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航新村实现近100%垃圾分类准确率离不开“暖心之家”党员志愿者工作室
新技术土办法背后,是决心与恒心
今天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当不少居民区正为如何提高定时定点投放率和分类效果进行探索时,位于长宁区程家桥街道的上航新村居民区已经实现了近100%的分类投放准确率。与2017年10月首次推行垃圾分类时相比,如今居民区1250余户居民日均垃圾减量已超过60%。
能够让地广人多,还拥有售后公房、普通商品房、涉外商品房、别墅、部队小区等五类小区的上航新村“一步到位”实现生活垃圾“两定”分类投放,离不开一支由49名“阿姨爷叔”们组成的党员志愿者队伍。不仅小年轻们看到这些身穿绿马甲的志愿者长辈们心生敬意,要多看一眼手中的垃圾是否分类准确,进博会平安志愿者、小区绿化认养、加装电梯调查都有他们冲在一线的身影——这就是成立两年的程家桥街道上航新村居民区“暖心之家”党员志愿者工作室。
因垃圾分类而生
6月末的一个暴雨天,下午5时不到,家住上航新村的周琴芳阿姨披上志愿者绿马甲,打着伞来到靠近小区大门口的垃圾房。这一天下午轮到她值班,和往常一样,提前几分钟到岗的她熟练打开“绿色账户”积分的刷卡机,协助垃圾分类管理员郭巧元打开垃圾房闸门,等待当天来投放垃圾的邻居们。
“下这么大雨也有人扔垃圾?”面对记者的疑问,周阿姨很淡定,“会的,大家已经养成习惯,每天固定时间来这里扔,风雨无阻。”周琴芳是上航新村一名居民志愿者,也是居民区暖心之家党员志愿者工作室的元老之一。2017年初,长宁区决定在一批自治基础较好的小区率先试点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上航新村也纳入其中。
硬件改造容易,“软件”如何跟上?上航新村党支部书记朱雪菊意识到,光靠传统社区工作法,肯定无法解决垃圾分类这一新事物带来的新问题。因此,居民区借鉴党员工作室模式,成立完全由居民党员自治、街道和居委会指导的“暖心之家”,协助居民区展开垃圾分类的前期宣传和指导。
于是,上航新村陆续组建了一支分类志愿者队伍,每天7时至20时,在垃圾房对居民进行全时段指导;一支由社区党员、少先队员、外来租户和楼组骨干组成的宣传小分队,挨家挨户上门告知垃圾分类的方法并征询居民建议;一支穿着“绿马甲”的巡查队,负责垃圾房的值守、投放引导和“绿色账户”积分的刷卡与兑换。
目前,“暖心之家”已有49名志愿者加入,包括38名党员和11名入党积极分子。虽然只是一个以党员居民为主的自治小组,但“组织不松散、要做就做到最好”的决心,已经感染小区更多居民参与社区建设。
得知“真相”后积极配合
除了志愿者以身作则、孜孜不倦的巡查指导,“暖心之家”里足智多谋的阿姨爷叔们也为各年龄层的居民想到了便于学习垃圾分类的各种办法。
居民张夏萍阿姨也是“暖心之家”的初始成员,擅长文艺的她现如今是居民区合唱队的负责人。在正式推行垃圾分类前,她注意到小区里能歌善舞的居民不少,因此带领一部分文艺骨干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关于垃圾分类的小品:一名乱扔垃圾的小男孩在志愿者们的耐心劝说下,最后成为了一名积极分类垃圾的“环保小卫士”。小品首演于上航新村推行垃圾分类的首日,没想到收获居民们热烈反响,这让“暖心之家”的成员们看到“以文会友”宣传垃圾分类的新能量。
垃圾分类工作逐渐步入常态化,眼下上航居民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新来租户偶尔会混装垃圾,或是在深夜、清晨等未开放时段偷倒在垃圾房门口。此时志愿者们会使出“压箱底”的老办法:翻垃圾袋,从油腻腻的外卖单上查找蛛丝马迹。朱雪菊说,这个办法在大部分居民尚未养成分类习惯时“屡试不爽”,如今随着居民们好习惯的养成,基本“退隐江湖”。但需要“出手”时,志愿者们仍会不畏脏、不畏难地坚持找到住户。一些疑惑志愿者们如何找上门的租户在得知“真相”后深感惭愧和佩服,最终都积极配合做起了垃圾分类。
程家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游雁介绍,下一步街道在市绿化市容局的指导下,将选择部分试点居民区探索生活垃圾分类全程信息化监管,运用GPS定位、物联网称重、手机APP管理等新技术,实现清运车辆全程追踪、分类质量实时监管。新技术和“土办法”并举,每一项“暖心”工作的背后都是一群人的决心与恒心。
服务延伸到更广领域
上航新村居民区地域广阔,从西南角的高登花苑一带步行至东北片的龙柏花苑,来回需要40多分钟。居民区管理也因此面临相应考验,需要不同的帮手。被“暖心之家”成员们亲切称呼为“马丁”的西班牙工程师丹尼尔·马丁内斯,就是这样一位特殊的“编外成员”。
程家桥街道现有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人士4000余人,居住在街道22个小区。去年10月,家住龙柏花苑的马丁成为小区的垃圾分类志愿者,每周有2到3天的下午,他都会在小区垃圾定时投放点“等候”邻居们前来。“我会中文、英文和西班牙文,可以在居委会与外国邻居中间搭建起一座桥梁。”
不仅吸引了各行各业、各年龄层的志愿者,“暖心之家”也将推进垃圾分类的工作劲头延伸到了社区自治的其他领域。“进博会”志愿者、平安志愿者轮岗有他们冲锋在一线的身影,与垃圾分类共同推进的小区“美丽家园”建设也一马当先。现如今走进上航新村小区,一块总面积达300平方米的“绿色小天地”里种植了月季花、杜鹃花、康乃馨、白兰花、桔子树,“暖心之家”成员们还在绿地入口处开辟了一座“瓶子菜园”,将丰收后的生菜定期送往小区老人家中。
“我们还设计了很多服务项目,比如上门理发是现在最受高龄老人欢迎的服务,还有男女重唱队、男声合唱队、读报组等等。”“暖心之家”工作室组长冯大成说,这个由垃圾分类孕育而生的社区党员自治团队,也将像垃圾分类工作一样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为居民带去更多生活便利,为社区带来更好的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