僻难行的地方:河北的骆驼湾村、甘肃的布楞沟村、湖南的十八洞村、安徽的大湾村、青海的班彦村、山西的赵家洼村、四川的三河村……

“我到过中国绝大部分最贫困的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贵州、云南、广西、西藏、新疆等地。”从黄土高坡到雪域高原,从西北边陲到云贵高原,习近平走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习近平的一个问题 曾让这位省委书记闹个大红脸

2018年春节前夕,党的十九大后,考察脱贫攻坚的第一站,习近平选择了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还没去过的大凉山深处,70多公里的盘山公路,坡陡弯急,车行近2个小时。当翻过一座海拔3200米的山峰后,习近平乘坐的汽车驶离省道,沿着小路开进大山深处,这段几公里的山路,足足颠簸摇晃了20多分钟。

习近平步行进村,和村民围坐在火塘边聊家常,一位彝族老人以前总生病,她以为是有鬼附身,习近平说,过去的确是有“鬼”的,愚昧、落后、贫穷就是“鬼”。这些问题解决了,有文化、讲卫生,过上好日子,“鬼”就自然被驱走了。

习近平的一个问题 曾让这位省委书记闹个大红脸

时间不等人,距离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还有不到两年。今年两会上,习近平强调脱贫工作是“行百里路半九十”,“不要搞那些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的东西。”

一个月后的4月15日,习近平一早从北京出发,乘飞机抵达重庆,再转火车、换汽车,翻山越岭,历经7小时,当他来到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走进已脱贫户马培清家时,已是下午五六点钟。

习近平的一个问题 曾让这位省委书记闹个大红脸

“换了三种交通工具到这里,就是想实地了解‘两不愁三保障’是不是真落地。”

“这次到重庆来,就抽查你们一个点。”

习近平说,不怕路远,哪怕一天只看一个点,也要看到真贫。只有看到中国贫困的真实状况,我们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习近平说:“我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追求老百姓的幸福。路很长,我们肩负的责任很重,这方面不能有一劳永逸、可以歇歇脚的思想。”

谈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在福建任职时对一句古语印象特别深刻:“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这些年,这句话始终萦绕在习近平的心头,所以,当有人问他,当选中国领导人时是怎么想的?他的答案脱口而出: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央视新闻、学习时报等

责任编辑:王亚南

每日一杠 你如何看待“抢跑式”预习? ST椰岛盘活资产议案引监管关注,两位董事曾投反对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