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年多里两万多名外国友人走进中共一大会址了解中国共产党建党历史
一年多里,两万多名外国友人走进中共一大会址了解中国共产党建党历史
昨天,位于兴业路上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像往常一样排起了蛇形长队。在长长的队伍中,几名法国游客问工作人员:“你们这里每天有多少人来参观?为什么这栋小楼如此有魅力?”工作人员向他们介绍,现在每天都有五六千人前来瞻仰参观。他们相视一笑,“我们想进来看一看,自己寻找答案。”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作为党的诞生和发展的重要见证,它不仅是讲述建党历程和建党思想的重要基地,也逐渐成为国际友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扇窗口。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外国国家领导人、党政代表团和普通游客走进这里,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历史。据统计,从去年1月至今,一大会址参观者人数突破200万人,其中外国参观者约20560人。参观完一大会址后,乌干达国民议会议长卡达加还在留言簿上写下一段话:“非常荣幸来参观,能够把这个历史保存下来是个奇迹。”
中国共产党选择了正确的道路
今年4月,卡塔尔王子一行前往上海,特意提出要到一大会址参观。结束参观后,卡塔尔王子沉思良久,向讲解员王翔抛出一个问题:“毛泽东在中共一大会议上还只是负责记录会议的书记员,他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并且仅用了28年就带领中国人民取得胜利?”王翔告诉他,“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执政方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卡塔尔王子表示,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还有一次,在上海访问的横滨日中友协代表团忽然改变行程,提出要参观中共一大会址。一个多小时的参观让饭田助知会长感慨颇多,“中国共产党真是伟大的党,能根据时代要求快速进行改革和调整,这取决于正确的判断力与强大的决策力。”
“无论是正式参访的外国代表团,还是普通的外国游客,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壮大,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越来越感兴趣,知道一大会址这个地方不一般。”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徐明说,外国友人更关注的是,当初才十几个人的组织,是怎么由小变大变强,成为世界上党员人数最多的执政党。
“在我们的留言簿上,外国友人用得最多的词就是interesting(有趣)和exciting(激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杨宇说,他们未必能像中国人一样切身感受到这个党的艰难曲折,但依旧能从这栋建筑中感受到这个党的伟大辉煌。
一次,王翔在为巴西驻沪总领馆一行讲解完展厅陈列,最后播放了《追梦》的视频,回顾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画面。一位巴西老太太看完后热泪盈眶,她激动地对王翔说:“我从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上看到我们国家的影子,我自己也经历了民族解放的历程,能够产生共鸣。”
一大会址扮演外交“催化剂”角色
去年首届进博会期间,一个由六七十人组成的外国友人团队来到一大会址参观。团队成员都是欧洲企业在沪高管,他们一路看一路问,不仅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还对中国的开放和发展历史颇感兴趣。参观完后,徐明对他们说:“上海这座城市除了中共一大会址,还有许多值得一看的革命旧址和文化遗址,欢迎大家多走走看看,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上海,了解中国。”一席话后,现场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些外国商界人士表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一个伟大的政党。
为了更好地向外国友人讲述建党故事,一大会址挑选了擅长英语的讲解员和志愿者进行培训,去年秋天正式组建了一支英语讲解团队。此外,还为展厅内所有多媒体视频类展项增添了英语字幕和配音,增设了中英双语语音导览服务。
徐明认为,中共一大会址不仅仅是外国友人了解共产党和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地方,它在促进中外交往方面还扮演了独特的“催化剂”角色。
今年,韩国驻沪总领事崔泳杉一上任,就把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列入行程单中。今年是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00周年,崔泳杉同时邀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相关负责人作为嘉宾,出席韩国在沪举办的纪念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共一大会址和中国共产党在外国友人心目中的地位。”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工作人员对一个细节记忆犹新。一次,一个外国政党代表团来到一大会址,看到90多年前的文物整整齐齐地摆在展柜内供游客参观,他们感慨地说:“牢记历史的政党是伟大的,虽然我们党成立时间不长,但回国后所有的档案都要保护好。”
“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念的是什么?”在一大会址馆厅,有一个专门的党员宣誓区,不少外国游客看见一批批中国团队在这里宣誓,总要拉着工作人员询问。“他们在重温入党誓词,回望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听完介绍后,外国友人也会举起手机拍摄下这一场景,“这是很庄重的仪式,可以看得出来他们对自己身份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