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野武的归真之旅:撰写”纯爱小说“《返朴》
著名导演北野武的电影语言,常常被贴上“暴力美学”的标签加以讨论和研究。但这样一个硬汉似的导演,最近却出版了一部纯爱小说。武写“纯爱”,这本身就让人有些意外。在当今这个快速生产快速消费的年代,北野武的这次创作,可以说是一次归真之旅。
撰文|王扬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生活变得愈加方便。以前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现在足不出户就可以置办齐全——也许只需要开门签收一下快递。通过网络,人们满足了生活需求,进而也开始围绕网络组织自己的生活。尤其是在人际关系当中,当“加个微信吧”成为人们打招呼的方式,如何回复信息、如何在朋友圈发言和点赞成为重要的社交礼仪,人们的生活其实已经被技术改变,而被改变的,自然也包括如何维持亲密关系——我们爱一个人的方式。
北野武,日本著名导演、作家。1947年出生于日本东京。26岁成为漫才演员,以其无厘头的辛辣和黑色幽默成为20世纪80年代日本喜剧热潮的灵魂人物。主要电影作品有《花火》《坏孩子的天空》《菊次郎的夏天》等。主要文字作品有《浅草小子》《毒舌北野武》《菊次郎与佐纪》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北野武的“纯爱小说”《返朴》就显得格外有趣了——北野武写“纯爱”,这本身就让人有些意外,因为他的电影作品往往都可以贴上“暴力美学”的标签。但实际上,北野武也拍过纯爱电影——譬如1991年的作品《那年夏天,宁静的海》,当先天失语的男女主人公并肩走在昏黄的路灯下,虽无法言语,但心事早已彼此洞明时,北野武已然呈现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爱情的模样。而当冲浪人一去不返,只剩下浪花不断冲刷的岸边和一片宁静的海,北野武的纯爱,也最终以唯美的方式收场。
从爱情的角度来看,《返朴》可以看做是《那年夏天,宁静的海》更加普通、却也更具张力的版本。《返朴》的男女主人公都是普通人,但各自都有无法解开的心结。他们偶然邂逅、一见钟情,同时两人拒绝以“网络时代”的方式保持联络,只是约定每周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相见,如若错过只需下周再来。但当他们的关系在看似波澜不惊的交往中逐渐升温时,女主人公却突然消失不见……
如果把《那年夏天,宁静的海》和二十多年后的《返朴》放在一起,我们不难看出,北野武的爱情依旧是宁静的,这种宁静,与周遭的喧闹形成鲜明对比。《返朴》中男女主人公交往的方式,代表的是一种“反叛”于时代,却忠诚于爱情本质的状态。相比于“从前慢”的年代,如今的爱情似乎变成了一种既容易又复杂的东西。便捷的网络社交让浪漫邂逅唾手可得,但在已经确立的恋爱关系中,“保持联系”又成了困扰现代人的一道难题。恋人们要么在给对方发信息,要么在等对方回信息。发信息时百般思量,等信息则百般煎熬,看似联系得以保持,但它却像是一张拉得太满的弓,随时都有绷坏的危险。但《返朴》中的爱情,却在乍见之欢之后,依旧坚持让细水长流。他们的爱情,最终也在这个缓慢的过程中变得诚挚而纯粹,让为之付出一切的豪赌也顺理成章。
《返朴》,作者:(日)北野武,译者:王秀娟,版本: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9年4月
在爱情之外,《返朴》更是呈现了网络时代人们经营另一种生活的可能。男主人公依旧坚持在闲暇时光和两个死党在“线下”鬼混,对于网络社交能省便省,过着简单的生活。这并不是说他对于孤独拥有特殊的“免疫力”,而恰恰是因为他格外害怕孤独,才更珍视触手可及的陪伴。而对于女主人公来说,她更喜欢欣赏现场音乐会,能够通过身临其境感受到独一无二的音乐之美,也体现出她在这样一个“复制时代”对“一期一会”的坚持。北野武自己也曾说,创作《返朴》这部作品,是为了呈现肥皂剧之外的爱情类型,“男女相遇的瞬间是最美好的”。生活中的其他元素或许亦是如此。网络时代让每个人的主体性都空前放大,我们似乎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到任何我们想要的东西。但“遇见”的美好往往是遍寻不得——“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就像捕蝶的小孩,跌跌撞撞一路却一无所获,但当他累了,坐下来喘口气时,那只蝴蝶或许刚好会翩然落在他的肩头。
《返朴》里的男主人公是个室内设计师,和拒绝过度的网络社交一样,他对于技术同样很慎重,坚持自己亲手制作设计模型。据说北野武创作《返朴》同样是手写的,但他的理由却要单纯许多——“如果书卖完了,我就把手稿放到网上拍卖,一张5万日元,简直赚翻了!”
这大概就是属于北野武的真实——暴力美学之恶也罢,爱情之美也罢,他的世界永远是单纯的,单纯到无需掩饰,就连赚钱的念头也是如此。
作者:王杨编辑:徐学勤;走走
校对:薛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