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修订 万名人大代表听取市民意见

日期:08-06
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

原标题:北京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修订万名人大代表听取市民意见

将从强制减量、强制分类、增加罚则、分类收运责任四方面向市民听取修订意见。

新京报讯(记者黄哲程)记者从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获悉,“万名代表下基层,全民参与修条例”活动今天(8月6日)启动。本月起,1.5万名市、区、乡镇三级人大代表将针对修订《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陆续到基层听取市民意见。

据悉,今年10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草案拟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一审。

释疑1

为什么要修订条例

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提供法制支撑;保护和改善北京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垃圾管理能力水平。

2011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这是全国第一部生活垃圾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条例实施以来,在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垃圾源头减量、健全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北京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条例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情况,亟须开展修订工作。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伟介绍,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生活垃圾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明确提出北京等46个重点城市到2020年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35年以前全面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垃圾分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修订条例将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提供有力法制支撑。

修订条例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北京生态环境。北京是一个拥有2100多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全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从2012年的648万吨增长到2018年的929万吨,6年间增长了43.4%。全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每日填埋垃圾1.09万吨,库容接近饱和。垃圾焚烧处理设施长期超负荷运行。

由于厨余垃圾中有机质含水量较高,如果不分类、随意堆放或简单填埋,会污染土壤、水源和空气,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混合垃圾在收集、运输、处理过程中容易发酵,产生渗沥液,污染环境。与日俱增的垃圾,在侵占土地的同时极易形成二次污染。

修订条例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根据调查,居民家庭丢弃的生活垃圾中,约20%-30%是可回收物、50%-60%是厨余垃圾、10%-20%是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只有1%左右。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引导人们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废弃物中有回收利用价值的物品加以回收利用,节约资源,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平。

此外,修订条例有利于提升垃圾管理能力水平。现行条例主要针对垃圾处理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重点规定加快设施建设、鼓励开展垃圾分类、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等内容,对源头减量措施、个人参与垃圾分类缺乏强制性约束,对混装混运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够,对垃圾分类收运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等。条例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配套措施不足,市民知晓率和认同度、参与度不高的现象,这些情况亟须通过修订法规加以解决。

释疑2

代表将向市民征求哪些意见?

四方面:强制减量、强制分类、增加罚则、分类收运责任。

记者了解到,代表将从四方面向市民听取修订意见。

关于垃圾强制减量,代表将向市民咨询是否对垃圾进行总量控制、是否禁止或限制一次性用品、是否限制过度包装。

关于强制分类,代表将询问是否应该对居民履行分类责任作出强制性规定。

关于增加罚则,包括是否对违反分类投放要求的单位和个人设定罚则、是否需要加强信用惩戒。

关于分类收运责任,包括是否强化垃圾收运企业的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责任;是否建立分类收运监督制度。

链接

未来居民投放厨余垃圾无需“破袋”

目前,北京市政府正在制定《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行动方案》及配套实施办法,建立全流程长效机制。包括开展知识普及,编写垃圾分类指南、挂图及指导手册,使市民更方便地掌握垃圾分类知识;组织市民、机关单位参观处理设施,了解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全过程,增强对垃圾分类重要性的认识;厨余垃圾的投放不需居民自己破袋,交由后面转运环节处理,方便居民投放。投放时间要更方便居民工作生活。推行“桶换桶”、“桶车对接”避免混装混运,对“先分后混”等行为加大检查和处罚力度。

新京报记者黄哲程

见习编辑李国君校对卢茜

福建惠安5岁男童被继母殴打后死亡,警方:已刑拘嫌疑人 个人守信联合激励城市合作机制在郑州成立 五地信用分互通互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