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抢救性记录!478个非遗项目进入国图“中国记忆”馆藏
传承人记录工作除抢救性记录之外,还将开展代表作品典藏、实践与传承跟踪记录等工作。
冀中笙管乐非遗展演。摄影/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新京报快讯(记者倪伟)我国正实施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目前国家图书馆已完成两批抢救性记录项目验收,478个项目通过专家评审。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冀中笙管乐(子位吹歌)代表性传承人王如海带领乐班为现场观众演示了曲目《放驴》。摄影/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7月7日上午,第二届“年华易老,技·忆永存一一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压轴活动一一优秀成果推介会在国家图书馆举行。第二届展映月活动今年6月8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幕,在国家图书馆安排了18个场次放映,已有约2200名观众在国图观赏到31部影片。
推介会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的验收情况进行了总结,公布了第二批验收结果并颁发参展证书、优秀参展组织单位证书和“观众最喜爱影片”证书。摄影/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今天的推介会上,国家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季克良、王如海、武新全、王景才等带来了现场表演。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冀中笙管乐(子位吹歌)代表性传承人王如海带领乐班表演了曲目《放驴》,让观众领略了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井陉拉花代表性传承人武新全祖孙三代带来了一段欢快的拉花,展示了家庭传承对非遗保护和传承的重要作用。
王景才表演苗族芦笙舞(滚山珠)。摄影/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推介会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的验收情况进行了总结,公布了第二批验收结果并颁发参展证书、优秀参展组织单位证书和“观众最喜爱影片”证书。
武新全、武宇、武怡帆祖孙三代展演井陉拉花《四合同春》。摄影/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2015年,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全面启动,资料收集与影像记录并举,对传承人进行口述史、实践、教学的全方位记录。自2019年开始,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正式提升为传承人记录工作,除抢救性记录之外,还将开展代表作品典藏、实践与传承跟踪记录等工作。
截至目前,国图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已完成两批抢救性记录项目验收,478个项目通过专家评审,其中47个被评选为优秀项目。这些珍贵的记录资料除了通过展映月活动向公众展示,还将作为国图馆藏逐步对公众开放,已开辟在线展映专区。
新京报记者倪伟摄影记者李木易编辑李国君校对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