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钱佳楠&张悦然:青年人要勇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区
钱佳楠在建投书局分享了她在美求学以及写作的心路历程,并与自己的好友张悦然一起谈论了关于多元化文化碰撞,青年人如何选择人生道路等一系列问题。钱佳楠也表达了自己创作这本书背后的心情:“我的写作未来也是不安定的,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
当今社会,青年人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多,是选择稳定还是多变的生活,是选择温水煮青蛙的生活态度还是勇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圈?无数的选择也让年轻人面临着自我怀疑与生活的挫败。钱佳楠的新书《有些未来我不想去》就是希望通过一封封信件,去告诉读者年轻的时候如果能够懂得,生活的艰辛才是上天给我们最大的礼物,人生大会不一样。她自己职业生涯与生活也一直面临着不断的选择与变化,从中学语文老师到《纽约时报》的作者,从上海到艾奥瓦求学,进行英文写作。这本书有她对文化的碰撞的感受,灵魂的求索的思考。她不断反抗,一路挣脱传统教育的束缚,回望过往成长中的爱与蜕变。
钱佳楠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后取得美国艾奥瓦作家工作坊创意写作(英语)艺术硕士,曾任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IB中文教师,美国独立文学网站The Millions特约作者,散文、小说见于《纽约时报》等,2011年获第34届台湾时报文学奖。出版有短篇集《人只会老,不会死》、长篇小说《不吃鸡蛋的人》等作品,译有《粉红色旅馆》。现任教于美国艾奥瓦大学。
“选择“是每个人时刻要面对的事情
7月20日,青年作家钱佳楠携新书《有些未来我不想去》在建投书局·北京国贸店举行了新书分享会。张悦然在分享会提到,她清晰地记得,佳楠和她说要去准备申请艾奥瓦作家工作坊的这个选择,其实是一个挺艰难的选择。因为这是一个没有那么多的人做过的选择,而且录取条件筛选都极为苛刻,所以她认为钱佳楠身上具有一种冒险的精神,也享受投身于未知事物的乐趣。
张悦然,1982年11月7日出生于山东济南,中国当代女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4岁时开始发表作品,其作《陶之陨》、《黑猫不睡》等作品在《萌芽》杂志发表后,在青少年文坛引起巨大反响,并被《新华文摘》等多家报刊转载。其写作文风被赋予思维和才情。至今已出版小说作品有:《葵花走失在1890》、《张悦然十爱》、《樱桃之远》、《水仙已乘鲤鱼去》、《誓鸟》等。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讲师,并于2013年9月开设短篇小说鉴赏全校选修课。
钱佳楠在洛杉矶遇到过精神状态不好的人,也偶遇过黑帮。她认为危险其实对作家来说,是一种很有魅力的东西。在这种探索过程当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所以钱佳楠面临人生选择的时候总喜欢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正如她在书中指出“巴恩斯《终结的感觉》中提到人生的终结不是死亡,而是人生中没有勇气做出任何改变的时候。”现在她意识到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经历不一样,成长年代不一样。做选择这件事情是每个人时刻要面对的事情,听从别人的意见很重要,但是要学会筛选,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有些未来我不想去》是一本书信形式的随笔集,每一篇都是写给“亲爱的人”,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渴望有这样一个倾听者,这29封信也是作者写给每个阅读此书的陌生人以及自己的。内容包括成长的追问,对多元文化的理解,梦想的坚持,关于爱情的困惑……每一篇都饱含了作者的深情和对人生的感悟。这些文字或许是黑夜里一闪而过的星光,虽然转瞬即逝,但也足以支持我们抵达下一个光明的时刻。
人生与写作路上的“求变”
钱佳楠利用一年的时间申请到美国艾奥瓦作家工作坊创意写作(英语)艺术硕士。到了美国以后,工作访的项目是要用英语写作,就等于要用英语去写小说,这对一个母语是中文的作家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钱佳楠也乐于接受自己写作道路上的这一转变,在工作坊这几年,她基本上是采取一种自我隔绝的方式,限制自己中文阅读的时间,基本上每个星期,只留半天看中文。在这样一个自我封闭的学习英文写作的过程中,钱佳楠会在自己感到疲惫之时,选择用写信的方式来释放自我。这本无意之中形成的书信集也是她写作上的一个求变。她在分享会上真诚地说到:“英语写作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艰巨的挑战。我觉得我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才能够去把这门语言写好,但是最终写不写得好,其实我也不知道。因为我觉得毕竟它是我的第二语言,但是我会希望英语写作是我对自己的一个期许,一个求变,我希望自己能够去做这个尝试。”
同时,钱佳楠也希望自己的写作的内容在以后具有“国际化视角”,这也是她写作上追求的另一个变化。现在的很多作家是依赖生活经验来写作。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会发现,作家非常容易受到主流文学观的同化。在美国学习的阶段,她发现美国文学界也有很强的主流,就是政治正确的问题。有些中国作品中的人物塑造方式放到美国文化背景的框架中就可能涉及种族歧视问题。张悦然认为每种文化都存在它自身的问题,各国的文学作品都经受很多不同主流价值的判断。比如说欺凌女性这个主题在文学创作中也经历着不同的主流价值判断。一个欺凌女性且对自己行为没有忏悔的男性,在中国文学中展现出来可能暗含着一种深刻的批判在里面,但是对于美国读者来说,他们就可能认为这样的塑造是不能接受的。
面对这样纷繁复杂的影响,钱佳楠是有一种“想去反抗的心态”在里面的。在年轻读者所关心的“求变”的问题上,钱佳楠这样回答:“我也不是一个很勇敢的人,但是我选择辞掉国内体面的工作,去美国学习写作,我考虑了很多,做了很多准备。”钱佳楠还表示,除了语言,接下去在写作题材上也会进行更加国际化的尝试。她希望自己的写作内容可以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中变得更加国际化。
她提到自己很喜欢的作家石黑一雄,认为他的作品给她写作过程中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当他对某个历史事件感兴趣。然后他去做大量的研究,然后把历史事件写成很棒的小说。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不去消耗自己的生活经验,也不去过分强调自己的移民以及跨文化背景。”她觉得如果在美国写小说,还要继续反思很多这方面的问题。分享会后,钱佳楠与张悦然一起回答了许多读者的提问,大家也一起探讨了有关于文学,人生上的一些想法与心得。钱佳楠也鼓励读者在考虑充足的情况下勇于追梦,勇于求变。
作者|实习生闫晓旭
编辑|宫子
校对|薛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