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规范涉企收费将建立长效机制
“涉企收费项目杂、收费不透明、隐形收费多等问题依然存在,侵害企业合法权益,冲抵减税降费效果,迫切需要按照‘依法依规、公开透明、系统清理、健全机制’的原则,建立、完善违规涉企收费治理长效机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甘霖在8月5日举行的政策吹风会上表示。
同日,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民政部、财政部、国资委、银保监会等部门研究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违规涉企收费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发布,针对当前涉企收费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具体举措。
随着3000亿降费政策7月起落地实施,减税降费进入下半场。这一关键节点,7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聚集违规涉企收费治理,要求大力清除企业不合理负担,确保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效果充分显现、防止出现冲抵效应。
CEI中国企业研究所秘书长唐大杰认为,上述举动延续了今年减税降费的政策逻辑,《通知》提及的公开透明原则,有助于形成社会监督。同时,在地方财政收入放缓、非税收入上涨的背景下,中央层面的三令五申,也在于抑制地方增收的冲动。
限期退还违规收取费用
7月初,满洲里口岸部分单位和企业乱收费、乱涨价,抵消减税降费效果问题,引发舆论关注。
与此同时,减半征收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和民航发展基金,减免不动产登记费等新一轮大规模降费政策正式落地。这一过程中,如何保证政策红利落到实处成为新的考验。
7月24日召开的国常会明确指出,要全面清查违规收费。严禁政府部门将自身应承担的费用转嫁企业,严禁行业协会和部门下属事业单位等借用行政权力违规收费,对发现违规收费的要限期退还并依规追责。
而在七部门最新发布的《通知》中提到,今年9月底前,各部门要组织开展自查自纠。对自查发现违规收费的,要立即整改,限期退还违规收取的费用,举一反三改进内部管理,坚决杜绝本行业、本系统出现违规收费行为。
国家审计署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3月底,17省30家单位违规向企业收取检测评审等费用、征收已停征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向企业转嫁费用、应退未退涉企收费等5.27亿元;12省58家单位依托行政职权及影响力违规摊派或收取评比、中介等费用1.67亿元。
实际上,一些政府部门乱收费是否退还一直比较模糊,尤其是受今年大规模减税影响,财政收入放缓明显,而同期非税收入同比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财政部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主任刘金云曾解释称,这主要是中央和地方财政多渠道盘活国有资金和资产筹集收入弥补减税带来的减收,并非提高收费增加的收入。
不过,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冯俏彬曾向北京商报记者指出:“减税降费背景下,有些地方财政减收比较厉害,而事权范围没有出现调整,这导致有些地方通过提高收费标准,对原来收费项目严格征收等方式,来缓解财政困难。”
唐大杰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也提到,从政策制定的角度看,需要抑制地方非税收入过快增长的冲动。
而从目前的政策取向看,持续加大监管力度,严格规范涉企收费,推进涉企收费公开、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等政策基调并没有改变。
9月底前完成公示
从企业获得感看,如果不能彻底解决各类涉企乱收费问题,企业不明不白甚至被迫交费,就会降低企业对减税降费政策的预期,对减税降费效果产生冲抵。而产生不明不白交费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收费标准的不公开不透明。
国常会指出,向市场主体的收费必须公开透明,接受监督,没有例外。
甘霖表示,《通知》的印发,就是要明确任务、确定时限、拿出实招,切实解决违规涉企收费问题,增强企业获得感,确保减税降费成效,激发市场活力。
根据《通知》,包括要求企业接受第三方服务的事项、政府部门行政委托事项、地方政府下属单位收费事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等一律需要公开,充分接受社会监督,完成时限则为今年9月底之前。
例如,在要求企业接受第三方服务的事项上,国常会曾明确,对法律法规依据不充分或实际不再需要的要及时取消,确有依据的要向社会公布收费项目、标准。
对此,《通知》进一步提出,国务院各部门要梳理涉及本部门职责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对确有依据要求企业接受第三方服务的事项,统一在本部门官方网站公布,并抄送市场监管总局;对法律法规依据不充分或实际不再需要企业接受第三方服务的事项,及时修订相关规章、政策性文件,提出法律法规修改建议。
甘霖介绍,按照涉企收费事项一律公开、没有例外的原则,地方政府及其部门要清理和公布政府委托中介机构承担的事项,公布政府部门下属单位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收费性质等内容;省级政府要公布保留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并明确费用的承担方。切实做到涉企收费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让企业明明白白缴费。
财政部监督评价局局长郜进兴也在会上表示,目前已建立了全国收费基金“一张网”,在财政部网站上建立专栏,集中汇总公布了中央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地方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实行中央和地方上下联动,各地收费项目“同台晾晒”和动态管理,强化源头治理。
规范行业协会
除政府部门的收费事项,关于行业协会的涉企收费问题,同样备受关注。
唐大杰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涉企收费之所以纷繁复杂,还有一个原因在于行业协会的存在。不同于政府收费项目的“全国一张网”,每个行业有其自身特殊性,收费项目、标准不尽相同。
在8月5日的吹风会上,国资委行业协会商会工作局局长张涛表示,按照《通知》精神,将积极引导和推动协会建立涉企收费自律规范长效机制。通过相关渠道公开收费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并严格按照契约方式规范收费往来关系,积极优化服务方式,努力降低开展服务的工作成本。同时,严格履行涉企收费民主监督程序并形成制度。
据甘霖介绍,去年5-12月,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了全国涉企收费大检查,共检查相关单位1万多家,查处违规收费金额6.2亿元。今年7月,印发了《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认真做好重点领域价格监管工作的通知》,明确把查处行政事业单位不落实停征、免征收费政策等问题作为下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
同时,民政、国资、银保监等部门也在加大对商业银行收费、行业协会商会收费监管力度。
例如,《通知》要求,加强随机抽查和典型案例曝光。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民政部、国资委结合各部门、各商业银行自查自纠情况,对政府部门及其下属单位、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行业协会,以及企业反映问题较多的其他领域进行随机抽查,重点抽查小微企业收费减免政策落实情况。对抽查发现的典型案例予以严肃查处并公开曝光。
北京商报记者陶凤肖涌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