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别酸 中国父母送娃出国留学原因其实很简单

日期:07-12
中国日报出国留学

原标题:外国人别酸!中国父母送孩子出国留学,原因其实很简单

来源:中国日报

大家好,我叫彭译萱,来自中国日报,是一名记者。

中国记者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

2009年的时候,我们在纽约建立了美国分社,也是中央媒体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这个分社的作用不仅仅是报道当地的新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代表中国向世界发出声音。

外国人别酸 中国父母送娃出国留学原因其实很简单

2015年,在座各位可能还有一点印象。那个时候中国股市大跌,经济增速放缓。在美国的媒体上,又开始流行起“中国崩溃论”。美国的《华尔街日报》写了一篇报道,名字叫做《中国即将走向崩溃:社会主义即将走向破灭》。

这个文章现在看可能还挺可笑的,它提到一个观点,你们中国人都爱把孩子送出国读书,是因为你们现在对体制没有自信,要把孩子送去美国做美国梦了。

这个文章当时也引起了很广泛的讨论。我们在美国分社有个资深记者陈卫华,他看到文章之后马上写了一篇文章反驳。他提到一个观点说,没错,我们确实把孩子送出国留学了,但是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有钱了、有自信了,愿意把孩子去送出国见见世面,了解这个世界,也增进世界人民的理解。

陈老师的这篇文章影响很大,甚至还收到了《华尔街日报》那个撰稿人同事的赞赏。当时估计那个撰稿人心里也有点压力,所以一个月后,他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发表了一个公开演讲。在他的演讲里,他说,“对,我是有点标题党,但是我对中国的未来还是没有信心。”

外国人别酸 中国父母送娃出国留学原因其实很简单

在我的认知里,我觉得记者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所以我问陈老师:“陈老师我们还是没有改变他,人家还是很嘴硬。”

陈老师笑了笑说:“我们没有要改变他,我们也没有要说服谁。我们也不可能在一天之内就改变全世界。对我们来说,只要我们坚守住了国家的立场,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我们就成功了。”

在像陈老师这样的前辈们的努力下,《中国日报》(China Daily)现在在海外社交媒体上拥有超过八千万的粉丝。在纽约的街头只要是人多的地方都能看到我们《中国日报》的身影。

非洲向导如何变成中国粉丝

今年1月份,我去了非洲肯尼亚。我下飞机后,那个路可以用恐怖来形容,当地人都叫它“按摩路”。我们当时租的车应该是肯尼亚当地能够租到最好的车,减震效果特别好。我上了车系上了安全带,赶紧抓上扶手,整个人的身体重心都特别低,想减小自己的震动,但是也没有什么用。因为我发现我的头还是不停地撞击车顶。

中国日报彭译萱供图

中国日报彭译萱供图

我下了车之后整个人都快崩溃。我的向导也是当地一名记者,他叫Victor。他可能想安慰我,说你下次再来这儿就不会这样了。“我们这修了一条新公路叫C12,它连通的就是首都内罗毕到马赛马拉野生动物园。有了这条路你们游客来就更方便了。”

“你知道这条路要感谢谁吗?要感谢你们中国人,因为是一个中国公司修建的。”

他说以前并不是一个会感谢中国人的人,更不是中国人的粉丝。因为大家都知道肯尼亚有很长的被殖民历史,所以他担心中国人到来是不是要抢他们的金矿、占他们的种植园。

他的哥哥被一个中国公司招聘去做修路工人,修的就是C12(公路)。他哥哥说中国公司一到当地就发现这儿特别缺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公司当即在沿线建立了120个水塘,不仅解决了Victor和哥哥还有附近村民的用水问题,连周围的野生动物都变多了。

中国日报彭译萱供图

中国日报彭译萱供图

Victor还说,他哥哥特别骄傲能够在中国的公司工作,回家以后下班了脖子上还挂着中国公司的工牌。

上个月Victor第一次出国旅行,我们在北京见了一面。他说,我去了好多中国的城市。他说他去了杭州、上海、三亚、西安。但是他最喜欢的还是三亚,因为三亚和他的老家蒙巴萨特别像,也是一个海港城市。

他说你知道吗,以前我以为中国人都特别保守内向,但没想到这次去发现大家都特别开朗,生活都特别愉快,乐于分享还很包容。他会把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讲给他的肯尼亚朋友听。我相信他回国以后也会用他的影响力讲他的中国故事,影响更多的人。

大家可能都听过一句犹太谚语:救一个人如救一个世界。在我们媒体界,有一句类似的话:每影响一个人,我们都在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作为青年人,我们现在影响力可能还真的只有一点点,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只要我们每天都给这个世界带来好的影响,我们就在改变这个世界。

责任编辑:余鹏飞

加拿大官员就孟晚舟事件发表错误言论 外交部:强烈不满 一纸检察建议,追回被骗取的65万国家奖励资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