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江苏港航经济表现亮眼
上半年,全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3.7亿吨,主要生产指标较上年同期进一步好转。交通运输部近日在镇江举行“千年运河焕新生”主题座谈会,与会人士提出,在国家推进“公转铁、公转水”运输结构调整大背景下,水网稠密的江苏还有巨大的水运潜力释放。
“上半年全省港口完成吞吐量13.7亿吨,其中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2.6亿吨、同比增长13.2%,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4.4个百分点。”省交通运输厅相关人士介绍。
“水运具有运量大、成本低、绿色低碳等优势,为江苏物流业降本增效、提升制造业竞争优势发挥重大作用。”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陆永泉介绍,长江江苏段长430公里,承担长江全线七成货物运量;京杭运河江苏段长687公里,年货运量近4亿吨,占运河全线货运量八成。
苏北运河连接长江的“南大门”施桥船闸,年运量接近长江三峡船闸的两倍。施桥船闸管理所所长蒋赟说,截至7月15日,今年施桥船闸97次单日货运通过量超100万吨,数次刷新全国内河船闸日通过量纪录。苏南运河连接长江的“北大门”谏壁船闸,上半年货物通过量5394万吨。谏壁船闸管理所所长吴和祥说,谏壁船闸年货物通过量连续两年超亿吨,相当于沪宁铁路单线货运量的4倍。
京杭运河苏北处党委书记周进表示,苏北运河上半年货物运量达1.65亿吨。近年来,船舶主运货种由原材料为主,转为钢材、木材、矿粉、水泥、大型构件等工业半成品类物资大幅上升。
“货物运输种类变化还反映在外贸和集装箱上。”省交通运输厅港航事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内、外贸吞吐量分别为10.14亿吨、2.49亿吨,分别同比增长14%、2.3%。全省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17.1万标箱,同比增长6.2%。
省交通运输厅对重点港口企业的监测显示,上半年多数重点港口企业生产处于向好或持平趋势,54.5%的企业生产效益呈增长趋势。“运输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实体经济的重要一环。”省社科院研究员黎峰说,水运成本低是我省的优势,进一步深挖水运潜力,对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省水运数据亮眼,但对标江苏水域面积这一天然资源,对照省内大量宜水的战略物资和经贸物资还主要依靠公路运输,水运优势并未充分发挥。”中设设计集团水运研究中心副主任岳巧红说,从江苏水运“优势更优”的内在要求看,当前阶段提出“水运复兴”,应把江苏水运的“资源优势”和水路运输的“成本优势”形成有效叠加。
业内人士直言,我省高等级航道比重较低,许多水网的“毛细血管”没有打通,通江达海航道畅通率不足50%,港航综合枢纽体系不健全,还没有真正形成综合枢纽。
我省水运企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也有待提升。全省沿江沿海400多家港口企业,总资产超过上海和浙江,但利润水平只有上海的1/12、浙江的1/5。全省86.1%的水路运输企业为内河企业,远洋企业中从事集装箱运输的仅有太仓海运1家,全国排名前十的远洋企业中没有一家来自江苏。
我省明确,通过3到5年的努力,基本建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水运优势充分发挥,水运货运周转量占总货运周转量的比例保持三分之二以上,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整体水平全国领先,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融合、无缝对接、相互支撑、互为补充,真正实现“宜路则路、宜铁则铁、宜水则水”。
中设设计集团水运研究中心研究员吴颖建议,加强淮河出海航道、徐宿连运河战略性通道的研究论证,强化内河航道与主要经济节点连通和覆盖,构建集装箱海江河联程运输通道。优化港口码头能力结构,重点加快南京龙潭、苏州太仓等重点港区疏港铁路规划建设,进一步畅通锡澄运河、德胜河、秦淮河等通江干线航道和沿海港口疏港航道,推进疏港高速公路建设。提升港口双向开放服务功能,以连云港、南京、太仓、南通为重点,以“江海河联运”和“大陆桥运输”为特色,拓展国际贸易、金融、物流增值等口岸服务功能,打造区域航运枢纽。
黎峰建议,做大做强水运企业,探索港口、航运、现代货运等企业联动发展机制,研究鼓励引导货主与航运企业订立长期合作协议或联合经营等举措。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以省港口集团为主体,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大型港航企业,培育以服务本省经济发展为主的远洋龙头运输企业,鼓励内河航运企业规模化发展,引导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