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光世行说还不算,优化营商环境,更需要这些人来当“啄木鸟”
摘要:有企业反映,办事部门“脸好看,门好进”,但事依然“难办”,随口一句“我们查一下文件”“我们走一下流程”“听上面领导的”,就可能将前期努力带给企业的获得感损毁殆尽。
抓发展,是当前第一要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深层动力所在。
去年10月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将中国的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第78位提升至第46位。在世界银行报告中,上海的权重占55%,为中国营商环境进入世界排名前五十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若对照学习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对接响应市场主体需求,我们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严峻,企业议论和期盼的热点,正是营商环境。听一听一线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反馈,不难发现,通过前阶段的优化营商环境行动,各级职能部门确实在改变面貌。很少再有人堂而皇之地端着架子。但在服务企业方面,少数部门依然缺乏紧迫感和主动性。有企业反映,办事部门“脸好看,门好进”,但事依然“难办”,随口一句“我们查一下文件”“我们走一下流程”“听上面领导的”,就可能将前期努力带给企业的获得感损毁殆尽。
此外,一些部门自身存在的“本领恐慌”,也制约着营商环境的根本扭转。这就像自行车从小马路骑到了高速公路上,基础设施、技术条件有显著改善,但毕竟还是两个轮子的自行车,比不上四个轮子的机动车。
营商环境好不好,不是由领导说了算,不是世行小组说了算,不光由大企业说了算,也不光由国企说了算。大量中小企业的感知,是最为生动、具体、多样化的。最朴素的感知,就是“绝对便利”——不只是监管的便利,而是创新创业的便利,“相对便宜”——各种资源要素就地获得的综合成本较低,以及“全面安全”——保障企业公民、保障企业高管、保障企业员工。
特别是年轻一代,完全是“以脚投票”。对照上海优化营商环境所应有的高标准、严要求,我们还是能发现一些隐形存在的“微障碍”,比如政策的集成性亟待提高,职能部门的“未来感”还不够强,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奋进追逐、勇敢奔跑的英姿,也还有待进一步展现。
也是因此,在营商环境日益成为发展之基,而高质量发展又是真真切切的当务之急的情况下,我们不妨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来一场“啄木鸟行动”,鼓励各类企业家、创新创业者,对整座城市的营商环境“横挑鼻子竖挑眼”,并发动公众广泛参与,一起来识别改进空间,提出优化方案,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上海要形成浓厚的抓发展的氛围,就应当形成人人关心营商环境、人人推动营商环境、人人建设营商环境的大协同氛围。
营商环境提升工作,必须真正聚焦到可持续、不可逆的投资贸易便利化上,分解到转化率、存活率、成长率、成功率等指标上。在前期努力的基础上,上海需要尽早研议营商环境的高级配套动作,瞄准那些行动深化后遭遇的深层次问题——比如企业反映强烈的“准入不准营”。同时,不妨出台更多积极的、接力型的企业友好型政策,并探索基于大数据的“四不”创新监管,即不干扰、不接触、不侵入、不破坏,市场主体不需要的时候像空气,有需要的时候毫不含糊。
长远看,还需要考虑就营商环境进行专门立法,让前阶段围绕世行排名的短期攻坚,真正“倒逼”出改革向前,“倒逼”出制度成型。
栏目主编:朱珉迕文字编辑:朱珉迕题图来源:视觉中国图片编辑:苏唯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