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老大伤人获刑后仍担公职:更显扫黑“深挖根治”必要性

日期:07-18
深挖根治黑老大扫黑

原标题:黑老大伤人获刑后仍担公职:更显扫黑“深挖根治”必要性

呼兰区14名处于重要岗位上的“保护伞”被端,体现了扫黑除恶的决心,也说明了“深挖根治”的必要性。

黑老大伤人获刑后仍担公职:更显扫黑“深挖根治”必要性

▲7月11日,涉黑团伙头目于文波建在松花江畔的别墅被推倒。新京报记者王昱倩摄

在哈尔滨市呼兰区,于文波和杨光两个涉黑团伙垄断了呼兰区的众多行业:“黑老大”于文波的公司盖房被违规减免土地契税,买楼不缴土地出让金,承包保洁项目政府免费送车,低价购买热源政府垫付差价,他致人重伤被判刑后仍担任公务员;杨光每年拿出1000万元来买酒,其别墅满满一车库特供茅台,其兄弟杨荣的热力公司环保问题被查实却无追责情况,杨家还长期霸占河道非法采砂……

随着扫黑除恶的深入开展,很多“黑老大”的黑历史被曝光,而呼兰当地两名“黑老大”的嚣张气焰,已超越了许多编剧的脑洞。而比起这些令人瞠目的黑历史,更引人关注的,是这两拨黑势力背后的“权力魅影”。

据新京报报道,6月10日以来,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下沉后,现任或曾任职呼兰区的14名官员,被指为黑社会集团充当保护伞并因此密集落马。落马官员中,朱辉曾任呼兰区委书记,于传勇曾任呼兰区长,孙绍文曾任呼兰区政协主席。其余官员长期在呼兰区环保、住建、城管、国土、税务部门担任正职或副职。

一个区的四大领导班子,三个“一把手”甘当黑社会保护伞,再加上不少强势部门“一把手”的加持,给当地政治生态带来的污染、经济秩序的破坏,可想而知。而今,中央扫黑除恶将他们“一网打尽”,也符合扫黑除恶以“破案攻坚”开路、以“打伞破网”断根、以“打财断血”绝后、以“问题整改”提质的思路。

从报道中可知,这两大黑社会犯罪集团的主要途径是以暴力软暴力手段垄断当地行业经营。于、杨两家涉足产业广泛,包括房产、采砂、供热、环卫等等。当中不少产业也与当地政府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黑老大伤人获刑后仍担公职:更显扫黑“深挖根治”必要性

▲7月11日,涉黑团伙杨家的鑫玛热电厂,曾因未批先建被哈尔滨市环保局罚款11万元。新京报记者王昱倩摄

以于文波为例,他原本身份是公务员,其间涉嫌诸多刑事犯罪,但公务员身份丝毫不受影响。2000年8月,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三缓三。可就在取保候审和缓刑考验期内的2000年12月,经呼兰县建设局开会决定,于文波任呼兰建设公司董事长。于文波一步步吃掉了这一原本的国企,并随之成立亿兴集团,实际控制的企业增加到10家,还曾当选为哈尔滨市人大代表,授予“黑龙江省杰出青年企业家”称号。

一面以公务员的身份把持国有资产,并利用在体制内的“关系”疏通渠道;另一面又以“黑老大”的做派争强斗狠、稳固地盘,真可谓软硬兼施、黑白通吃。

杨家也“不示弱”。杨家的产业之一鑫玛热电同样接盘于国企呼兰热力公司,旗下多个子公司是哈尔滨市废气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环保问题被举报到中央环保督察组后,虽然被查实但无问责情况。多年非法采砂也被“既往不咎”。

不少人认为,“黑老大”往往偏居于暗处,干着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而于杨两家的“黑色生意经”,打破了人们的这种迷思,他们就是明目张胆地垄断着一地的诸多行业,长期靠垄断牟取暴利。而这仅靠斗狠显然做不到,还得仰仗相关人员开绿灯。无论是盖房不交税还是违法行为不追究,正是相关部门“高抬贵手”或有意配合,成就了日益膨胀的黑恶团伙。

所以,于杨两家更像是“暴力”混合“特权”再加上“利益”的催化剂之后形成的一种“黑洞”,正常社会中的市场规范、法律法规一旦靠近黑洞,便被吞噬或失效。

就在前几天,全国扫黑办主任陈一新在全国扫黑办第七次主任会上指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正处于“深挖根治”的攻坚阶段、“船到中流浪更急”的相持阶段、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强调要把“打伞破网”作为主攻重点,健全线索移交、协同办案机制,完善提级管辖、异地用警、会商协办、责任倒查等措施,不管“伞”有多厚、“网”有多大、根基有多深,都要揭开盖子、撕开口子、挖掉根子。

而呼兰区14名处于重要岗位上的“保护伞”被端,就体现了这般决心,也说明了“深挖根治”的必要性:时下,很多黑恶犯罪背后力量“盘根错节”,也只有挖到“根”找到“伞”,才能将其彻底打深打透。要知道,那些特权和暴力相互依附而成的“黑恶毒瘤”,给一地的营商环境、公共利益带来的癌变不容小觑,也只有“连根拔起”,且以法治的力量持久“化疗”,才能还社会以清朗,还法治以威严。

□孟然(媒体人)

编辑思凝校对李立军

“让民生工程真正得民心”——江西南昌西湖区老旧小区改造见闻 第八代普五终端或涨价,内部人士:市场行为,出厂价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