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张国军 :“关在屋子里的创新是没有价值的”

日期:07-01
创新创业

原标题: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张国军:“关在屋子里的创新是没有价值的”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张国军 :“关在屋子里的创新是没有价值的”

■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张国军记者郑志波摄

编者按:为推动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我市党员模范引领作用,激发广大党员干事创业热情,营造浓厚的创先争优氛围,市委组织部联合本报在七一期间推出“红领创优季我们都是追梦人”之优秀党员创新创业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他是数字制造工艺与装备领域的耕耘者,10多年来始终奋斗在科技研发的一线;他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南粤百杰人才、“珠江人才计划”本土创新团队的带头人,为东莞创新创业添砖加瓦;他是东莞市的荣誉市民,在为东莞获得荣誉的同时,敢于担当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责任。

他就是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张国军,2008年主持创建研究院至今,从当初只有30人左右的团队,建设成一支现有600余人的技术团队和1000余人的产业化团队,并为一万多家企业提供高端技术服务,建设了9个华科城产业园区,孵化了500多家企业。他个人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在东莞这片创新创业的沃土上,张国军一路前行。

走出象牙塔,来莞主持创建研究院

2002年,张国军从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毕业并留校工作。由于能力突出,2003年他晋升为副教授,两年后,又破格升为教授,分管科研工作。“33岁当上教授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对于个人发展来说,如果当时选择继续留校做研究,人生道路将会畅通得多。如果从事学校行政工作,也有很好的基础。”张国军说。但在这两项选择面前,命运给他安排了第三个选项。

张国军告诉记者,华中科技大学一向重视服务社会的职能,提倡学生把从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中,转变为经济效益。而他本人在本科时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刻肩负着先锋模范作用的责任。一次,导师李培根跟他谈话,想安排他到外面进行锻炼,打磨自己。“关在屋子里的创新是没有价值的。”他也了解到,自己所学专业实践性强,要想得到好的锻炼机会,就要走出学校这个象牙塔。

一边是组织的安排,一边是个人的认识,张国军经过认真考虑,毅然放弃在学校打下的基础,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来莞主持创建研究院。把东莞作为事业奋斗的新起点,也是张国军经过权衡后决定的。“东莞是国际有名的制造业城市,而且2008年前后正处于产业转型的重大转折点。来东莞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用实践锻炼自己的好机会。”他说。

克服气候不适应、人才缺乏等困难

广东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于2007年5月成立,他是2008年底到任的,此前研究院已经历两任院长。张国军说,上任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资金问题,市政府当时拨出1.2亿元作为经费,买地建造厂房、完善基础设施和购买设备等就花去了1亿元,剩下的2000万元经过1年半的团队运营,也所剩无几。

在此情况下,张国军提出三个理念,作为支撑团队的动力。第一,创新是立足之本。团队有研发力量,才能在东莞生存下去,创新就是带动团队解决目前难题的第一步。第二,创造是生存之道。面对困境,张国军带领团队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他总结说:“多数广东企业重实效,要直接为他们创造出价值,他们才会跟你合作。”第三,创业是发展之路。张国军说,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只是研究院的起步阶段,如何把它做大做强呢?那就是进行产业孵化。这三个理念指引了团队发展的出路。此外,其他企业在与研究院合作的同时,也给予资助,使得研究院逐渐摆脱资金困境。

团队成员不能适应东莞的气候,是张国军面对的第二个难题。当时松山湖刚开发,配套设施不完善,员工出行没有公交车、出租车。虽然工作地点和住宅区相隔不远,但一到雨天,员工上下班就成了大问题。

“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结伴上下班,但是春夏季下雨就没法了,因为那时候的雨是横着下的,要是遇到台风,打着伞也走不了。”为了照顾员工出行,张国军在团队兼任了另一个身份——司机。当时,30人的团队只有一辆私家车,是张国军买的,每逢下雨天,他就要接送员工们上下班。“每趟车最多坐4人,就要跑8趟,一天就是16趟。”张国军回忆起来,颇多感慨地说,“虽然那时条件艰苦,但是自己有恒心,总算熬了过来。”

不仅如此,气候的差异还导致团队成员身体上的不适应。研究院副院长倪明堂是北方人,对东莞的气候极度不适应。来莞不久,腿上的肌肉就出现糜烂的症状,他妻子通过电话告诉张国军:“我知道你们的事业很有前途,但是他的身体真的受不了这里的气候啊。”在伤心之余,她把倪明堂接回了北京。“幸运的是,5年之后他调理好身体,又回到了研究院工作。”张国军告诉记者。

“东莞没有很出名的高校,也不是一线城市,这注定了人才储备力量相对薄弱。”张国军说,“在研究院发展初期,留人难,招人也难。”面对这个问题,导师李培根的一句话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很多时候我们改变不了大环境,但是可以打造一个小环境。”于是,张国军带头建起饭堂,方便员工就餐;建起激励机制,在2010年进行无形资产评估后,把其中的50%~70%奖励给员工;目前公司又规划建设35间宿舍,努力把研究院的30亩地建设成一个集聚人才激励人才的小环境。

张国军透露,接下来,研究院将围绕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实现科技支撑产业向科技引领产业的转变,积极拓展新的研发方向,比如智能终端、激光产业、新能源汽车电池等,使科研成果紧密契合东莞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全国律师行业党建工作先进典型表彰暨经验交流会在青召开 中国科协年会明年将在青举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