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解码杭甬精细化管理:寻常点上显功力细微之处见真章
■宁波市老外滩
编者按
6月23日-26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维东率东莞市党政代表团赴浙江省考察。杭州、宁波等城市在人居环境整治、“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等方面给东莞市党政代表团留下了深刻印象。6月27日-7月3日,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学习杭甬嘉对标提品质——聚焦市党政代表团浙江考察》,进行了深度解析。
7月1日-5日,本报记者再赴浙江杭州、宁波,深入挖掘杭甬两城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今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学杭甬媒体行》,用笔触和镜头继续讲述杭甬两城在精细化管理、乡村振兴、政务服务模式创新、城市更新、基层治理等方面的生动案例和先进经验。敬请垂注!
走进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岔路镇下畈村,青葱翠绿的参天大树直指天际,婆娑树影,花韵袭人,水塘清冽,村路宽敞平坦,干净整洁,两条溪水环绕村庄在村委会门前交汇后向下游流去。
在杭州,当清晨的阳光透过树荫斑斑驳驳地洒在马路上,赶早的市民有序而快速地通过斑马线。记者发现,从交通信号灯,到公厕、城管驿站、智慧停车系统等,无一不体现出杭州在精细化管理方面的“匠心”。
“农村包围城市”的垃圾分类实践
■宁波市老外滩垃圾处理场里,整齐地摆放着各商家的垃圾分类桶。图为工作人员讲解垃圾分类实操细节
“废铜废铁废报纸,收购站里卖票子;烂菜树叶包谷叶,集中沤粪壮农田;白色垃圾农药瓶,一律送到兑换站……”这首悬挂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泗洲头镇墩岙村“村民说事”长廊内的《垃圾分类歌》,男女老少耳熟能详。
精致典雅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笔直整洁的村道纵横宽阔,舒适宜人的绿化随处可见。7月2日,记者走进墩岙村,满眼都是如画的风景。墩岙村党支部书记鲍英钱告诉记者,从2015年开始,墩岙村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随着垃圾分类的实行,墩岙村的环境越来越美。小小的美丽乡村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界目光,去年,墩岙村共接待游客达1.5万人次。“游客多了,村民的收入大幅增加,日子也越过越好。”鲍英钱满意地说。
墩岙村的垃圾分类工作也是宁波市农村现状的一个缩影。百里之外的宁海县岔路镇下畈村,早在2014年7月就开始实行垃圾分类,被称作“宁波农村垃圾分类起源地”。“直到2017年,宁波市区才开始垃圾分类工作。我们做到了‘农村包围城市’。”下畈村党支部书记周方权十分自豪。
宁波市江北区的老外滩商业街区,是宁波的标志性景点,从来都不缺游客,也是本地市民最爱去的休闲娱乐地之一。
这个面积仅4万平方米的商业街区,有各色酒吧、餐饮共150多家,平均每天产生各种垃圾近100桶,达5吨。实行垃圾分类之前,尤其是夏季,垃圾散发出来的异味,以及商家在自行倾倒垃圾时常常发生的一路“滴、漏、撒”,影响整个景区的环境。
据宁波市江北区市政养护中心工作人员谢波介绍,2017年6月起,宁波市区垃圾分类工作从老外滩开始。当年7月1日开始,老外滩实行“以桶换桶”的“定时定点”清运模式,并对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
“每个垃圾桶上都有商家的名字,营业结束后,需在指定时间内将垃圾桶放到固定点位。第二天大清早,清洁工用垃圾短驳清运车分批收运,再将倾倒完的垃圾桶清洗干净,集中摆放在固定的摆桶区,各商家在规定时间内前来领用。”谢波告诉记者,没有做好分类的垃圾,清洁工不负责收运,管理部门还将对商家进行200元至2万元不等的处罚。“垃圾处理厂还购置了无动力厌氧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器等设备,很好地解决了处理垃圾分类中的‘水、气’污染问题,闻不到一丝异味。”
数据显示,至5月底,宁波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达89%,市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93%,回收利用率达35%,资源化利用率达85%,无害化处置率达100%。整体工作在今年一季度全国46个重点城市考核中排名第三。
“潮汐厕所”处处彰显“人性化”
■潮汐厕所
在浙江,不仅垃圾分类走在全国前列,“厕所革命”同样搞得有声有色。
不少城市启用了“潮汐车道”,那么“潮汐厕所”大家是否听说过?在杭州,“潮汐厕所”真实存在。
在钱江新城核心区的杭州城市阳台,就建有一座“潮汐厕所”。这也是杭州市区首座“潮汐厕所”。
G20峰会期间,钱江新城惊艳了世界。此后,钱江新城的灯光秀,也成了杭州的一张文化名片。近年来,不少游客到杭州游玩,会把到钱江新城看灯光秀作为必选项目。在客流高峰时,到钱江新城观赏灯光秀客流量单场就能达到两三万人。
为了让群众“方便”,杭州将市区范围的100座公厕提升改造项目纳入2018年度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并以“有手纸、无异味”“洗手有水、地面无水”作为目标要求打造一批精品公厕。
城市阳台公厕正是去年完成提升改造的公共厕所,也是杭州的“网红厕所”。7月3日,记者到场走访就看到,城市阳台公厕采用现代化曲线型的设计风格,半室外空间的设计,不仅让这些公厕现代感十足,且很好地融入周边环境中。杭州导游小于说,第一次看到这间厕所,她也无法辨识出这座设计感强的建筑物竟是一间公共厕所。
走进公厕内,映入眼帘的是厕位门板组成的一幅江南水墨风景画,展现了杭州独特韵味。同时,厕所内地面干爽,闻不到丝毫异味,且配备了空调设备。
据江干区城管工作人员介绍,城市阳台公厕共有50多个厕位,其中8个作为“潮汐厕位”。“潮汐厕位”两侧均上锁,管理员会根据厕位使用情况,将某一侧的门打开,把“潮汐厕位”归到男厕或者女厕,在保证隐私的前提下,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如厕需求。另外,厕所内还设置了“长者厕位”,厕位内不仅面积更加宽敞,里面还设有扶手等设施。
值得一提的是,城市阳台公厕是杭州的“五星级公厕”之一。江干区城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杭州公厕推行星级制,其中,一至三星的公厕实行16小时保洁,而四星、五星的公厕实行的是24小时保洁。
在保洁过程中,保洁员擦拭台盆、便池和其他设施所使用的毛巾,以及用于清洁便池和地面的拖把,均有所区分,杜绝了一块毛巾、一把拖把用到底的现象。这样的保洁方法,被归纳为“五彩作业法”。
打开APP就能查看城市泊位停车情况
■共享单车停放点
除了公厕,杭州精细化管理工作的“人文关怀”在解决停车难的问题中同样觅得踪迹。
杭州机动车保有量超过150万辆,而停车位仅有70多万个。停车难、停车烦是广大车主出行经常遇到的一大困境。记者从杭州市市政(停车)监管中心获悉,今年6月,杭州市西湖区云栖小镇推出便捷泊车系统,可以大大降低车主的出行顾虑。
这是什么“黑科技”呢?据杭州市道路停车收费监管中心停车收费监管科副科长金剑锋介绍,“黑科技”推出之初,有“好事者”把车停在非停车区域后,不到一分钟,就收到了“掌上110”平台的短信提醒,停车抓拍时间精确到微秒。
金剑锋介绍,车主一旦停到非停车区域内,路边的监控摄像头就会抓拍,两分钟内系统通过“掌上110”发短信到车主手机,提醒驶离违停区域。“除了提醒违停,提醒短信还会附加快捷导航链接,车主通过点击链接,可以看到离自己最近的有空闲车位的停车场。”
这套“黑科技”还打造了“先离场,后缴费”功能,车主绑定支付宝等第三方平台后,离场即自动扣费。而未绑定的也可以先离场,再通过短信支付提醒缴费。
除此以外,在车位导航页面,还可以提前1小时进行车位预约。也就是说,如果距离云栖小镇车程一小时以内,完全可以在出发前就预约好车位。预约车位后,该车位上的地锁就会自动开启。跟随导航到达预约车位附近时,地锁就会自动关闭。目前,云栖小镇智慧停车系统已经覆盖小镇所有的商业、非商业停车场。
只要打开手机软件,哪里有车位可以停,一目了然,是不是很“未来”?这在杭州已经成为现实。2015年,杭州就谋求打造城市大脑“智慧服务(停车诱导)”系统。
金剑锋说,杭州共有道路停车收费泊位1.4万个,已经全部完成了智慧停车诱导服务的数据接入,接下来将完成公共停车场与对外开放的配建停车场共18万个停车位的实时数据采集。另外,截至6月底,智慧停车诱导服务平台累计已完成市区440余个对外开放的社会停车场库、11万个停车泊位的实时数据接入,智慧停车诱导服务系统覆盖泊位总数扩展到12.4万余个。“也就是说,打开APP,可以查看到12.4万余个泊位的停车情况。”
■设计新颖的杭州公共厕所
【记者观察】
细节蕴匠心铸就高品质
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无论是在杭州还是在宁波,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精致细腻的城市管理手段,都让身处城市中的人们感受到城市管理者的“匠心”。
以杭州为例。细节造就了为大家称道的精致杭州。走在西湖大道,你会发现,道路上只保留路灯杆、交通设施杆,整治前后共减少了40余根标识杆;为了防止道路积水,人行道还向两侧和车行道微微倾斜,倾斜角度为1.5‰。在钱塘江江堤,近日上线了可移动公厕,这些公厕“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厕所内不仅配备有小便斗、蹲便器、洗手池等设施,在市民如厕关上门后,厕所内还会有音乐响起。另外,冲厕的水中含有除臭杀菌成分,可祛除厕所异味。
对于细节的重视,追求精益求精,是杭州城市管理工作的成功之处。采访期间,杭州市城管局规划统筹处处长何兴斓表示,他至今记得,杭州组建城管部门之初,分管领导给大家发了一本书——《细节决定命运》。重视细节,更像是一种传统,根植杭州的城市管理工作者心中,并在薪火相传中不断发展。
城市管理重视细节,最终的落脚点在于“人”。这同样值得东莞城市管理工作学习借鉴。一方面,杭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推进城市治理过程中始终坚持“四问四权”政策,做到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绩于民,“干不干”让百姓定,“干什么”让百姓选,“怎么干”让百姓提,“干得好与坏”让百姓评,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回归东莞实际,在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过程中,离不开城市精细化管理作为支撑。如何以“经营城市”的理念做好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如何让更多常住人口参与到城市管理工作,值得东莞城市管理者深思。
另一方面,在杭州城市管理中,也重视如何调动城市管理一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何兴斓告诉记者,城市精细化管理除了需要有明确可操作的标准细则外,更重要的是这些标准如何落实落地,这需要依靠广大城市管理的一线工作人员。正因如此,近年来,杭州城管提出了“五个一”:表彰时用“一秒钟”宣读每一名受表彰职工的名字,用“一分钟”让人人上台领奖,用“一元钱”购买在报纸上刊登的职工的照片和事迹,让城市管理工作者“一家人”以他们为骄傲,让基层职工把这种自豪感铭记“一辈子”。同时,杭州城管还建设了城管驿站,通过给一线城管工作者设置相对独立的场所,配备了饮用水、WiFi等设备设施,让城管一线工作者休息时段可以在舒适独立空间内安心吃饭、喝水、上网,不需要介意旁人的眼光。另外,杭州城管还通过技能大比武等形式,总结城市管理工作先进经验,当中所归纳的工作做法,还以一线员工来命名。这些经验做法,同样值得东莞学习借鉴。
【他山之石】
垃圾分类如何从基层做起?
宁波下畈村进入垃圾分类“3.0智能时代”
“烂的放这边,不烂的放那边,垃圾分类一点也不难。”宁波市宁海县岔路镇下畈村76岁的周钱勇坐在自家精致的小院里,指着双色垃圾桶轻松地说起垃圾分类。他对自家绿意盎然的庭院颇为自豪,门前的“美丽庭院”标牌已经连续挂了多年。
当下畈村村民对垃圾分类侃侃而谈时,包括东莞在内全国大部分城市还沉醉在“你是什么垃圾”的调侃中。2014年7月,下畈村在宁波全市率先实行垃圾分类,在全村设立了15个垃圾投放点,而今,垃圾分类已经进入“3.0智能时代”。下畈村的垃圾分类工作实践,值得东莞思考。不过,我们也相信,在调侃中,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正逐渐觉醒。
下畈村位于岔路镇以北,距离镇区2.5公里。漫步村道,一幅田园山水映入眼帘。从前的下畈村让人“绕着走”,堆积成“小山”的垃圾散发的臭味笼罩着整个村庄,村民们在杂乱无章的环境生活了几十年,抱怨连连却无可奈何。
下畈村全村面积约0.1平方公里,共168户,485人,但在垃圾分类上,人人都能称得上“专家”。作为宁波农村垃圾分类的发源地,下畈村的垃圾分类工作经历了从“1.0版”到“2.0版”再到“3.0版”的升级。
“最初的垃圾分类‘1.0版’是采用定时定点投放方式,每户村民在每天16点将生活垃圾投放在指定地点,由清理员在当天19点至次日7点处理干净。”下畈村党支部书记周方权介绍,全村分为4个分管片区,每个片区请2至3位村里的妇女来监督检查。
“2.0版”的垃圾分类由“自主投入”升级为“上门收”,每天19点以后,由清理员上门收取,有害垃圾则是在每月30日前来收取。村里还购置了一台厨余垃圾生化处理机器,村民把厨余垃圾进行粉碎、脱水,加入活性菌发酵成褐色的有机肥料粉末。有机肥不仅能被村民直接使用,还能以每吨800元的价格卖给商家,获取经济效益。“当垃圾变成了‘绿色财富’,村民们的积极性不提高都不行。”周方权说。
如今,下畈村垃圾分类已经升级到了“3.0智能时代”,实行积分兑换制,厨余垃圾10斤换10分积分,其余垃圾20斤换10分。垃圾称重的工作,由放置在垃圾桶中的智能传感器芯片完成,村民所丢弃的垃圾重量,都会通过传感器直接显示在村委办公室的显示屏当中。村民可在自助查询机上刷卡查询精确到每日、每次的垃圾分类投放数据和积分获取使用情况。
积分超市是宁海独创的激励形式,下畈村的积分超市货架上整齐摆放着牙膏、洗衣粉、纸巾、蚊香等20多种商品。村民可在超市里用累计的积分兑换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兑换积分最低的是肥皂,需要150积分,最高的则是需要1300个“绿币”的洗衣液。
记者刘召伍江/文程永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