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罗辽复:生命因物理而美丽| 2019最美支边人
来源:央视网
他痴迷于物理的美,毕生保持钻研热情;他潜心育人,在大草原扎根大半辈子。
让我们通过罗辽复的自述,走进他的世界。
1958年,我从北大毕业了。去哪里工作?我一直认为,上学要挑最好的学校,而工作则要选最能发挥个人特长的地方,其他条件都是次要的。
于是我第一志愿填报了内蒙古大学,这是一所新建的大学,有广阔的空间可以自由地施展才能。
从到达内蒙古的第一天起,我就决心做一名普通劳动者,不当官,不脱离第一线,像一枚高速旋转的陀螺,抓紧时间做事,籍以保持自己心态的稳定和不衰的热情。
在内蒙古大学,我和建系的同事们一道,把科研和教学双重任务担负在自己的肩上。
我特别关注学科建设,深知学科建设是大学的生命线,在高水平学科的平台上才能既出成果又出人才。
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内蒙古大学的名字开始出现在当代国际性的科学活动之中,大英百科全书把内蒙古大学列为十五所中国知名高校之一。
随后,我在理论物理和生物物理两个分支学科中倾尽全力,无论社会环境如何变幻,我也从不懈怠。
1978年和1990年,内蒙古大学物理学科的硕士点和博士点相继建立,其影响力向全区辐射。
做好一名普通大学教师,是我毕生的理想和追求。除了一般教师都需具备的条件外,大学教师还有一个特别任务,就是做好科学研究。
把自己置身于当代科学的最前沿,才有最广阔的视野,才能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在传授知识时让学生对科学的社会功能有丰富生动的了解;有了不畏艰险攀登科学高峰的切身体验,才能把宝贵的科学精神、科学作风和科学方法传递给下一代;有了无数次失败和最终收获成功的身体力行,才能在授业中让青年学子分享从事科学研究的苦和乐,坚定他们献身科学的信念。
20世纪初的德国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大会宣誓仪式上有这样一段话:“我庄严地要你回答,宣誓是否能使你用真诚的良心承担如下的许诺,你将勇敢地去捍卫真正的科学,将其开拓,为之添彩,既不为厚禄所驱,也不为虚名所动,只求上帝真理的神辉普照大地、发扬光大。”
这样掷地有声的誓言就是科学研究的内在动力,科学家应该是一个纯粹的人。
人过60岁,更愿思索生命的意义。我在《生命进化的物理观》一书的序言中写了这样的感悟:生命是作为一种基因的装置而存在的。
对人来说,除了生物基因外,还有另一种酷似基因可复制、可传播并进化着的东西,这就是文化基因。
我们可以遗留给后代的东西只有两种,基因和文化基因。我们每一个人为传播文化基因而作的种种努力,也是美丽动人的。”
有了对人生的这个感悟,就觉得自己更加坚强,遇事更能准确判断,精神更独立更超脱,生活更充满阳光。
我对孔夫子的话“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作了一个新解:“无求而大求,无为而大为,自我完善,自得其乐。”意思是:老年人无名利可争,无权位可夺,可以更自由创造。
最近,我写了几句诗来表明心迹:“叹吾生之须臾,惊夕阳之红粲;曷扬鞭而奋蹄,求物我于无尽?彼凤凰之涅槃,经浴火而重生;师贝芬之暮年,奏九響于聋聩。”
80岁,我退休了,但还在继续从事“蛋白质折叠的量子理论”和“基因组进化模型”课题研究。这两项研究中,我建立了大分子构象变化的量子理论,并成功应用于核酸,又在生物进化中引入了量子。这在目前人们对生物大分子系统的动力学规律的探索中是最具开拓性的。
感谢命运把我安排在一个沙漠的边缘,这里有着创造的自由,特别是在我工作了数十年之后的今天,灵感还时常在早晨前来光顾,我还能持续进行科学研究。
人生是一幕剧,剧的高潮往往在结尾部。我愿把有生之年再交给大学,和青年同事们一道,为开拓新学科,再造辉煌,为提高大学的内在竞争实力而贡献智慧,奋蹄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