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型城镇化要处理好六方面关系——三论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
实现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提出的新型城镇化三阶段目标,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处理好六个方面的关系。
处理好人口城镇化与人的城镇化的关系。新型城镇化,不是“物”的城镇化,其“新”在“人”的城镇化。人口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的起步和手段,是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和目标。起好步、开好局才能完成好目标。只有坚持效率导向大力推动人口城镇化,以主体数量的增长带动空间规模和经济体量的增加,坚持价值导向推动人口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转变,增强人的“素质”这一软实力和城镇发展的协同性、包容性、公平性,才能实现新型城镇化从量到质的转变,推动城镇高质量发展。
处理好城区与农牧区、社区的关系。在城镇之中,城区、农牧区和社区各归其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应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城区要宜业,就要增强经济包容性,农牧区要宜游,就要注重环境承载力,社区要宜居,就要提升幸福守望度。并且要推动三者协调互融,统筹“三生”空间,聚集要素资源,提升“城镇温度”。
处理好精明增长与精明收缩的关系。城镇化发展会积淀出数量更多、规模更大的城镇,在有限的容量下,必须划定出一条边界线,学会增长和收缩,增长不能“摊大饼”,收缩不能缺内涵,适度为好,精明处之,优化城镇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
处理好空间布局与时间排序的关系。城镇化是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过程,必须要把握城镇规划时空特性,要把目光和思维放长远,空间要为时间留白,现在要为未来开路,避免城镇化发展时间冲突、空间挤占,让空间从容摆布在时间里,让时间更好行走在空间中。
处理好共性要求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城镇化要尊重规律、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要把握好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共性要求,又要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生活、尊重群众,多样选择、多元发展,葆有民族特色,持守绿色内涵,让城镇有个性、有灵魂,有归属感。
处理好融入大局与坚持自我的关系。区域一体化会带来城镇化发展加速度,青海要迎接未来城市群和城市间的协同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大局更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和兰西城市群建设,充分汲取各类外部要素;同时,要坚持走好自己的路,在融入中保持自我,避免在大格局中迷失自己,加快发展自我、壮大自我,避免在大变革中被边缘化。(青海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