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个人用私款聚餐也要监督?没毛病

日期:07-29
领导干部个人聚餐

原标题:领导干部个人用私款聚餐也要监督?没毛病

摘要:领导干部不同于普通公民,他们是手握公权力的人,用私款聚餐也可能关系到公共利益,监督也就不能缺位。

领导干部个人用私款聚餐也要监督?没毛病

“10种饭店不能去”、“对个人用私款聚餐的也要进行倒查”……这是无极县纪委《关于集中整治违规吃喝问题的通知》中的内容。但《通知》发布5天后,无极县纪委就被上级单位打了脸。石家庄市纪委日前通报称,以上两项规定均没有上级政策依据。

石家庄市纪委的表态多多少少迫于媒体压力。时间上,表态日期是在公众号“侠客岛”发声的次日。内容上,石家庄市纪委自陈:核查源于“舆论关注”。一些媒体批评指出,无极县纪委的规定侵犯了领导干部私人空间,有纠“四风”扩大化之嫌。比如有媒体说:官场之外的吃喝要少管,八小时之外的监督要慎重。还有媒体说:公职人员也是社会关系链上的普通人,也有生活与社交的自由。

无极县纪委“10种饭店不能去”的规定未免矫枉过正,但媒体以此来论证领导干部私人空间不受侵犯,恐怕也说不通。

“领导干部私人空间”的逻辑前提在于,领导干部可以绝对按程序在“公”与“私”之间自如切换。然而,许多时候这种切换其实很难彻底。领导干部在日常生活中的所遇所行会影响他的公务决策,他手中公权力带来的影响力也会渗入个人生活。

就个人用私款聚餐而言,看似纯属个人行为,其实无法与公共身份完全切割。自费吃饭的对象如果是君子之交,自然没有问题。而对方如果是有所求的“朋友”,就有可能对公权力运行产生影响。试想,手中掌握采购权的领导干部要是和供货商推杯换盏(即使是自费),如何让人相信政府采购行为不偏不倚?这种情况下,公共利益就可能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进而带来腐败。因此,私款聚餐并不是逃避监督的理由,还要看与谁吃、为什么吃,背后是否有利益输送,是否有小圈子、拉帮结派现象。

3年前,有过一则看似相近的新闻。2016年10月,山西屯留县某中学几名教师放假后各人平摊费用聚餐,受到县纪委通报批评。对此,舆论发出一片质疑之声。长治市纪委随后撤销了县纪委的处理决定。

同样是自费聚餐,本质却不同。关键在于吃饭的人是谁。山西屯留事件中,主角是中学教师。教师工资虽然也由财政发放,但他们手上没有公权力,更接近于普通公民,假日自费聚餐无可厚非。而领导干部则不同,他们是手握公权力的人,用私款聚餐也可能关系到公共利益,监督也就不能缺位。

身为公众人物,领导干部必须让渡一部分个人权力。这就是为什么普通公民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领导干部出国却要得到组织批准;普通公民不需要申报个人财产和配偶子女基本信息,而领导干部却必须如实申报。吃饭也是如此,普通公民只要花自己的钱,只要合法,想去哪吃就去哪吃,想跟谁吃就跟谁吃,但领导干部却不可大吃大喝、花天酒地。

整治领导干部违规吃喝问题,关键不在于八小时之内或是之外,也不在于公款或是私款,而是要看有没有违反纪律规定,有没有危害公权力运行。

栏目主编:樊江洪文字编辑:樊江洪题图来源:视觉中国图片编辑:邵竞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77岁 健康预期寿命仅68.7岁 国务院港澳办:中央政府继续坚定支持林郑月娥依法施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