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科院硕士回乡当果农只为守住一捧葡萄的香气
新京报讯(记者田杰雄)放十年前,刚上大学怀揣着植物学学术梦的张二朋不会想到,自己未来职业的地点不在有足够冷气的实验室里,而是烈日高温下的田间地头。如今在河南平顶山,与家人一起共种的18亩葡萄园,便是这位中科院硕士生毕业的归宿。研究了3年葡萄的香气物质,张二朋说,香气可以算得上是果蔬品质的标签。在自己的“葡乐园”,排斥所有农药和膨大剂,他选择守住葡萄的一捧清香。而这一切,都要从他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读研第一年,带回家的1500棵葡萄苗说起。
张二朋,九零后,此前毕业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课题与葡萄的香气物质有关。受访者供图
从未知到奇妙香气是果蔬的标签
在大多数人眼里,果蔬食物的自然香气往往不会成为人们挑选它们时关注的焦点。而张二朋在中科院读研时研究的课题,正是葡萄的香气物质。
张二朋向新京报乡村频道记者解释,无论研究的是哪个方向,研究植物学的最终目的,都是让植物服务于人类。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通俗地来说,也就是植物在被人所食用时,那些能够被人体所捕获的营养物质,其中也包括果蔬的香味。“与次生代谢产物一样,果蔬的气味对人体其实也有益处,气味能够使人精神愉悦,放松心情,有些香气物质可以杀菌抑菌。”
作为最古老的“被子植物”,葡萄算是陪伴人类走过了历史的漫漫长路,张二朋告诉记者,葡萄的出现远远早于包括蔷薇科的苹果桃子,或是芸香科的柑橘在内的许多水果。正因如此,像是如今许多水果香气,早就是不同古老品种葡萄自身与生俱来的味道。“现在我们能买到各种带有其他水果香气的葡萄,称呼它们的时候,很多人会把这些香气作为葡萄气味的定语,比如一些人会把京蜜称之为‘荔枝味葡萄’,把红巴拉多称为‘红枣味的葡萄’。”
“京蜜”是葡乐园种植的主要品种之一,玫瑰香型葡萄自身所带有的荔枝香气在这个品种上表现的尤为突出,这也就成了“荔枝味的葡萄”。受访者供图
但张二朋说,实际上我们今天所说的很多水果的气味,在葡萄身上早就具备。只不过后续出现的水果如荔枝、红枣因为进化时间短,因此相对保守,各自的味道也就更加具体和单纯。
“葡萄的进化时间很长,在漫长的进化史中,它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突变,这也就造成它获得的性状更多。这也会具体表现在葡萄的品种数量上,现在全世界栽培的品种就有七八千种。”
“葡萄长的快,露地的花序已经开始分离,避雨的花蕾也正努力绽放,这春末的好时光啊,我和虫子一样忙。”受访者供图
张二朋讲述的时候,说话的语速慢慢悠悠,但是在这种慢语速下,往往又能透出一些他对于专业领域知识的严谨和敬畏,讲述完一个知识点,他往往会不自觉地感慨,“其实这些很多人并不关注,或者说是觉得没必要关注。但是只要一进入这个领域,你就会觉得这个自然界特别神奇。”
从实验室到田野 1500棵葡萄苗把他留在家乡
对于一个学术领域的着迷,却并没有把张二朋留在高校的实验室。
知道儿子决定回家种地当果农的消息,张二朋的父母叹了口气,他们觉得可惜。在中科院硕士毕业后,这位曾经想要一步步在植物学领域读博、做研究的九零后,最终还是主动回到了家乡。
因为在家中排行老二,在有了大儿子张朋之后,父母为这位出生于1990年的第二个孩子起名为二朋。凭着打小对于植物花卉的喜欢,张二朋在本科报考了与植物、动物、微生物相关的生物技术专业。尽管他说本科阶段的学习并不足够深刻,张二朋却在这里开启了自己对于植物次生代谢物即营养物质的兴趣。
专业的学术道路往往看似是越走越窄,也越走越专。四年后张二朋选择了植物学方向,顺利考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但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这几年,命运没有让张二朋像计划中的那样在“在学术上一条路走到黑”,在这里,作为研究方向,命运安排了葡萄与张二朋的交集。
张二朋在研究阶段品尝过不下300种不同香气的葡萄,其中许多为玫瑰香型的亚欧种,与人们所熟知的外表黑紫色、果肉较软的“玫瑰香”不同,这些葡萄果肉硬脆,果皮极薄,似是带有玫瑰香气的提子。而在葡萄育种的过程中,包括香气、颜色在内的某个特性都可以被放大、加强。“当时市面上还没有这样的葡萄,所以觉得如果只是把这些葡萄当作我们研究的资源来处理的话,实在有些浪费。”于是研一的假期,张二朋带着老师们给的1500棵葡萄苗回了家,鼓励家里人,把它们种在了通过流转和自家腾出来的18亩土地上。
18亩地建成“葡乐园”,以不使用膨大剂和农药的方式种植葡萄。现在包括张二朋的哥哥嫂子,以及父母一家人都住在农场里。受访者供图
常规方法下,葡萄挂果需要两年时间,若不使用农药膨大剂,生态方法种植的葡萄则需三年。葡萄的生长期伴着张二朋读研的时光,赶到第一年挂果期,他从中科院毕业,直接回到了家乡,在18亩葡萄藤里,建起了名为“葡乐园”的小农场。
张二朋觉得,出了实验室并不意味着告别专业,反而算是找到了更大的试验田。
从常规到有机想保留一捧葡萄的自然香气
现如今,“葡乐园”里,带有荔枝香气的京蜜和玫瑰香气的京艳已经成熟。张二朋并不否认,在具备专业知识的背景下,自己的果农之路逃过了一些面对问题时的盲目,但有专业背景,种葡萄也不意味着一帆风顺,更何况张二朋选择的还是“hard模式”,也就是不使用农药、膨大剂,彻底当上了生态小农。
张二朋说,相对于常规方法种植,生态农业作为系统的调控工程,这条路并不好走。从最直观的产量上来说,虽然葡萄挂果已经三年,但即使年年递增,今年张二朋每亩葡萄产量也只在500斤到600斤。无需提如今市场上常见的葡萄品种每亩能够达到8000斤甚至近万斤的产量,就拿他种的京蜜葡萄,常规种植下,每亩产量也能够达到2000到3000斤标准,现实情况仍然相差巨大。
具有玫瑰香气的“京艳”是大众所熟知的“玫瑰香”的后代。受访者供图
同时病虫害也总为这18亩的“葡乐园”雪上加霜。张二朋提到,因为葡萄属浆果,皮薄水分多,最初的起源地本是在西亚或是地中海地区,它们所喜欢的夏天是类似我国新疆地区的高温干燥,但到了部分内陆,高温多雨的气候非常容易让葡萄爆发灰霉病或是白腐病,而这类病也通常能够“团灭”整棚葡萄,因此温度湿度的把控,对于葡萄来说就更加重要。虽然这些病原本可以通过每五六天为葡萄打上一次农药来预防。
有必要坚持不用农药和膨大剂吗?尤其是膨大剂,作为一种生长激素,在农业领域被广泛使用,适当使用完全合法合规。而张二朋觉得有坚持的必要,“因为只要用了这两样,葡萄的香气以及次生代谢物就会被抹杀。”
他说,一般的葡萄种植都会经历无核化和膨大处理,也就是说在葡萄的生产过程中会经历两次激素,一次是去核,需要在葡萄开花的时候使用,使葡萄失去种子,“经过这一次以后,果子一般就长不大了。而这时如果再用膨大剂,就会让葡萄长出大小一致的饱满果实。”真正让张二朋觉得无法接受的是,这两次激素处理一般就会抹杀掉葡萄大部分真正对人体有益的次生代谢物,其中也包括葡萄的香气。
“所以说香气可以作为好的果蔬的标签。很多提高产量的方法,都是以失去果蔬原本味道和营养物质作为代价的。”
所以说香气可以作为好的果蔬的标签。很多提高产量的方法,都是以失去果蔬原本味道和营养物质作为代价。受访者供图
尽管家人有时也并不理解,为什么能够用农药与激素简单化解的问题,一定要花上人力和时间费上大力气去化解;尽管自己也会踌躇,不计成本地继续种生态葡萄,如若产量迟迟无法有大的突破,会不会给家庭带来跟多负担。可为了保留那些自己在中科院读研时,那些似乎总是萦绕在呼吸里的葡萄香味,张二朋说,他觉得自己还可以再坚持几年。
新京报记者田杰雄编辑唐峥校对李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