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育龙:大部分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合作收益乐观

日期:07-06
一带一路中国企业

原标题:史育龙:大部分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合作收益乐观

史育龙:大部分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合作收益乐观

新京报讯(记者侯润芳)在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一带一路”的话题引起国内外参会者的热议。在论坛期间,新京报就“一带一路”相关话题采访了中国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改革中心主任史育龙。据他介绍,在其接触的企业家中,大部分企业家对于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收益还是比较乐观的。他同时建议,企业在走出去之前,最主要的是要做足功课,要对当地情况做充分的尽调,同时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时要更加注重通过国际合作模式,以规避风险。

新京报:我们看到很多国企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民企参与的情况是怎样的?

史育龙: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各类项目中,参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修路、修桥、修港口、修电站等的,主要是国企特别是大型国企,这类项目规模大,显示度也比较高,这就容易给大家造成一种印象,好像只有国企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其实,现在民企对共建“一带一路”的参与程度也是很深的。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民营企业500强研究报告,在2017年500强民营企业中,有274家参与了“一带一路”建设,实现海外收入(不含出口)7900多亿美元。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7)》显示,“一带一路”企业影响力排名前50的企业中,民营企业占42%,央企和地方国企分别占36%和20%。总的来看,国企主要参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承包等领域,民企则主要在加工制造业、商业贸易等领域开展合作。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一带一路”中根据自身的企业优势,承担不同的角色、参与不同的项目等。

新京报:如何保证投资的商业项目可持续?

史育龙:国内企业在海外投资项目的可持续首先取决于项目本身要具有市场盈利能力,沿线不少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或产业结构的原因,不同程度地存在较为明显的市场机会,如在南亚国家普遍存在严重的能源短缺,中亚国家的能矿资源有一定优势,东南亚和南亚很多国家青壮年失业率较高等等,但如何将市场机会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收益,需要一定的商业模式支撑,既要保证足够的盈利能力,也要强化防范和化解可能存在的风险。

至于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投资的收益情况,由于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收益周期和盈利模式,很难说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或者说以什么样的节奏在盈利。据我接触的企业看,大部分企业对于在沿线开展合作的收益还是比较乐观的。

新京报:“一带一路”沿线风险较高,企业如何规避风险?

史育龙:“一带一路”沿线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完备程度和政府治理能力等,还不能和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但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在这些国家往往有很大的市场潜力。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比如,“一带一路”沿线不少国家都可能定期出现政权更迭。在反对党上台后,往往会对一些合作项目重新进行评估。但从过去几年的实践看,只要合作项目能够给双方带来收益,最终都会回到合作轨道上来。

企业在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规避风险?最主要的还是要做足功课,完善风控防控体系,除了把握经营风险外,对政治风险、汇率风险等也要有所考虑。根据我的了解,一些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确实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对国外的营商模式等情况了解不够。或者想当然地套用国内的投资和营商模式,比如,一些企业在国内投标项目,往往会选择先以较低的价格拿下项目,然后在实施项目过程中通过调整追加预算的方式盈利。但在很多国家,这种方式常常难以生效。修改预算调整合同是件十分复杂的事情,如果企业还是按照国内的模式做事,必然就会有各种不适应。

因此,企业走出去之前,要做充分的尽调,要熟悉了解当地最新的一些规定,比如劳工政策、环保政策、税收政策等。同时,也要对当地的经济政治环境有一个初步的预判,比如企业选择投资的国家可能有政权更迭的风险,企业应当对两个最有竞争力的对象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决定自己的商业行为。

新京报:外界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也有种种质疑,从所谓的“债务陷阱”、经济换政治到全球规则之争。你如何看待这些质疑?

史育龙:债务陷阱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了。“一带一路”沿线确实有一些国家有较大的债务负担,或者快速的债务增长,但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并不是由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或者说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不是导致其债务量大或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关于这一点,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国政府或重要智库,都有很好的回应。相反,通过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沿线很多国家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关于全球规则之争,个人看法是很难讲什么是全球规则。同样,没有哪一个规则是一成不变、永世不变的,它有一个适应经济变化、与时俱进的过程。因此,对于所谓的国际规则,要持有一种更加开放、更加动态的态度。比如,现行的很多贸易规则是在过去100多年中由少数国家制定的,但现在大量的发展中和新兴经济体国家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参与者,这些规则就不能商量和讨论吗?

新京报: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史育龙: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候,现在需要更多关注环境问题,因现在很多国家重视环境问题,提高了环保的门槛。此外,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候,要更加注重探索国际合作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帮助企业防范和避免一些风险。比如,2013年7月开始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的中缅天然气管道项目,是中国、印度、缅甸、韩国四个国家六个企业合作的项目,这种通过多边合作把多个国家的利益和风险捆绑在一起,可以有效规避风险。同时,中国企业和国外其他企业合作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企业要学着调整商业行为,要解决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更好适应国外的营商环境。

新京报记者侯润芳编辑刘晓阳校对李铭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6.9级地震 在外交部蓝厅短短几小时 福建在全球圈粉无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