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解放日报申言|上海的企业,有时也需要一点“狼性”
摘要: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培养不出新动能,一个地区要能让新兴产业异军突起,需要对发展大势的整体把握,更需要一些对新趋势、新方向的前瞻力、想象力,以及对新技术、新模式的接受力、洞察力。
保持经济持续增长需要不断注入新的动能。在经济形势深刻复杂变化、传统产业动能不断减弱的当口,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是稳增长、促发展的重要条件。
观察近20年来国内外发展势头强劲的地区,大多有一个共性,即抓住若干个新兴产业方向,全力培育、久久为功、厚积成势,进而形成牢而不破的战略优势。上海发展到今天,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追求“逆势上扬”,进而构筑不可取代的战略优势,亟需培育出符合上海特质、体现未来方向的新动能。
培育新动能关键在“新”,其中既有产业之新,更有观念之新,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摆脱对传统产业、传统路径、传统思维的依赖。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培养不出新动能,一个地区要能让新兴产业异军突起,需要对发展大势的整体把握,更需要一些对新趋势、新方向的前瞻力、想象力,以及对新技术、新模式的接受力、洞察力。
从企业来说,在讲求规范的基础上,有时也要有一些勇于竞争、敢于创造的“狼性”,有一些主动出击、主动探索的雄心;从政府来说,则需要高度的思想解放,并提供充足及时的制度供给;从社会来说,则要营造一种鼓励创新、鼓励突破的氛围。有了这样的多方配合,我们才可能在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中占据先机。
“异军”能够“突起”,需要足够的魄力,也需要足够的耐力。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总有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见好就收”,更不能“见异思迁”。认准的方向,就要舍得投入、敢于投入,想方设法配足资源、资金、人才、政策。上海要培育百亿级、千亿级乃至万亿级的新产业,最需要的就是各区、各部门体现出深耕的毅力,用一种“十年磨一剑”的耐心和韧劲,把产业集群培育起来,让产业生态强起来。
培育新动能,也不是“为新而新”。上海需要什么,能做什么,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特色又是什么,这笔账应当很清晰。这些年,上海主动调结构促转型,新老产业接续、新旧动能转换正处于阵痛期,但是新兴产业成长还不够快、体量还不够大、比重还比较低、支撑力还不够强。制造业规模和能级提升不足、支柱产业相对单一,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增长和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当前格外重要的,是在高端制造业领域找准方向,形成特色,尤其是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已经明确的重点产业方面,要集中优势力量和资源,突破瓶颈,形成产业集群和规模效应,从而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乃至整个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栏目主编:朱珉迕文字编辑:朱珉迕题图来源:沈阳摄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本文刊于7月29日《解放日报》,原题为《让新动能“异军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