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钱了,事情就好办了”

日期:08-08
黔江区

原标题:“村里有钱了,事情就好办了”

“村集体终于能自己挣钱了!”黔江区白石乡玉岩村村委会主任杨友培兴奋地说。近日,看着村里500亩辣椒开始收获,他心里乐开怀:乡上的企业收购村民的辣椒,按照每斤3分的标准,向村集体支付一笔费用,一年下来有上万元;同样,村集体还能从全村700亩油茶中,按照每亩每年10元的标准获得又一笔费用,投产后还有利润分红……村集体经济的腰板挺了起来,想为村民办实事就方便多了。

建机制搅动“死水”

玉岩村的情况,在黔江具有共性。近年来,黔江区立下目标,要让全区各个村和社区全部实现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彻底消灭“空壳村”。

尽管不缺土地和劳力,大家也一直想壮大村集体经济,但缺乏启动资金和好的项目,成为完成此事的瓶颈。

为此,黔江区大力探索发展机制,包括多形式的投入机制,统筹用好党费、“拨改投”项目、财政专项扶持资金等各类资金资源;科学的生产经营机制,健全以村民委员会为主体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生产组织方式,促进多形式多样化发展;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调配好集体、业主、农户三者利益,引导群众广泛参与、抱团发展,带动更多群众增收。机制的建立,带来了发展的活力。多年来,如同“一潭死水”的集体经济开始逐渐泛起波波涟漪。

走进新华乡新华村100亩澳洲龙虾扩繁养殖示范基地,一只只龙虾不时冒出头觅食,长势良好。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座养殖基地由新华乡新华村集体经济组织发起建设,以保底200元/亩/年的标准流转土地200余亩,吸纳30余户农户以土地入股,其中惠及8户建卡贫困户按期分红。澳洲龙虾成功上市后,仅此一项,该村集体经济收益每年将新增20余万元。

强支柱引导发展

漫步白石乡的田间地头,蚕桑、辣椒、花椒、油茶等作物随处可见。“白石乡以蚕桑、花椒、油茶、脆红李为重点产业,也支持每个村自由选择发展别的产业。”白石乡党委书记田涛说,产业搞得红红火火,村民有了挣钱渠道,村集体也跟着有了收入。

以玉岩村为例。该村发展有500亩辣椒、700亩油茶、700亩花椒,养殖1200只鸡。村集体协助基地负责人流转种植油茶和花椒所需的土地,在投产以前,每亩每年由村集体收取10元的服务费,投产后按约定的分红比例,由村集体、股东(村民)和基地进行分红;村集体为鸡场老板提供设施设备和负责成品鸡的销售,每只鸡卖掉后,村集体将收取5元,一年下来有数万元收入。目前,白土乡已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实现村村都有集体经济。

在金洞乡杨家社区不少居民家中,悬挂得满满当当的新鲜苕粉成为一景。,近年来,杨家社区村集体投资30万元入股苕粉加工厂,加工厂每年给村集体1.5万元的固定分红。苕粉厂与村民以0.5元/斤的保护价,签订了红苕收购合同,带动了包括48户建卡贫困户在内的250多户(其中)村民发展红苕种植1000多亩,每户实现增收2000余元。

如今,黔江区各个村的集体经济都搞得红红火火。

办实事普惠群众

去年,白石乡凤山村村集体挣得了2万元。今年,凤山村把这笔钱又投入到50亩高淀粉红苕中。

“有了钱,我们还得长远考虑,要把钱变多,把村集体经济这个盘子做大做强,实现长期稳固发展下去。”凤山村党支部书记黄山说。如今,大量村和社区的集体经济陆续获利。这些集体资金大部分用于进行再生产和股东分红,剩下部分作为公积金和公益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慰问困难村民和支付为村集体工作人员的劳务费。

“以前没钱,说话办事不硬气,村里很多工作都开展不起来。如今,有了集体经济,不仅能够带动大家增收致富,还能为大家办好很多实事。”黔江的村干部一致为村集体经济的崛起叫好。

伴随着观念的转变、责任的落实、机制的建立,近年来黔江村级新型集体经济逐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空壳村”逐渐消失。到2020年底,黔江将力争村村有稳定的集体经济项目收入,所有村和社区的集体资金将达5万元以上。

刘茂娇刘旭东

香港警方澄清网上针对警方不实传言 唐代最大香囊重达547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