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诉前调解不成要及时立案,不能让“立案难”回潮

日期:07-20
服务体系

原标题:最高法:诉前调解不成要及时立案,不能让“立案难”回潮

建设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

新京报快讯(记者何强)7月20日,在全国法院贯彻落实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会精神专题会议上,最高法院要求,要加强诉调对接机制建设,根据自愿、合法原则先行调解,合理设置调解期限,赋予调解过程材料在诉讼程序中的效力。对诉前调解不成的,及时立案办理,决不能让“立案难”反弹回潮。

据了解,全面建设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是各级法院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

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

最高法院明确,下一步要以推进诉讼制度改革综合试点为契机,全面激活程序效能。要优化司法确认程序,合理扩大司法确认范围,完善案件受理规则,充分发挥司法确认制度功能作用。要健全完善小额诉讼程序,科学调整小额诉讼程序适用范围,降低适用门槛,简化审理流程,提升小额诉讼程序效能。要推动扩大独任制适用范围,完善独任制与合议制转换适用机制,实现审判组织与审理程序科学灵活匹配。要加大电子送达适用力度,扩大适用范围,着力破解送达难题。

据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会披露,过去五年,全国法院受理案件从1420余万件增长到去年的2800余万件,人案矛盾突出。

如何破解案多人少难题?最高法院提出,要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动纠纷化解关口前移,为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快捷的解纷渠道,推动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机制。要发挥司法在社会治理中的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坚持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参与“无讼社区”“一体化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

此外,还要深入推进“分调裁审”改革,推动内外有机衔接。外部精准对接人民调解、行业调解、专业调解、律师调解等解纷力量,内部推进分流、调解、速裁、快审等各环节有机衔接,完善精准分流、调裁对接、程序转换工作机制,形成分流化解一批、快调速审一批、精审细判一批的良好格局。要推动深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认真贯彻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完善速裁程序运行机制,规范简易程序、普通程序适用,完善程序转换机制,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多层次刑事诉讼程序。

全面探索在线诉讼模式,构建适应互联网需求的在线诉讼规则

如何建设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最高法院提出,要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全面转型升级,建设多功能、集成式、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提供多元解纷、登记立案、分调裁审、审判执行辅助、涉诉信访等全方位服务。要将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与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紧密结合,强化诉讼服务中心解纷实体功能。要推动诉讼服务线上线下功能互补、有机结合,协同推进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移动端诉讼服务平台、12368热线建设,实现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

此外,还要以强化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为支撑,推动司法与科技全方位融合。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技与司法工作深度融合,以电子卷宗为基础全面推进智能化辅助办案。要推动各类信息技术手段在诉讼服务领域的全面应用,大力推进跨域立案改革。

要推广互联网法院和移动微法院的成功实践,全面探索在线诉讼模式,构建适应互联网时代需求的在线诉讼规则,推动实现诉讼理念重塑、模式重构和流程再造。要推广应用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完善刑事案件证据指引,确保将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落实到位。

新京报记者何强见习编辑李国君校对李立军

法官权责清单将出台,院庭长依序监管案件全程留痕不违规 全国政法机关深化民事案件繁简分流改革 破解案多人少难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