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抵现金、设警告机制……上海多所高校启动垃圾分类

日期:07-02
华东师范大学

原标题:积分抵现金、设警告机制……上海多所高校启动垃圾分类

新京报快讯(记者刘欢冯琪)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四类。上海也成为国内首个将生活垃圾管理纳入法治框架的城市,有专家称,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

《条例》出台后,上海各大高校纷纷开始实行垃圾分类措施。记者了解到,华中师范大学设置警告机制,违反将被通报批评,严重者甚至会被取消年度评优资格,并设置了垃圾分类督导员和志愿者进行协助;华东师范大学撤走宿舍区垃圾桶,改为定时定点投放垃圾分类箱;上海交通大学除给每个宿舍配备干湿垃圾桶外,相应的惩罚措施也在制定中。同时,部分高校也给学生留出了一定的适应期和缓冲期。

各高校开启“花式”垃圾分类模式

实际上,在《条例》正式实施前,华东师范大学就进行了垃圾分类的前期准备工作。据华东师范大学后勤保障部副部长毛云飞介绍,7月1号起,华东师范大学的垃圾分类分为三个区域:宿舍区在7月1号垃圾分类《条例》实施前把垃圾桶全撤完,改为定时定点投放垃圾分类箱;办公区选择在一楼放分类投放箱;校园公共道路的垃圾桶基本保留,实施垃圾分类后,校园中心后勤会进行二次分类,给学生一个缓冲过程。

上海交通大学的垃圾分类措施则不同。“除了每个宿舍配备干湿垃圾桶,还实行宿舍区域建立集中投放点,只需将自己的垃圾进行正确投放就可以。另外,上海交大在教学楼,行政楼增加湿垃圾桶。”上海交大后勤保障中心物业与环境管理办公室主任卢琦说。

其他高校也加入垃圾分类行动中,措施各不相同。复旦大学在学生宿舍楼设立智能回收垃圾桶,可以通过投放垃圾赚积分抵现金;同济大学有20台回收机,分布于校内宿舍区、教学区,为师生参与垃圾分类提供便利。

为了让9月即将入学上海高校的新生尽快适应垃圾分类,不少高校也采取了对应措施。记者了解到,华东师范大学会给新生一两周的缓冲期,先让他们了解(垃圾分类的)一些知识,之后才让他们实行垃圾分类;上海交大则制作了2019版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在新生入学时发放。

垃圾分类与学分挂钩?专家称易适得其反

除了相应垃圾桶的不同设置和投放,部分学校为了督促学生实行垃圾分类,设立了相应的奖惩措施,包括评优、赚积分、与学分挂钩等等。

例如华中师范大学,就制定了三次警告机制。“学生不通过学校垃圾箱定时定点投放随意扔垃圾,这种情况给三次机会。第一次院系通报批评;第二次全校通报批评,并且和奖学金挂钩,降一个档次;第三次要按照条例有50到200元的罚款、记入市政府的个人诚信分,但校内罚款不现实,所以第三次我们会取消学生本年度评优资格。”毛云飞说。

还有媒体报道,在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可以通过垃圾分类赚积分换商品,积分多少还会与学生学分和素质教育挂钩。据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校该项目负责人尹小斌介绍,学校已经把垃圾分类的相关要求写进了学习手册供学生学习。并且学校划出6学分作为学生的“素质教育学分”,将学生垃圾分类表现作为考核。考核不及格,将会影响学生毕业。

对此,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蒋建国表示,适当的奖励可以有,但是和学分挂钩的做法不一定达到理想效果。“作为学校来说,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垃圾分类,或者尽量不产生垃圾,这是学校应该做的事。但和学分挂钩,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很容易为了学分适得其反。”

没必要把“干湿分类”妖魔化

《条例》在各大高校实施后,学生们也“费尽心思”。华东师范大学大二年级学生徐凯(化名)和室友合资购买了四个垃圾桶,分类摆放,还专门在宿舍墙上贴了垃圾分类标准,防止扔错;复旦大三学生于月(化名)则将宿舍垃圾桶改造成干湿两用版,便于垃圾回收。

在垃圾分类过程中,学生们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干湿分类”。“难道扔一条吃剩的鱼还要把肉和骨头剔出来?”“桃核是干垃圾,桃肉是湿垃圾,那吃了一半不想吃了怎么扔?”……

对此蒋建国认为,网上流传的一些说法和“段子”是对《条例》分类的曲解。“《条例》的出发点是最大程度实现资源回收和后端处置的减量,不能理解得太复杂了。”

同时,蒋建国表示,垃圾分类要简单易行、考虑居民的接受程度。“并非分得越细,就代表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越高。”

新京报记者刘欢冯琪校对何燕

大兴一“垃圾山”距居民楼仅10米,居委会称已加强清运 记者卧底北京男士会所7天:情色话术诱182人花近百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