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杂交水稻在非洲创高产纪录

日期:07-03
种业粮食安全

原标题:中国杂交水稻在非洲创高产纪录

近日完成的水稻抽样测产,得出的数据为每公顷产10.8吨,创造高产新纪录,并远远高于此前当地每公顷3吨左右的产量。

6月27日,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在长沙召开,粮食安全问题再次成为聚焦话题。袁隆平通过视频英文致辞,表示非常高兴能够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来发展杂交水稻,以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

公开数据显示,马达加斯加有2500万人口,80%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粮食以水稻为主,但其产量长期以来都不高,仍有200万人面临饥荒危险,每年进口大约50万吨水稻,解决国民日常食用问题。

早在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以来,在袁隆平指导下,湖南省农科院和袁氏种业共有二十余位农业技术专家在马达加斯加推广杂交水稻种植技术。近日完成的水稻抽样测产,得出的数据为每公顷产10.8吨,创造高产新纪录,并远远高于此前当地每公顷3吨左右的产量,若可推广开来,将有效解决非洲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中国杂交水稻在非洲创高产纪录

2019年袁氏种业马达加斯加示范会现场。受访者供图

袁隆平致辞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

6月27日,由我国商务部、湖南省政府主办的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在长沙召开。来自国内外的400余名政府部门负责人、农业科研专家、国际组织代表等,就农业政策、粮食安全、农业贸易、农业机械等农业与粮食领域如何务实推进合作、实现共赢,进行交流与探讨。

其间,袁隆平通过视频英文致辞。他介绍,现在杂交水稻在中国的种植面积达到了1700万公顷,平均产量达到了八吨每公顷。“现在,我们想发展超级杂交水稻,目标是产量18吨每公顷,在每个七公顷的示范田要达到这个产量。”

此外,袁隆平表示,他非常高兴能够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来发展杂交水稻,以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

新京报记者通过公开资料和报道查询到,农业一直是中非合作的重点领域,自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以来,中国与非洲各国携手推进农业合作,迄今已走过13个年头。2007年以来,在袁隆平的指导下,湖南省农科院和袁氏种业(袁氏种业高科技有限公司)共有二十余位农业技术专家在马达加斯加推广杂交水稻种植技术,累计推广杂交水稻四万公顷,增产稻谷十二万吨以上。

中国杂交水稻在非洲创高产纪录

马达加斯加农民在收割杂交水稻。受访者供图

马达加斯加水稻抽样测产破纪录

据了解,中国农业技术专家经过13年的调研、研究和试验,专家团队在马达加斯加马义奇镇种植的5公顷杂交水稻,最近完成了抽样测产,得出的数据为每公顷产10.8吨,创造高产新纪录。并远远高于此前当地每公顷3吨左右的产量。

袁氏种业副总经理姚震球作为上述中非水稻项目的负责人之一,他告诉新京报记者,目前马达加斯加境内种植杂交水稻的面积已达到4万公顷,此次水稻抽样测产破纪录虽先前有一个预估数据,但实际数据更让人兴奋和惊讶。

据马达加斯加当地媒体报道, 2018年马达加斯加全国共生产大米400万吨,为满足当地居民生活的需求,每年还需进口大约50万吨水稻。

姚震球说,他们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在马达加斯加完成20万公顷的杂交水稻种植。“马达加斯加共有150万公顷的水稻面积,因为我们杂交水稻比当地的品种增产一到两倍,只要增加到20万公顷,它就可以从现在的粮食进口国变为粮食出口国。”他表示,届时马达加斯加可能成为非洲首个靠种植杂交水稻摆脱粮食安全问题的国家。

中国杂交水稻在非洲创高产纪录

马达加斯加农业部部长2019年在袁氏马达示范会现场观摩。受访者供图

释疑1

中国水稻产量为何比非洲水稻产量高?

马达加斯加农业畜牧业和渔业部部长曾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国家水稻发展最主要的困难和瓶颈就是缺少优质的种子,第二个问题就是缺乏技术培训。

姚震球告诉新京报记者,在马达加斯加等非洲国家实验种植的水稻种子并非完全来自中国,而是由中国稻种与非洲当地稻种杂交而成。

对于高产原因,姚震球介绍,从马达加斯加农业用地面积来看,本身就以种植水稻为主,但由于当地水稻品种根茎长,水稻在生长期间很容易倒。另外当时水稻穗少且小,因此产量一直上不去,长期以来只能依靠粮食进口。而中国杂交水稻的品种亩产达到1200斤,即每公顷5吨以上,根茎不易折,也不会倒。“当地品种达到3吨以上就易倒伏,达到4吨以上绝对会倒伏。倒伏后不易收割,产量就更少。”

马达加斯加近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集中了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高原、半干旱四种气候。为了培育出适应各种气候的高产种子,专家团队在十年内跑遍了马达加斯加几乎所有的水稻种植区。

在水稻种植技术方面,新京报记者从袁氏种业了解到,在非洲种植杂交稻,仍旧以使用移栽和直播的技术为主,但也要适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他们的工作习惯。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并不适合非洲当地,所以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在马达加斯加,专家团队从2008年开始预种,当时做试验的杂交水稻品种有三百多个,最后根据各个品种长势和产量等,专家从中审定出5个品种,投入到规模化的种植。

因为基础设施差导致灌溉条件和水资源的不到位,姚震球曾为找到一块合适的地做试验,在尼日利亚开车跑了半个月。“但非洲降雨量是很大的,比咱们湖南还多,像马达加斯加降水量很大。光照也很足,温度也适合“。但是姚震球坦言,在非洲,不建设水库,并对稻田进行灌溉,水就无法进入稻田。“技术肯定要改进,他们缺水的时候,我们就要采用耐旱的水稻,经常遭水淹的地方,那我们就采用耐淹的水稻,具体根据天气、土壤环境而定。”姚震球回忆起2017年马达加斯加发生洪涝灾害,他至今还为之捏了一把汗,他说当时当地的品种全部倒伏,但中国杂交稻没倒,并且每公顷产量还达到7.5吨。“如果实验田因为大雨毁坏,许多工作都要从头再做。”

释疑2

高产杂交水稻何时可在非洲全面推广?

“我们发现只有做全产业链才有可能推广杂交水稻。”姚震球表示,起初袁氏种业也只单纯卖种子,但是因为非洲国家普遍没有种植技术和资金,不会取存加工粮食,袁氏种业不得不逐步建立起教学、种植、取存、加工、销售的杂交水稻全产业链。

非洲国家普遍购买力低,因此杂交水稻入住非洲的模式有两种。第一种模式是国内的企业前往非洲投资、合作、开发项目。目前,袁氏种业成立袁氏马达加斯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在当地的推广活动。通过与当地的小额贷款公司合作,将稻种贷给当地农民,收获后以粮食形式还贷。

第二种模式是和当地企业合作投资,如和尼日利亚李氏集团、安哥拉一大型公司合作来推进全产业链发展。而和其他国家的合作,目前还处于示范和培管的阶段。“只有做成了产业链,才能够赚到钱,解决吃饭的问题。”姚震球说。

如今,非洲诸多国家的农业部门也会主动找上门,希望能够解决国家的粮食问题。6月28日,中国驻毛里塔尼亚大使找到姚震球,希望杂交水稻进入该国,却表示资金窘迫,日后他们将依据第二种模式继续商定合作。

新京报记者刘名洋实习生陆宁玥

编辑李劼校对李立军

唯恐掉队,奥迪“引入”宝马元老提升中国市场表现 北京警方销毁废旧炮弹244枚雷管4709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