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深耕厚土 大爱涌动高原——江苏省对口援建海南州工作纪实

日期:08-05
高原青海

原标题:聚力深耕厚土大爱涌动高原——江苏省对口援建海南州工作纪实

从三吴大地到三江之源;从小桥流水的江南人家到烟波浩渺的青海湖畔;从精巧雅致的古典园林到风光旖旎的辽阔草原;从“青山隐隐水迢迢”的黛瓦之间到千年前文成公主所回眸驻足的日月山下……虽远隔千山万水,但一座座冠以“江苏”字样的建筑,一个个凝聚江苏人心血的项目,却镌刻下了一个省份与一个藏族自治州之间绵延不断的情缘。

凝聚着苏青两地的真情大爱,江苏省与海南藏族自治州携手架起了一座情谊之桥,自2010年7月中央启动实施对口支援工作以来,江苏各级党委政府和援建干部勇于担当、倾情奉献,将足迹与硕果深深地印刻在了海南大地上。九年来,江苏省共投入援建资金22.77亿元,实施援建项目240项,两地累计开展各层次考察交流900次8000余人次,缔结了一批友好县市、乡镇、社区。一大批惠及民生、关乎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在海南州各地落地生根,一系列涵盖全州扶贫开发、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社会事业、生态保护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计划付诸实施,一个个援青举措如同滴滴春雨浸润着海南州各族儿女的心田,更汇聚起了苏青心手相连、携手同行的磅礴力量。

输血·造血——产业推进刻不容缓

兴海县龙曲沟引水管道工程和中铁乡人饮工程项目,彻底解决了7952户3.2万人及17.6万头牲畜用水安全问题;日旭、木果公路建设项目、牧区草场桥涵工程及浪琴、木果、日旭生态治理工程,彻底解决了1425户6361人出行难和放牧难问题,基本实现了道路村村通目标;相继建成6个行政村使用的小型标准化垃圾填埋场3个,受益人口26597人;科学整合援建资金4300万元,解决716户贫困户住房问题……

这一组组含金量颇高的数据,是2010年起江苏省徐州市对口支援兴海县所交出的亮丽“成绩单”。

通过对口援建项目建设,兴海县的民生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放眼整体援青工作,一个个项目的落地实施为全州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而如何推动援青工作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加强产业合作,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则是让海南州“在自己的骨头上长肉”的最优答案。

2016年,立足海南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优势提升“造血”功能,《青电送苏框架协议》应运而生,清洁能源跨区外销,不仅破解了当地电力负荷消纳的难题,更有力推动了海南州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随着“青电送苏”规模稳步增长,截至2018年底,海南州累计送电量已超过23亿千瓦时,而这只是援青工作中产业“造血”的方式之一。

2016年以来,江苏援建7000万元建设的绿色产业发展园区陆续交付使用,成功引进远景新能源、苏美达、协鑫新能源等6家江苏企业先后落户,而其中远景新能源海南州有限公司已于去年11月实现风电装备量产,预计2019年产值将达到20亿元,可望成为全州最大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与此同时,该园区还累计使用20余家江苏企业价值25亿元的光伏产品,实现两地经济发展互利共赢。眼下,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已成为全州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一个个援建项目、一笔笔援建资金、一条条产业发展路……在江苏与海南的援建篇章中,不仅有“授人以渔”的“造血”探索,更有“扶上马,送一程”的“输血”担当。

扶贫·惠民——注重民生竭尽全力

在贵南县茫曲镇毡匠村,扬州市援建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十分醒目。活动中心宽敞明亮,休闲广场平整开阔,村民们茶余饭后的生活也因为援建而变得多姿多彩。

“原来村里的道路不平整,经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多亏了援青干部的帮扶,现在村里的道路又宽又平,村民们的房屋也修的崭新。”说起村里的变化,毡匠村党支部书记张全令话语里满是感谢。在定点帮扶中,扬州市援青干部对毡匠村实施了村级环境综合整治,不仅改变了当地村容村貌,还通过帮扶指导让毡匠村从落后村转变为先进村,极大地改善了村民们的生活环境。

同样把精准扶贫作为援青“必选题”的还有对口支援兴海县的徐州市。围绕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和就业需要,两地人社部门签订了《劳务输出合作协议》,在2018年举办了睢宁——兴海劳务协作大型公益现场招聘会,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34名农牧民赴睢实现就业,与此同时,睢宁县政府还与兴海县政府达成网商发展合作备忘录,由睢宁县派出专业团队帮助指导兴海县发展特色淘宝村,让精准扶贫的红利扎扎实实地惠及兴海百姓。

这背后是海南州不断增强的脱贫动力,也是江苏援建工作的手足温情。

道路旁,新建成的学校、医院拔地而起;工厂里,走出家门务工的农牧民兄弟笑容满溢;移民安置小区内,搬进新房的脱贫户家里飘出了糌粑的香味;学校中,接受免费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也恢复了活力……处处显示出蓬勃生机的海南州,随时能够找到江苏元素,随着援助工作的深入推进,关乎海南人民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各类扶贫政策被摆上突出位置。

教育扶贫方面,2018年江苏6所高职院校招收海南州中职学生118名,实施三年免费教育;探索海南州和南京江宁高中合作办学机制,在重点本科高校就读毕业生累计已超过百人,成为享誉青海的江苏智力支援“金名片”。

卫生扶贫方面,海南州援青医生共完成手术1000余例、门诊6000余人次,开展学术讲座近百场,建立规范标准17项,引进新技术17项,有效促进了医院诊疗规范化建设和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同时,“江苏名医进海南”活动共协调21批110余名专家与海南州各级医院结对共建,为当地群众免费义诊600余人次,其中海南州人民医院、贵德县人民医院还与江苏省人民医院等建立了远程会诊系统;此外,海南州援青指挥部还积极动员江苏各方资源,筹集公益活动及援助资金,在全州开展“心佑工程青海行”和“光明行”活动,44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江苏获得免费救助且全部康复,600余例白内障患者得以重见光明。

劳务协作方面,多举措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继2017年10月共和、贵德8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南京务工后,2018年又先后组织160名劳务工人赴江苏务工,解决了贫困户脱贫增收难题。去年8月13日,扬州市人社局海南州办事处也正式挂牌运行。

……

百姓心中有杆秤。江苏用精准帮扶、惠民实干的工作业绩换来了海南州人民的安居乐业,让这份浓浓的援青情深深印刻在了百姓心中。

务实·奉献——支援海南将心比心

“来了代表江苏人、来了就是海南人。”2016年以来,第三批25名援青干部人才带着深情厚谊,风尘仆仆,一头扎进海南州,真情融入、真心付出、真抓实干,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

2017年8月,37岁的梁永满怀一腔热血与担当开始了自己在兴海县中学的援青工作,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较大,初来乍到的梁永产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短短数月,原本清秀白净的江南小伙变得又黑又瘦,可十几斤体重的锐减和远离家乡的孤独却没有打垮梁永,面对兴海县中学基础设施、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的严重匮乏,唯有尽快改变,才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结合睢宁县的先进教学理念,梁永决定从教师入手,通过开展各类教研、教学活动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教学行为,同时先后邀请两批10名江苏专家名师来兴海开展“睢兴共建、名师讲堂”活动,短短的一年时间,兴海县中学2018年普通高中升学率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创下史上新高。

一片赤诚献高原,寻着海南发展变化的脚步,援青干部的力量让人振奋,这力量源自于他们“缺氧不缺精神”的品质和“情系海南奉献海南”的情怀。三年来,他们奔波在海南藏族自治州教育、医疗、产业等各领域的第一线,换来的不单是硕果,更是人心。

王显东同志始终把海南州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积极跑项目、争资金、引智力,带领援青干部人才为海南人民办成了一件又一件实在事;吴志华同志积极推进东西部产业合作,促成江苏远景能源集团落户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王纯国同志牵头组建注册资本达2亿元的同德县城投公司,为该县棚户区改造争取贷款7500万元;刘海宁同志探索推进江苏高职院校对口招收青海中职学生模式,累计减免青海414名学生550万元学费,先后组织200多名特级、高级教师走进海南开展支教;邓勇同志利用专业特长组织编制全州水利规划、积极为农牧民寻找安全水源,被誉为“找水局长”;陈耀华同志期满留任,累计为600多名白内障患者送去光明,去年5月荣登月度中国好人榜……

援建帮扶,情深意更长。九年来的对口支援不仅推动了海南藏族自治州各项事业的加速发展,提升改善了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更让高原海南发生了天翻地覆、焕然一新的深刻变化。圣洁的雪山不会忘记,净美的江苏不会忘记,道一声感谢,展望未来,江苏与海南州人民正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向美好生活走去……(王珺)

昆明市开通“巡察问题反映直通车” 承德: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容错纠错办法出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