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造林护林到种苗培育——广西融安国有林场转型记
新华社南宁7月4日电
题:从造林护林到种苗培育——广西融安国有林场转型记
新华社记者郭轶凡
肩挑手扛,徒步穿行于山岭间造林护林,是何振革的父亲数十年的日常工作;眼观手记,乘车往返县城和林地间试验培苗,是何振革日复一日地勤勉坚持。杉木的一圈圈年轮,记录着何振革父子两代林场人的坚守与传承,也见证着林场的改革与蜕变。
在广西,有一个始建于1954年的国有林场——融安县西山林场。现年38岁的何振革是西山林场高级工程师,记者初次见到他时,他正向广西大学林学院外籍教授介绍凝聚着他多年心血的香杉种子园。
“现在我们林场种子园已经建到了第三代,比普通的品种能早5-10年成材。”何振革说。
他告诉记者,西山林场杉木良种基地现在规模超过5000亩,是中国第一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之一,不时有本地和外地专家、同行等过来参观交流。“现在条件真是改善太多了,工作重点也跟以前完全不同。”
由于父母都在林场工作,在林间长大的何振革自小就从父母那里听了不少林场的故事。“以前林场都是靠卖木材自负盈亏,到造林季节,父亲他们很忙,都要徒步上山造林,”何振革说,1998年通车前,从县城到林场要花上一两天时间,职工只能在林场附近生活,条件艰苦。
到了何振革这一代,林场职工的工作条件发生很大变化,“现在机器能开到山脚,造林等业务大多承包给外包公司来做,我一般都在县城办公,去最远的林地开车就能到。”
林场在科研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更让何振革骄傲。1978年开始,林场建立杉木良种基地,他的父母也参与了良种基地建设。2002年,西山林场杉木种子园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全国特色种苗基地,2009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
“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支持,为我们创造了非常好的科研条件。”2011年回到林场工作的何振革赶上了好时候。
西山林场自2010年开始建设良种“育繁推”一体化工程。目前基地年产优质香杉苗木600万株,所培育的良种香杉苗木具有速生、丰产、高效、抗逆性强等特点,不仅供应广西,还有福建、广东等地的林农前来购买。
“在政策补贴下,贫困户采用科学方法种植良种香杉,10年至12年就可成材销售,比传统杉木成材时间大大缩短。据测算,香杉成材后每亩利润不低于1万元。”何振革说。
“种子苗产量毕竟有限,2014年左右,我们和柳州市林业技术推广站合作,成立了杉木组培中心,尝试组培苗的培育。”何振革介绍。
在西山林场组培繁育中心,记者见到了年轻的中心主任覃孟哲。
“我们从优良品种里选择出表现最好的种子培育组培苗,在实验室里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2018年生产了100万组培苗,远不够供应。”覃孟哲说,杉木组培中心扩建完成后,将具备年产杉木良种组培苗3000万株的能力。
在西山林场,一线职工的工作重心由林木生产转为森林管护和森林抚育,何振革的工作也由种苗培育转向了种苗科研。他坦言,林场刚改革完成一年,很多东西还需要逐步适应。
对林场感情颇深的何振革,依旧对良种杉木苗的未来满怀期待:“我们想更好地推广广西的杉木组培苗,这对推进广西杉木造林会起到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