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高校探索非遗与教育融合 保护非遗公约培训在沪开班

日期:07-23
公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原标题:亚太高校探索非遗与教育融合保护非遗公约培训在沪开班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与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融合培训班”昨日至7月25日在上海开班。来自中国、印度、尼泊尔、菲律宾等亚太地区20所高校的专家和学者共计50余人参加本次培训班,共同探讨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等教育融合潜在优势及相关性的项目计划。

仅三分之一高校使用《公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8年7月在韩国国立文化遗产大学召开会议,建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亚太地区高等教育网络”,成员为来自亚太地区11个国家的19所高校代表。该网络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分享非遗相关课程及活动经验,探讨高校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交流合作以及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作。

在建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亚太地区教育网络的过程中,成员们普遍表现出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简称《公约》)基本理念与核心内容认识不足、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保护能力建设战略知之甚少等问题,仅有三分之一的高校在他们的非遗课程中使用了《公约》或者能力建设方面的教材,这引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视。

非遗保护将成为社会职业

作为连接《公约》与高等教育的第一期培训班,本次培训班将根据高校需求,向来自高等教育网络的学员讲授《公约》准则、关键信息以及能力建设总体情况,之后,学员将根据所学内容,遵循《公约》精神和能力建设文本,修改非遗课程中不合理的内容。

中国“非遗进校园”已经走过了十年历程,在非遗与教育融合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和心得,许多优秀实践项目走在世界前列,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各国树立了榜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王晨阳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使我们重新认识到它在素质教育、性别平等、创收和可持续生活方面,甚至在解决和预防纠纷、提高社会凝聚方面的作用。大学是开展这项实践的主力军,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传承人将接受高等教育,许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也会走进非遗传承人行列,尤其是非遗保护的行列,非遗保护将成为一项社会职业。

校园足球:全国认定特色中小学校2.4万余所,四梁八柱搭建完成今后主要是落实 首次开设外埠分会场 上海书展推荐百种上海精品图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