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洪水漫不过的钢铁脊梁
抢险救援人员连夜奋战,填装沙袋、筑建围堰。
7月29日,阿城区暴雨如注,连下了两天的大雨让汛期中的阿什河水一路暴涨,洪峰朝着下游汹涌而来。
8月1日,阿什河洪水漫过河堤,涌上道路,长江路道外段1.5公里路面严重积水,人车无法通行,这条哈尔滨的城市主干道,不得不紧急封闭。
面对突如其来的险情,市防指立即启动应急抢险。包括武警战士、消防队员、森林消防员、民兵和预备役人员、防汛抢险相关部门和道外区干部职工在内的1340余人组成的抢险大军,奋战在长江路积水路段。
垒围堰、排积水、保畅通,仅用58小时,3日23时,长江路恢复单幅双向通车;4日12时,应急抢险大军连续奋战71小时后取得全面胜利,长江路全线恢复通车。
这场“为民保路”的战役,哈尔滨打赢了!
众志成城,勇于担当。风雨后,应急抢险大军挺起了洪水漫不过的“钢铁脊梁”。
靠前指挥
火线总有他们熟悉的身影
雨情汛情就是命令。市委主要领导提出要求,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让应急抢险有了坚强核心和有力保障。
“全力应急抢险,尽快解除险情。”险情发生后,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兆力迅速作出指示。
“各相关部门要紧密配合,加强防护,一鼓作气完成抢险任务,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尽快恢复道路通行。”市委副书记、市长孙喆深入抢险一线查看险情,提出具体要求。
“要积极稳妥做好抢险工作,把问题想细,把危险因素考虑周全。”市委常委、副市长、市防指总指挥郑大泉实地查看险情后,再三强调要科学排水抢险。
市委常委、秘书长、市政府党组成员、市防指常务副总指挥赵革一直坚守一线指挥应急抢险。
“尽早排空积水,就能尽快恢复长江路这条主干道的畅通,就能减少一分长江路因积水浸泡而损毁的风险,这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一道道命令在下达,一支支队伍在集结……
群众利益无小事、肩头责任重于山。他们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把受灾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们熟悉的身影。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广大干部群众合力抢险,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抢险一线
他们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
把暴雨当作急促的战鼓,把洪流当作冲锋的号角。面对险情,武警战士、消防队员、森林消防员、民兵和预备役人员,再一次成为中流砥柱。
1340余人组成的抢险大军中,来自黑龙江省武警总队的战士们是绝对的主力,他们共出动540人投入此次应急抢险。
2日凌晨1时,在接到抢险任务后两小时,省武警总队哈尔滨支队支队长刘宪武带领240名战士赶到现场。省武警总队司令员宋元俊一直在一线坐镇指挥。
2日22时,看到围堰施工进入攻坚期,宋元俊司令员急在心头,他电话急调300名机动支队的武警战士增援抢险,高举旗帜、跑步进场的生力军让现场士气大振。仅仅过了3个小时,长江路上1.5公里长的围堰就正式合龙,为下一步的正式排水打下了坚实基础。
哈尔滨市森林消防支队的180名消防员是最早到达抢险现场的队伍,也是持续战斗时间最长的一支队伍。1日,接到长江路发生险情急需支援的命令,支队长高诚带队12时10分赶到现场待命,14时投入抢险。困了就坐在马路牙子上打个盹,累了就喊几句口号鼓鼓劲。直到3日凌晨1时围堰正式合龙,他们才带着一身疲惫,在睡梦中乘车返回驻地。
“这次抢险,我们务必要拼尽全力,保住长江路,让哈尔滨市民看到我们消防队员的精气神。”2日凌晨2时,哈尔滨消防救援支队政委张小城现场为100名消防“战士”加油鼓劲。随后,他和普通消防队员一样,挥铁锹、装沙袋。应对水灾,他拿出了火一般的热情。
其实,这几支队伍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7月30日,阿城区部分村镇发生水灾,他们急赴阿城抢险救援,回来后还没来得及休整,就投入新的战斗。
应急抢险,民兵更不落后。市委常委、哈尔滨警备区政委韩玉平亲自带队投入抢险。“散之为民,聚之为兵”,320名民兵干劲十足,填装沙袋、挥汗如雨。第二天,哈尔滨警备区司令员于兴邦带领第二梯队驰援抢险,民兵预备役有生作战力量增至420人。
既当指挥员更是战斗员。面对大水,无论是政委、支队长还是司令员,他们都化身成普通的战士、消防员。党政军民风雨同舟、凝心聚力,以大无畏的精神,共同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抢险壮歌。
危急时刻
永远有他们在无悔付出
“打围堰、排积水”这是市防指制定的应急抢险方案。其中,打围堰是关键点,只有打好围堰,才可以排空路面积水,否则排出的积水回涌上路面,一切都是无用功。
但是,打围堰也是难点,水中作业,积水很深,路况复杂,想要在长江路和阿什河水间筑起一道屏障谈何容易。
垒围堰,第一步是装沙袋。来自哈尔滨警备区的民兵郭小海装得飞快,数着1、2、3、4,四大锹沙子装好后赶紧用塑料绳封口,然后把沙袋装上铲车,再装下一袋。别看他生龙活虎,可没人知道他有严重痛风。当民兵战友们靠在马路牙子上打个小盹时,他悄悄从裤兜里掏出一联去痛片,抠两个塞到嘴里。
码沙袋,主要靠铲车一趟趟往返,但铲车码得毕竟不严,这时武警战士二话不说,蹚着齐腰深的积水,徒手垒起围堰。
漩涡、急流以及各种漂浮物都成为战士们的羁绊,但官兵们顾不上擦一把汗。“快一分钟,路就早一分钟通。”省武警总队哈尔滨支队战士张英这样说。
坐在路边休息时,他把鞋脱了下来,发现镜头对着他的脚丫,他赶紧捂住脸请求:“能不能不把脸拍进去,别让我妈知道这是我的脚。”
这个兵出生于1996年,2016年9月入伍。他这双大脚在水里断断续续泡了两天,已发白、褶皱、浮肿变形。像他这样的可不止一个,从支队长到普通士兵,浮肿变形的脚,是他们的“标配”。
3日凌晨1时,1.5公里围堰正式合龙,15万个沙袋,见证着抢险大军无悔的付出。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应急抢险中,武警官兵、消防队员、民兵成为了中流砥柱。无论是饭还没吃完就坐在路边睡着了的身影,还是那双被积水浸得早已失去肉色、褶皱纵横的双脚,都让人为之动容。
他们,是这座城市最可爱的人。
为民保路
各部门牢记使命众志成城
此次应急抢险的71小时里,市应急管理局作为总协调、总指挥部门,全局齐上阵,统筹协调调度各相关部门,全力组织抢险排水。市水务局调集力量,研判水情,测量水位,为一线抢险提供全程技术支撑。
市城管局安排精干力量赶往现场,抢运抢险物资。工作人员蹚着齐腰深的积水,清理水中障碍物,保证长江路在抢险后快速通车。
垒围堰,市交通集团出动500多车次运送各类应急抢险物资。20余名默默无闻的铲车驾驶员,在酷热的驾驶室操作铲车,一趟趟在积水和沙堆之间往返。“一天下来,我运送沙袋70多次,15分钟一次,在驾驶室里坐了十几个小时。”交通集团25岁的驾驶员徐磊从铲车上下来,双腿已经迈不开步了。
国家电网的工作人员最先抵达现场。冒着危险,他们一次次乘坐皮划艇深入险地,切断电源、勘测水深,正是他们用专业和责任心,为抢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围堰正式合龙,排水集团的大型排水设备正式上场。从2日开始,排水集团调集的10台水泵、两辆泵车就正式上场了,争分夺秒全力排水。从那时起,哈尔滨排水集团泵站管理公司副经理王威就再没回过家。调集排水设备、试排水,直到3日凌晨围堰合龙排水,3天多,王威一直坚守在长江路抢险一线。调度排水车辆、操作排水设备、死盯排水进度,困到实在不行,就去泵车上伴着设备的轰鸣声打个小盹。3天下来,王威累计只睡了四五个小时。
回首与洪水抗争的71小时,有令人落泪的困难时刻,有令人动容的坚韧意志,有令人温暖的互助情义……“众志成城、合力抢险”,这8个字,生动地诠释着防汛抗灾的冰城实践。
风雨后、大水中,我们看到这座城市淹不没的钢铁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