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著名浙籍画家刘文西去世人民币上毛主席画像由他绘就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获悉,7月7日,中国人物画泰斗,“浙派人物画”代表画家之一、黄土画派创始人、第五套人民币毛泽东画像的作者,画作被称为“是13亿人看得最多的”的中国画泰斗级人物刘文西因病在西安去世,享年87岁。
刘文西的作品开宗立派:《毛主席与牧羊人》《祖孙四代》《山姑娘》等作品,不但受到业界的广泛赞扬,也为广大百姓所喜爱。
刘文西的形象个性十足:浅灰色的解放帽,一身或灰白色的衬衫和中山装,长达半个世纪保持着自己的这个性着装。
刘文西的艺术表里如一:始终坚持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多到人民中去,这个对美术家是最重要的。
本端记者与刘文西,有过三次采访时光。
浙派人物画
难忘2010年10月26日。浙江美术馆。
那天,刘文西带着他的《黄土情》来了……由浙江文史研究馆主导发起,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美术馆、浙江画院、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共同举办的“传承发展:浙派人物画邀请展”与广大观众见面了。
此次,邀请展共有26位浙派意笔人物画代表画家的近180幅作品参展,参展画家和美术评论家为当天下午的中国人物画学术研讨会提供论文近60篇。无论从参展画家、展出作品的规模,还是从研究性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来说,本次浙派意笔人物画邀请展暨学术研讨会都是我省近几年来少有的一次美术盛会,更是一次以浙派人物画为专题的高端学术活动。
尽管气温下降,浙江美术馆人流依然络绎不绝。漫步展厅,26位浙派人物画代表画家的佳作动人心魄,从李震坚的《艾尼肖像》到周昌谷的《荔枝熟了》,一幅幅作品巧妙地捕捉人物的神情,展现出劳动者独有的精神风貌,传递着浙派意笔人物画“传神得意”的笔墨内涵。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受时代因素及原苏联写实绘画的影响,一批具有相当西方绘画基础的美术家开始创作讴歌、反映劳动人民火热生产生活的作品,在画坛逐渐产生了以徐悲鸿、蒋兆和为首的北派人物画和以李震坚、周昌谷、方增先、顾生岳、宋忠元为代表的浙派人物画两个体系。相较而言,北派绘画更重素描、明暗的光影效果,笔墨比较干、重,气势规整;浙派绘画虽然也利用了西画式的造型,但在着色和衣服线条方面还保留了大量写意花鸟画的笔法,笔墨比较滋润,画面情趣盎然,因而相当长时间里在中国人物画坛上独领风骚。
“谁说浙派画只能画小桥流水、花鸟鱼虫的小品,它同样可以表现大题材、大人物,可以画出老百姓看得懂、也喜欢的作品。”令观者大为意外的还有“黄土画派创始人”刘文西教授的到来,让现场出现一阵激动。
正如他不改的乡音一样,在陕西呆了近50年的刘文西始终感念浙派教学对他的培养,使他能描绘出别具一格的陕北风情,由此成为浙派人物画中极重要又极特别的一支力量。刘文西创立的黄土画派,正说明了浙派人物画具有极强的融合、创新和开拓的力量。一如他的作品《黄土情》——那老农朝天仰卧的脸,那夸张无比的长唢呐,那迎风燃烧的红飘带……都真切而生动地展现在人们视野里:笔力遒劲,透过陕北黄土的风尘,依然清晰地表现出与浙派人物画割不断的血缘。
难解故乡情
难忘2015年11月25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此行,一是母校有“天地绘心——中国画学国美之路”展览上,刘文西有多幅代表作亮相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二是回老家嵊州,想在家乡建一座美术馆,好把作品全方位地向家乡人民展示。
故家,是刘文西艺术成长的萌发地。
在刘文西一生的创作中,有一幅观众最多的“特殊作品”,那就是第五套人民币上的毛主席画像。目前使用的5元、10元、50元、100元上的毛泽东头像都出自这位艺术家之手。
第五套人民币上的毛泽东像,出自刘文西的手笔,成了每一个中国人都能看到的画。创作之初,他对照一张1949年到1950年间的毛主席照片,用放大镜仔细地看,再以素描的方式,花了一周的时间才画出来。之后,画像被交给全国范围内选出的10名技艺高超的刻板工人,分别雕刻,最后从中选出了最为精致的一个版本。
最初的结缘是,1949年10月初,刘文西的老家浙江嵊县举行欢庆新中国成立大会,台上悬挂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巨幅画像,就是从嵊县中学里搬来的。人群中的刘文西兴奋不已,因为他的作品第一次出现在了如此隆重的场合。
1997年,刘文西作为全国八届人大代表,在北京开会。当时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发行第五套人民币。“制钞厂的一个工作人员是中央美院毕业的,知道我画毛主席最多,就邀请我画一幅。”
蓝本是毛主席在一次政协会议上的照片,1949年左右拍摄。“当时流行修片,而且用了闪光灯,照得不立体。主席脸部的特征都没有了,对于我们创作来说,不太好画”。
“最后,我要求他们辗转找到了这张照片的原片,只比扑克牌大一点。我用放大镜反复看,加上自己的积累,一个星期就创作出了这幅作品,原作有八开大。”刘文西比着手势对记者说。
1997年画出来,1999年、2000年第五套人民币陆续发行后才面世。“一直没有透露消息,我保密了3年。”他笑着说。现在国力增强,更多人用人民币,自己有了更多外国观众,“这是我当时完全没想到的。”
刘文西还透露,“仔细看,100元和其他币值的画像不同,我的画像出来后,共有10个制钞厂的能手刻了多个刻版。这幅画是一副素描,有时候刻版差一根线,人物的神韵就差很多。我选了最像原作的一张,最后用于印制了100元人民币,其余的用于50元、20元等其他面值的人民币。”
刘文西爱画毛主席,也擅画毛主席,创作了大量以毛泽东事迹为题材的作品。1957年,刘文西的毕业实习作,就因此选择去陕北,经历了3个月的磨练,创作出当年在在浙江美术学院的毕业作品《毛主席和牧羊人》。
那时才24岁的刘文西,有一天在延河畔写生,见到一位牧羊老汉赶着一群羊从沟坎上走来,头巾、胡子、皮袄、腰带,让他一下子想到曾看过的毛主席在杨家岭与老百姓交谈的照片。
他走访了毛主席当年去过的村庄,找到了杨家岭的生产队长,了解毛主席怎么和农民交谈、谈了些什么内容,人物更加立体丰满。
为了画好羊,他也想出了法子。“山羊爱往上跑,我就要站在比它们更高的地方画画;绵羊爱钻石头疙瘩,如果它要跑的话,我就往羊头上扔小石头,它就会回头。”几次下来,羊群安分了。“它踏实了,我就踏实了,就可以画画了。”
1960年,《人民日报》发表了刘文西的作品《毛主席与牧羊人》。
刘文西说:“就是在这一次次寻访中,我才爱上黄土地,也更加崇敬毛主席。”
那晚,漫步西子湖畔,刘文西说,老家浙江嵊州有很多的童年记忆,如果把美术馆建起来,会有许多画作讲述他们的日常生活。
黄土地的主人
难忘2017年10月10日。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
静静地,那幅长102米、高2.1米的百米长卷《黄土地的主人》历时12年创作完成——由《黄土娃娃》《陕北老农》《米脂婆姨》《绥德的汉》《麦收场上》《喜收苞谷》《葵花朵朵》《高原秋收》《枣乡金秋》《苹果之乡》《安塞腰鼓》《横山老腰鼓》《红火大年》13个部分组成,画面构图宏伟、大气磅礡,人物生动传神、栩栩如生。
在现场,目睹刘文西创作的《黄土地的主人》全面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陕北地区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场景。从人物到场景,从自然景观到人文风貌,描绘了陕北地区的地域特色。
你会看见,在《麦收场上》画面中,展现了辛勤劳作的农民挥洒汗水躬身劳作的场景,将北方汉子的憨厚、淳朴在挥洒自如的笔墨下跃然纸上。在老农形象的描绘上,多用焦墨干皴,染以淡墨表现结构,最后赋彩润色之,色墨结合恰到好处;画女孩形象则重染色,能够用不露笔痕的饱色表现陕北女孩的清新圆润。
为什么,刘文西会创作这样一个百米长卷?
刘文西坦言,他单幅画画了很多作品,这样一个大的创作是受秦俑的启发。秦俑一个两个看起来没有力量,它是一个规模性的群体,所以秦俑中那么多兵马俑雕塑,这么大的规模。在新时代,没有规模性的作品压不住这个时代。而陕北是他去得最多、最深入生活的地方,这种感受画一张两张画是不够的,要规模性的、大量的、长期的创作,他一共画了13年,有计划地画了十三段。陕北的生活还很丰富,黄河的船工还没有画,陕北的干部还没有画,创作时要在梯子上爬来爬去,现在年龄大了,画不动了,所以就先搞个段落,看起来壮观一点。
为什么,刘文西对陕北的风土人情如此痴迷?
“陕北过去是黄土地,现在慢慢绿化了。黄土地在世界上只有两块,陕北、大西北都叫黄土地,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很多很多可以画,人一辈子两辈子是画不完的,只是你要去画、要去深入、要去了解,要跟他们交朋友。你浮光掠影地去一去,没用的,要对陕北人非常深入地了解,你才能把他画活。”刘文西说,画人物一定要待在那里跟人熟悉,像陕北,他待的时间长,他了解那里的人民。风景靠直观就可以画出来,但人物光靠直观还不行,还要了解他的思想、他的气质、他的内心世界。
其实,1933年出生在浙江嵊州的刘文西,少年时期并没有受过正规的美术培训,只是临摹过《芥子园画谱》。老师看他有天分,就让他为学校里画一些宣传画。
1957年,毕业于浙江美院的刘文西,其毕业作品《毛主席与牧羊人》轰动一时,从此结缘黄土地,一生深耕不辍。
时至2004年,黄土画派在刘文西的倡导下正式成立,以扎根于黄土地,通过画黄土地、黄土地上劳动人民,展现“黄土精神”,傲立中国画坛,形成阳刚豪放、雄浑大气和勃勃向上的理想现实主义风格。
一路走来,从上海育才学校到浙江美术学院,刘文西遇到了潘天寿、李可染等国画大师,也遇到了后来的妻子陈光健。
在刘文西的眼中,浙派是人物画创作的高地。而他所创立的“黄土画派”是从“浙派画派”派生出来的,是子孙辈。浙派中,潘天寿、常书鸿、诸乐三、吴茀之、方增先等先生是他的老师,而传承的年轻一代也是人才辈出。他期望浙派人物画可以形成合力,走得更高、走得更好。
地老天荒,艺术不朽。
[浙江新闻+]
刘文西,1933年生于浙江省嵊州市长乐镇水竹村,当代画家。1950年在上海进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育才学校”学习美术,1953年入浙江美术学院,受潘天寿等先生教导,1958年毕业后到西安美院工作至今。生前曾任全国文联委员、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全国首批百位名师称号获得者。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当代画派联谊会主席、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西安美术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五套人民币毛泽东画像创作者、陕西省文艺界联合会顾问、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主要作品有《毛主席和牧羊人》《陕北人》《东方》《解放区的天》和巨幅系列长卷《黄土人》等近百幅。
责任编辑: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