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药创制:16年,20年,30年……回到那个遥远的起点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记者张莉张恪忞实习记者冯松毅):“我60岁时开始立项研发可利霉素,现在我84岁了。这中间我们不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面对失败,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近日,科技部会同国家卫健委在京召开“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新闻发布会。会上,在提问环节,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员王以光一时情难自禁,吐露了多年坚守科研的感人点滴。
30年来,她曾因过度劳累住过ICU,曾因资金设备困难而在破旧工厂的发酵罐里做研究,曾因在车间不小心骨折而带病工作,曾亲身做临床试验,吞下800毫克剂量的药……她想让老百姓用上绿色安全的新药,她要看着自己的学生将抗生素研究越做越好。
图片来自网络
新药创制不易,和王以光一样,在新药创制领域一扎十几年、二十几年的人,不在少数。“2017年2月以后共有14个1类新药获批,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新药创制专项技术副总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表示。
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收官冲刺之时,让我们回到那个“遥远”起点,探寻这些新药背后不曾被遗忘的“来时路”。
一支小小的药膏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国有句古话说,‘内不治喘,外不治癣’,说明这种病很难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张建中教授说。
小杜今年35岁,患有银屑病十年,为了治病他耗光了自己多年的积蓄。妻子在几年前因无法忍受他不完美的体肤,又担心自己和下一代会染上银屑病,主动向他提出了离婚。他承受不了这种压力,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心理自卑,不敢出门,甚至一度轻生。他认为他患的是“不死的癌症”,“一辈子也看不到自己正常的皮肤是什么样子了。”
然而小杜只是全球1.25亿患者中的一位。据调查显示,我国约有超过800万患者,全球有超过1.25亿患者得银屑病。由于银屑病易反复,不易根治,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况造成极大的影响,截至目前尚没有根治的办法,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难题。
此次“重大新药创制”发布的新药之一本维莫德,所针对的病症就是难缠的银屑病。
“(本维莫德)用于局部治疗成人轻至中度稳定性寻常型银屑病。”张建中表示。
图片来自网络
1999年,陈庚辉团队获得了本维莫德的专利,从那一年起,陈庚辉团队开始了一场研制新药的“赌博”。2009年,本维莫德的研发进行到了临床研究,他说,“九死一生”远不足以形容其难度和风险,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而他作为负责人,更不能表现出一丝沮丧和犹豫,否则整个科研就会失败,所有的努力将功亏一篑。
2015年10月,杭州一位公交司机因身患久治不愈的牛皮癣,而纵身跳进钱塘江,幸运的是,最后被水警救上岸。这则新闻让陈庚辉很受触动,“我觉得我们只要有坚强的信念,再加上科学的态度、认真的工作作风,顽强的拼搏精神,再难的坎儿我们也能跨越,这事就能成。”
2019年7月19日上午,本维莫德正式首产,这意味着,几天之后,医生们就可以给患者开处方了。这一刻,陈庚辉等了二十年。
“多年后我们不在了,但是这个药还在,人家会记得这个药是那个中国人干的。我觉得这就是我想干的事,对我来讲很刺激。”陈庚辉说。
抗艾另一重防线
艾滋病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疾病,因为其无法治愈、传染性高,人们往往“谈艾色变”,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无自主研发的抗艾滋病药物,一直依赖进口,费用极高,且需要终生用药,患者一旦身体了有耐药性,后果将不堪设想。
小李是一名高校大学生,性格外向,学习成绩优异,也争取了保研的资格,但是艾滋病打破了她美好的梦想。她和男朋友相恋两年,感情很好。一次男友借口调任外地工作,离开了他们共同的小屋。没想到,几个月后,学校老师突然找到她,告诉她,她的男朋友已经因为艾滋病去世了。蒙在鼓里的小李最初不相信这一切,随后,在老师的陪同下,她去了医院做了检查,结果HIV阳性。她无奈辍学接受治疗……
图片来自网络
7月31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信息称,15到24岁之间的青年学生近年每年报告发现病例一般在3000例上下。抗艾形势严峻,研制新的抗艾药迫在眉睫。
“它是国内首个、全球第二个抗艾滋病长效药物。”陈凯先在发布会上重点介绍了14个1类创新药,其中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抗艾滋病新药艾博韦泰长效注射剂就在其中。
“艾博韦泰首先解决了一部分对原有药物产生耐药的患者无药可用的问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副主任张彤表示,这个创新药给患者、临床医生带来了艾滋病治疗的另一重防线。对住院的艾滋病患者中,合并多种重症并发症人群是一种优化选择。
这也正是这个创新药研发的核心人物谢东最希望听到的临床反馈。“艾滋病病毒属于高度容易产生基因变异的逆转录病毒,长时间药物治疗,不管什么配方都会有部分患者产生耐药,甚至中断几天服药就出现耐药的症状。”谢东此前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这时候,就急需新药来治疗,但新药的研发一直陷入瓶颈期,全球医疗市场都在等待新型的抗艾滋病药物。
2000年,谢东在亚太艾滋病国际会议期间得知,当时中国艾滋病感染人数快速增加却缺乏高质量防艾药品的严重形势。2002年,他放弃了国外的工作,选择回国研制新药。
然而这个从“零”到“有”的跨越,谢东用了16年。
图片来自网络
回国前,谢东在一家跨国医药企业工作,主导并参与了3个抗艾滋病新药的研发,产品均成功上市。2002年,他作为我国首批引进的“千人计划”专家,带着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回到国内。“现在这个时代是留学生回国创新创业最好的时候,国家鼓励创新创业,重视科技创新,支持创新创业,让留学生们看到了实现自己理想的希望。”谢东在重庆创立了公司,把目标瞄准了艾滋病这一重大传染病。
创新药的研发既要耐得住寂寞也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时间上通常要十几年,开发阶段天天只烧钱不赚钱。“最难时,企业都没钱给员工发工资了。”谢东略带调侃地说,后来他用自己的养老钱给员工发工资。
通过不停地探索和攻关,2016年,艾博韦泰3期临床试验中期结果达到了所有预设的临床终点指标。2018年,该药获批上市。
日前,在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2018年度药品审评报告中,艾博韦泰作为9个1类创新药中的一员,跻身2018年审评通过的重点品种行列。业内人士称,这也意味着增加了进入2019年医保目录的几率,有望惠及更多患者。
“我们想做出自己的成果,做出中国自己的原创药,我们会坚持下去。”谢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