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离乡安居换新颜出山学技断穷根贵州5.15万搬迁群众吃上“技术饭”
一个喜人成果:自2015年12月2日贵州率先在全国打响易地扶贫搬迁“当头炮”以来,截至2019年3月31日,全省共建成集中安置点925个、住房43.9万套,140万搬迁群众搬离“穷窝”,迁入新居。
一个最新数据:截至2019年6月,全省共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技能培训8.76万人次,培训后实现就业创业5.15万人。
稳定就业是搬迁群众生计保障的根本。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必须抓好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好搬迁群众的生计问题。
三年多来,通过一轮轮扎实有效的技能培训,贵州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掌握了致富技能,有了脱贫本领,不再只能“下苦力”,逐渐吃上了“技术饭”。
2015年12月2日,贵州省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在惠水启动。2016年3月,作为惠水县第一批搬迁群众,罗应和与来自58个村寨的1109户4685个村民们一起,搬到了离惠水县城10公里的经济开发区,搬进了家具齐全的新家。
●全员培训
——让搬迁群众掌握一技之长
数十台缝纫机嗒嗒地转动,38名工人熟练地裁料、粘合……走进位于惠水县濛江街道新民社区的贵州爱华鞋业加工厂,车间内一片忙碌的生产景象。
在车间右侧的角落,新民社区居民王明菊也在忙碌着,这是她上岗的第4个月,已经能比较熟练地完成裁料、包边、压线等工作。
王明菊一家原本在惠水县雅水镇洞房村,属于不通水、不通路、不通讯“三不通”地带。由于深处大山,导致当地群众生活十分困难,住房十分简陋,生计难以保障。多年来,王明菊一直在外务工。
在爱华鞋业加工厂,数十台缝纫机嗒嗒地转动,38名工人熟练地裁料、粘合,其中22名都是易地扶贫搬迁户。
今年2月,王明菊回家过年。一天,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找到王明菊,通知她社区将于3月组织为期一个月的裁缝技能培训,建议她可以参加学习。
一个月的培训,王明菊很快掌握了裁边机、高车机的使用。并在培训结束后,在离家不到10分钟的贵州爱华鞋业加工厂找到了一份工作。
“过去不懂技术,在外面打工做的都是苦力活,现在好了,有了技术,一个月能挣个2、3000,不比在外面差,还能在家照顾孩子了。”守着家、守着孩子,王明菊对现在的生活很是满足。
“如今,自己有了技术,上班的地方就在家门口,终于不用到处奔波,也不愁找不到工作了。”
在车间右侧的角落,新民社区居民王明菊熟练地进行裁料、包边、压线等工作。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惠水县濛江街道新民社区党支部书记罗应和告诉记者,为了让搬出来的群众稳得住、能致富,惠水县濛江街道新民社区党支部开办了社区“新时代讲习所”,结合“移民夜校培训班”、“人生讲堂”等形式,分批对搬迁劳动力进行全员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
三年来,共举办基础教育学习、电工培训、厨师培训、计算机初级培训、美容美发、家政服务、岗前培训等活动多类型培训。
“目前,新民社区2815名劳动力实现了100%就业。其中,2235名劳动力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学会一种技能,带富一个家庭。
“我们希望通过培训让让广大搬迁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增强搬迁群众就业创业的信心和能力,拓宽就业渠道,确保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罗应和说。
搬了新家,掌握了技能,搬迁群众不仅是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还能在家照顾孩子了。
●鼓励创业
——幸福生活从这里启航
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创业一人,也许可以带动一片,激励一方。
因此,在设置培训课程时,新民社区将就业培训与创业培训相结合,在提高就业技能的同时,努力培养搬迁劳动力的创业意识和能力,鼓励易地扶贫搬迁家庭自主创业增加收入。
韦世成一家就是新民社区异地扶贫搬迁户自主创业的代表。
2017年底,韦世成一家从惠水县王佑镇新然村搬到了新民社区。在那之前,为了求生活,韦世成和妻子在深圳务工,孩子寄养在广西的外婆家,韦世成的父亲则一个人住在老家。
风雨飘摇的生活,使得韦世成一家一年也难得聚齐一次。“我父亲年纪大了,担心他的身体,每年我都要在深圳和惠水之间往返多次,有时间还要去广西看看孩子,路费都是一笔很大的开销。我和老婆在外打工多年,几乎没有什么存款。”
位于惠水县经济开发区的明田明田新民社区,搬迁群众不仅住进了新房,有的还购置了小轿车。
搬迁后,听说社区对搬迁群众自主创业有资金扶持以及店铺租金减免,韦世成和妻子便辞去了深圳的工作,选择回到了家乡。
2018年5月,经过一番筹备,韦世成在新民社区门口开了一家餐馆。开业仅一年时间,餐馆每个月就有6000元的纯收入,解决了韦世成一家人生活的基本开支。
今年5月,新民社区组织了关于企业管理、经营管理以及烹饪技术的培训。忙里抽空,韦世成主动申请参加。
“培训很实用,对我经营餐馆有很多启发。”懊恼于小时候没学到多少文化,韦世成对培训很是热请。
韦世成的餐馆取名为“今日起点餐馆”。他说:“今日起点”寓意开启全新的生活。
韦世成的餐馆取名为“今日起点餐馆”。为什么取这个名字?这是经过韦世成一番思考的。
“以前一家住在土坯房里,出门全是烂泥巴路,现在搬到了这里,漂亮的的楼房、干净的小区,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韦世成眼里,“今日起点”寓意开启全新的生活。“感谢政府把我们搬到新民社区,我们的幸福生活将从这里启航。”
在惠水县明田明田新民社区小区里,小朋友们愉快地玩耍。
短评:
授人以渔
——点燃搬迁群众生活新的希望
过往,受限于文化程度低,又缺乏技术,农民群众去城里只能出苦力,做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赚取血汗钱。
如今,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文章”,开展就业创业培训服务就像是一粒火种,点燃了搬迁群众生活新的希望。
2019年7月12日,贵州省委、省政府决定,在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取得明显成效基础上,一鼓作气、乘势而上、接续攻坚,发起2019年脱贫攻坚“夏秋决战”,并发布2019年脱贫攻坚夏秋决战行动令。行动令中明确,有效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突出问题,确保今年全面完成“十三五”188万人的搬迁入住任务。
如果说“搬出来”需要决心勇气,那么“稳得住”“能致富”则需要用心用力,更考验功夫。
瞄准群众“搬迁痛点”,围绕解决“搬出来后怎么办”的问题。贵州举全省之力,统筹各相关部门培训资源,强力推进搬迁劳动力全员培训。
惠水县新民社区举行枫香染技能培训,让搬迁群众掌握一技之长的同时,传承民族文化。
搬迁群众王洋书和邻居在小区内散步,她说:“过去从没想过这辈子能住这么好的房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治标,不如治本。通过搬迁劳动力全员培训,让搬迁群众普遍拥有“一技之长”,有了自力更生的本领,使他们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干、干得好”,对实现“稳得住、能致富”将起到关键性作用。
腰包日益鼓起来、日子越发好起来。搬迁,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美好生活。
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的伟大实践,创造了让人刮目相看的奇迹。我们始终坚信,只要坚定不移抓好“五个体系”建设,做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就一定能赢得民心,安放初心。
安居、乐业,才是家!(记者程曦罗亚楠杨昌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