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暑要吃姜山西晋城有门非遗老手艺——伏姜
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季天热,吃姜能有效去除寒气
新京报讯(记者杨亦静)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由于夏季天气炎热,大家会过度吹空调和食用冷饮,贪凉饮冷反而会导致体内的寒气更多,因此应当吃一些姜,能有效驱除寒气,对身体有益。山西是伏姜的发源地,晋城的“宋氏道安伏姜”被列入省级非遗,但这一传承了千年的制作伏姜工艺,也面临着衰落。
大暑适合饮伏姜。图片源自网络
山西非遗伏姜工序复杂
在我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再和红糖搅拌在一起,让两者融合后食用,驱除体内的寒气,这种食物被称为“伏姜”。
伏姜源自太行山东南部,以山西晋城为中心,主要分布在晋城城区,泽州、阳城、高平、沁水等地区。晋城百姓根据当地的气候、水土特性,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进程中,留存下伏姜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伏姜制作技艺历经千年演变传承至今,在晋城地区有着广泛的分布,其中最有名的“宋氏道安伏姜”,于2017年被列入山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宋氏道安伏姜”的制作工艺一般分为选姜、洗姜、削皮、晾干、切姜、捣碎、拌入黑糖、搅拌等十几道工序。据介绍,制作伏姜的生姜一般选用晋城本地比较辛辣的姜,因为当地气候、土壤和水质的原因,当地的姜都比较辛辣,选用窖藏的老姜,更适宜伏姜的制作和加工。
捣碎姜片取姜汁也是很重要的一步,要将切好的姜片放到碓臼中,捣成姜泥,用铜勺舀出。将纱布四角固定吊起,舀入姜汁,再用双木棍压榨用力挤出姜汁。
随后,将黑糖称重后,按比例放置于大缸中,缓缓倒入适量的姜汁,放置片刻,等姜汁充分渗入后,用成年花椒棍按顺时针方向搅拌,直到黑糖充分溶解。
之后就是最重要的晾晒环节,由于晾晒时间过长会蒸发过量,晒时间太短又会不够火候,因此需要凭借多年的经验,确保每天将伏姜搅拌到最佳状态。进入三伏天后,姜汁会变得浓稠起来,还会有糖分的沉淀,因此需要增加搅拌的次数。
待伏天结束,伏姜就制作好了,存放的时间越长,驱寒效果也相对更好。
伏姜是四季驱寒神器
据说,在山西晋城一带,很多人家里都常备伏姜,伏姜如“万金油”,不管是腹泻、呕吐、胃酸等疾病,都可以饮用伏姜来缓解。
据介绍,伏姜性温,经过晾晒后,不会上火或导致寒凉,大人孩子都可以食用。同时,姜能增强和加速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胃,促进消化,还有抗菌作用。但单吃姜还是比较刺激,伏姜中加入了黑糖。中医认为,黑糖性温味甘,入脾,具有补中益气、缓中、化食、健脾暖胃等功效,还有止疼、活血散寒的效用,伏姜加入了黑糖,两者相得益彰。
夏季在淋雨或久坐空调房后,可以食用一些伏姜,能补充身体能量、活络关节、加快血液循环,消除体寒带来的各种不适。
不过,像大多数非物质遗产一样,晋城的伏姜工艺,也面临着严重冲击,手艺的传承也是一大问题。伏姜制作工艺复杂,伏天气候多变,纯手工晒制伏姜,劳动强度大,但为了追求工艺的精细和质量,伏姜制作很难变成产业化的模式,还是需要人力去操作。但是,手工艺难度高、强度大、收益相对低,年轻人不愿从事,这门传统工艺也面临着衰落。
新京报记者杨亦静
编辑张树婧校对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