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对口支援:引领青海师大新跨越
“对口援青”是党中央加快西部地区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去年教育援青工作会议以来,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团队式”对口支援青海师范大学,支援高校强化责任担当,心系受援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不畏艰苦、不辞辛劳,倾力支持和帮助青海师大提高办学水平,共同开展学生联合培养,帮扶青海师大加强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搭建合作交流新平台,使地处西部高原的青海师大与四所一流名校架起了友谊之桥、发展之桥、合作之桥,引领青海师大站上了历史新方位,实现了发展新跨越。
构建对口支援的新模式
去年7月,教育部教育援青工作会议在西宁召开,青海省人民政府与北京师范大学正式签署省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共建青海师范大学,形成了以北京师范大学为龙头的4所高校组团式对口支援帮扶新格局,构建了省校共建新模式,为推动青海师范大学快速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特别是北京师范大学选派常务副校长、学科带头人史培军任青海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职务。史校长讲政治,顾大局,有情怀,重责任,抓实效的实干作为,为正处在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青海师大带来了新理念、新思想、新举措,汇聚了奋勇向前、自强不息的精神财富和强大合力。”青海师大党委书记张雄伟说,我们衷心感谢北师大给我们选配了一位有思想、有学识、敢担当的好校长。今天的青海师大,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发展的信心更足了。
打造合作共赢的新平台
2018年10月26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首届“落实教育援青战略暨对口支援青海师范大学高校联席”会议,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帮扶工作责任共同体。
当天,“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第一批13个团队入驻开展工作,实现了学校打造“智库、学术平台、人才高地”三位一体国家级科研平台的历史性突破。研究院汇聚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4个对口支援高校,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5个院所,青海大学、青海民族大学2所省内高校及青海省自然资源厅、气象局等7个厅局的力量,搭建政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发展平台。
青海师大依托研究院主动参与国家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工作,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授牌为“国家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青海基地”,主持和参与15项科考重大课题,获批科研专项经费约8000万元。同时,今年4月,“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生态保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论证,5月,学校“省部共建民族教育与文化智能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评审,与省内高校联合共建博士后流动站工作顺利启动,得到国家人社部的积极支持,实现了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大新突破。
高层次人才建设取得新突破
为全面提高青海师范大学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支持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北京师范大学推荐资源环境学院李小雁教授和历史学院张皓教授依托青海师范大学申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柔性引进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对口支援高校周明全、崔立真等10余名教授为“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候选人。聘请北师大葛岳静、洪成文,山东大学李国君、吴吉昌等10余位学科带头人为讲座教授,部分教授担任相关学院院长和实验室主任。
截至目前,通过“千人计划”“昆仑学者”“专家服务团”等平台,以阶段性聘任、“候鸟式”专家服务等多种模式,柔性引进“长江学者”等33名优秀学科带头人,53名优秀教师参评国家和青海省各类人才计划,成为助推学校全面发展的新动力。
联合培养人才取得新成效
2018年以来,青海师大均与4所对口支援高校联合申报了博士专项指标。各支援高校依托对口支援单列指标,招收青海师大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截至目前,青海师大在职攻读对口支援高校博士学位教师共120名,极大改善了师资队伍学缘结构和学历结构。
2018年以来,青海师范大学聘任19名各对口支援高校优秀教师担任该校博士研究生导师。积极推进本硕联合培养方案实施工作,与陕师大、首都师范大学建立了“1+2+1”的本科生联合培养机制,与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建立了“1+1+2”的本科生联合培养机制,在以往联合培养的基础上,2018年9月,青海师大又选送135名优秀本科生和30余名硕士研究生赴各对口支援学校相应专业学习。通过学生联合培养,开阔了该校学生的视野,带动了学校学风进一步转变,实现了该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提升。
深度融合交流呈现新气象
一年来,史培军校长带队分赴5所高校深入对接交流,与各支援高校领导就落实落地对口支援工作达成一致共识。随后,青海师大相关学科学位点负责人和相关职能部门分别赴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进行对接工作。截至目前,全校18个学院和11个职能教辅部门实现了与对口支援高校相关部门的帮扶对接,对口帮扶工作实现全覆盖。
同时,四所对口支援高校20余名知名教授先后来开青海师大展讲座,30余人次交流回访,指导帮助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科研工作,形成了深度融洽、融合、融通的良好态势,有效拓展提升了学校教师的学术视野和专业水平,有力促进了青海师大学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为青海师大学科上档次、上台阶提供了强劲动力。
多元合作喜结新硕果
2018年11月30日,青海师大地理科学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共同举办了“第三极”学术研讨会,产生了积极影响。人文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共同署名,共79卷3000余万字的《汉藏历史辞书辑要》、《清代伊犁将军奏议汇编》、《近代青海考察记与调查资料汇编》三套大型丛书,将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正式出版。
山东大学和青海师大已成功举办三届“鲁青论坛”,论坛已成为山东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师范大学的特色和亮点,规模大、层次高,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兰州大学杨红伟教授负责青海师大中国史学科启动重点研究项目多卷本《青海通史》第六卷的编撰工作。物电学院教师庞成群博士与兰州大学物理学院刘翔教授研究团队在世界著名物理学学术期刊《物理评论D》合作发表论文。
7月11日,第二届对口支援青海师范大学高校联席会议上,各高校领导先后发言,他们表示,今后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大协同力度,统筹谋划,把对口支援工作做精、做细、做实;进一步强化对本校各部门对口支援工作的领导、督查和考核,将对口支援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全局,统一部署,统一安排;进一步加大部门与部门、学院与学院、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援助力度,通过挂职锻炼、学术交流、课程讲学、联合开展科研攻关等途径,全面提升对口支援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拓展领域再添新内涵
为全面落实省校战略合作协议,青海师大积极打造发展高原民族地区现代化基础教育新模式,引领高原基础教育全面科学发展。今年,青海师大与海西州、玉树州和德令哈市、格尔木市等2州2市建立全面合作关系,与格尔木市、盐湖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重点在打造高质量、高水平基础教育学校、人才培养、科研共建等领域开展帮扶与合作。
7月7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玉树藏族自治州、首都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在玉树州举行教育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四方将合力创办青海师范大学玉树州附属实验学校,打造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示范区。同时,青海师大与首都师大续签合作协议,同时与南方科技大学、聊城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美国卡罗莱纳大学等达成新的合作协议,我们看到支持和帮助青海师范大学发展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好,合作伙伴越来越多。(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