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谈市场主体退出制度:退出渠道不通畅、退出成本高

日期:07-16
发改委孟玮

原标题:发改委谈市场主体退出制度:退出渠道不通畅、退出成本高

发改委谈市场主体退出制度:退出渠道不通畅、退出成本高

新京报讯(记者张姝欣)今日(7月16日),针对国家发改委今日印发的《加快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7月份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孟玮就政策推出的背景、意义进行解读。

发改委发言人孟玮表示,市场主体退出是市场机制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当前,在我国市场退出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主体退出的渠道不通畅、激励约束的机制不健全、配套的措施不完善、退出的成本比较高。因为这样几个原因,使得退出的主体比例是明显偏低的,从而影响了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也不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同时,在孟玮看来,《方案》明确了我国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提出了完善各类退出方式的制度建设任务以及相关的权益保障机制和配套政策,对于促进市场主体优胜劣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日的发布会上,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市场化债转股签约金额约2.4万亿元,实际到位金额达到1万亿元,资金到位率提升到41.5%,涉及资产负债率较高的200多家企业。其中,今年以来,市场化债转股新增签约金额约3900亿元,新增落地金额约3800亿元。

《方案》指出,研究建立预重组和庭外重组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债权人委员会制度,明确金融机构债权人委员会制度和庭内债权人委员会制度的程序转换和决议效力认可机制。研究建立个人破产制度,重点解决企业破产产生的自然人连带责任担保债务问题。明确自然人因担保等原因而承担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负债可依法合理免责。逐步推进建立自然人符合条件的消费负债可依法合理免责,最终建立全面的个人破产制度。

《方案》明确,推动国有“僵尸企业”破产退出。对符合破产等退出条件的国有企业,各相关方不得以任何方式阻碍其退出,防止形成“僵尸企业”。不得通过违规提供政府补贴、贷款等方式维系“僵尸企业”生存,有效解决国有“僵尸企业”不愿退出的问题。国有企业退出时,金融机构等债权人不得要求政府承担超出出资额之外的债务清偿责任。

新京报记者张姝欣编辑徐超校对李项玲

港珠澳大桥跨境客车备案可当日办结 韩国驶往中国渡轮起火:一中国乘客送医 200被转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