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促进产学研协作院士专家凝智聚力
潘复生
汪滨
赵明富
本报讯(记者申晓佳张亦筑)7月15日,第三届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会在沙坪坝区大学城开幕。本届大会以“创新引领,互联互通”为主题,市科协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中国科学院院士都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丹尼尔·舍曼(Daniel Scherman)、欧盟科学院院士李长明等近千名海内外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参会,并就相关议题作学术报告,开展深度交流。
本届大会以“深化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大会开幕式上,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向都有为院士颁发学术委员会首席科学家聘书,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向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永舫颁发院士工作站专家聘书。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重庆)与南德认证检测(中国)有限公司、重庆海吉亚肿瘤医院与英国巴斯大学药学与药理学系研究团队分别签署协议,将在技术交流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
此外,大会还设置2019重庆西部科技创新及标准化国际论坛、2019重庆新一代信息通信论坛、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特邀报告会及4个专题分论坛等议程,力求为前沿学术交流、产学研深度融合搭建平台。
据悉,本届大会会期3天,由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下称市科协)、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重庆)、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重庆市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等联合承办。
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大会连续3年在重庆召开,对促进前沿科技领域信息交流与多元化协作、推动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来了良好助力。希望与会专家学者继续围绕关键科学问题、难点及瓶颈技术问题,深入开展交流研讨,广泛凝聚合作共识,为重庆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专家观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
优化镁合金国际标准体系
7月15日,在第三届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镁及镁合金技术委员会主席潘复生以《国际标准的若干思考》为题进行了分享。
在谈到自己从事的镁及镁合金研究领域时,他说,如今全球矿产资源短缺越来越严重,镁矿资源却非常丰富,特别是我国的镁矿资源占全世界储量的70%以上。而且,镁合金本身具有很多优点,比如镁的密度小,可以在汽车轻量化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镁合金可以实现100%循环利用,再生镁的能耗仅为生产原生粗镁的5%;镁合金还拥有高比强度、减振性能好、导热性能好、屏蔽电磁辐射等很多良好性能,产业非常有前景。
不过,镁及镁合金产业在国际标准方面也遇到不少问题。比如,现有的国际标准数量太少,参与标准制订的成员少,特别是镁及镁合金材料领域的专家参与标准制订少,国际标准质量不够高,甚至这一领域的国际标准还没有美国制订的国家标准有影响力。在潘复生看来,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导致镁及镁合金的国际标准使用很少。
潘复生建议,建立标准交流平台,提升国际标准制订的专业水平,优化镁合金标准体系,更好地推动镁及镁合金产业的发展。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标准馆馆长汪滨:
以标准联通“一带一路”建设
7月15日,第三届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会2019重庆西部科技创新及标准化国际论坛上,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标准馆馆长汪滨介绍,通过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标准化务实合作,中国标准正在“走出去”,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使更多的沿线国家受益。
“标准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起到桥梁纽带作用。”汪滨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中,标准不可或缺。2017年12月,《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发布,进一步提高与沿线国家标准体系的兼容性,以标准化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标准究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了哪些作用?汪滨介绍,比如近年来,我国与老挝共建哈密瓜标准化示范区,其哈密瓜生产技术规程基于我国的无公害哈密瓜生产技术规程,并采用了适合当地的保护地大棚、滴灌、基质栽培等新技术。根据测算,进行标准化生产后,当地的哈密瓜产量提高10%以上。
再比如,在2015年开通的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轻轨项目中,中方编制相关工程技术标准,经埃方铁路公司审核后发布,为工程建设提供了详细的标准参考。
汪滨表示,在标准联通“一带一路”的实践中,我国与沿线国家积极开展标准信息交流,加强专家能力建设,推动标准互认。目前,已有300项左右的食品、能源、工程建设等领域的中国标准被土库曼斯坦等6个国家注册或采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标准业务已延伸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全球各时区金融市场覆盖。
重庆市电子学会副理事长赵明富: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要出台智能等级标准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及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智能感知技术密不可分。”7月15日,重庆市电子学会副理事长、重庆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赵明富在第三届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会上表示。
“人工智能时代,互联设备激增,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中心化的‘云端’已经‘不堪重负’。”赵明富称,更重要的是,对于智能制造或者智慧交通等应用场景来说,云端分析的延迟会让数据价值呈现“断崖式”下跌,为此,边缘智能开始兴起。
他介绍,智能感知器是很好的边缘节点,利用嵌入式技术将传感器与微处理器集成为一体,可以使其成为环境感知、数据处理、智能控制与数据通信功能的智能数据终端设备。因此,智能感知器将在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智慧医疗、网联汽车、智慧农业等应用场景有很大作为。
“如今,人工智能时代的‘寒武纪爆发’正在发生,人工智能、物联网爆发即将来临。有人预测,到2035年将有超过一万亿个设备可以在云端保存感知数据。”他说,未来,人工智能感知技术水平的高低,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感知技术、微处理芯片等核心电子元器件为代表的智能感知终端,成为新一代人工智能迈向应用繁荣的基础。
另外,他还将人工智能从0到7分为八个等级,AI-0级是人工智能具有人类简单的基于感知的条件反射能力,AI-7级是人工智能具有人类思考、智慧、灵感、顿悟能力。在他看来,人工智能产业要实现更好发展,需要智能等级标准的出台。他也希望这能得到更广泛的关注。
(本组稿件均由记者张亦筑、申晓佳采写,图片由通讯员吴玥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