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老工业基地加快“数字蝶变”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吉林各族儿女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吉林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8月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省(区、市)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介绍。
数据显示,2018年吉林省GDP实现15074亿元、人均55611元,分别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增长168倍、363倍;财政收入实现1240亿元,增长346倍;工业总产值增长3681倍,三次产业结构由55.5∶27.4∶17.1发展到7.7∶42.5∶49.8,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吉林还是重要“粮仓”,每年都有数百亿斤的“吉粮”源源不断销往祖国大江南北,去年销量达到899亿斤。
“70年来,吉林省城乡面貌发生极大变化、发展活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据巴音朝鲁介绍,70年来,吉林省城镇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7.9%提高到57.5%,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298公里;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民营经济比重达到52.3%,并与18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亿元达到7520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进入发展质量效益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获益最多的时期。巴音朝鲁表示,这些年吉林省全力推动全面振兴,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高质量发展成效上,吉林省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老工业基地脱胎换骨、华丽转身,装备制造、精密制造等产业蓬勃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吉林省积极推动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只跑一次”改革,取消、放权比例达30%,为市场主体提供“阳光雨露”式的服务。
在增强人民幸福感获得感方面,吉林省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新增财力的75%以上用于改善民生,每年承诺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贫困人口从2015年底的70万减少到2018年底的7.8万,贫困发生率由4.9%下降到0.5%。
“当前,吉林省正处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时期,我们正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谱写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篇章,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巴音朝鲁说。
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对吉林老工业基地新旧动能转换至关重要。巴音朝鲁认为,吉林推进数字吉林建设的主攻方向和突破点,就是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就是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吉林的制造业深度融合,有3个方面的重大标志。”巴音朝鲁表示,第一大标志是以汽车智能制造为引领,推动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以全省之力推动汽车产业,特别是推动一汽的创新”。同时,全力支持华为、科大讯飞等互联网企业与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加快
汽车产业的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
第二大标志是加快推进轨道客车产业智能化提升。“高铁是吉林智能制造的典型代表,也是吉林的一张亮丽的名片。从北京到上海的‘复兴号’就是吉林长客生产的。将要投放到北京到张家口奥运智能高铁,届时能在世界范围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巴音朝鲁说。
据巴音朝鲁介绍,吉林省将同时研发新一代地铁,“材料使用全新的碳纤维,采用国际最高自动化等级的无人运行系统,包括清晨叫醒、自检、出车、发车、行驶、停靠、折返、回库、洗车和休眠,都自动完成”。
第三大标志是以“吉林一号”卫星为支撑,加快发展航天信息产业。据了解,作为首个由省组织研发、以省名命名,也是我国第一个商用民用卫星,“吉林一号”为10余个国家20多个行业提供遥感信息服务。“到2022年,‘吉林一号’可以实现140颗卫星在轨运行。‘吉林一号’卫星的发射,带动了吉林省光学制造、精密加工、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巴音朝鲁说。
“我们将继续做好‘数字吉林’建设这篇大文章,跟上时代,引领发展,加快老工业基地的‘数字蝶变’。”巴音朝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