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50余年勘破要案上千起揭秘神探乌国庆如何成“中国福尔摩斯”
近日一位警界传奇人物的辞世引发了众人的追思,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刑事侦查专业人才,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他参与侦破了几乎所有有重大影响的复杂疑难案件,上千案件,无一失手,被国内外同行赞誉为“中国的福尔摩斯”。他就是公安部首席特邀刑侦专家乌国庆。
画面上这位骑车上下班的年近七旬的老人就是乌国庆。就是这位看似普通的老人,到了轰动一时的“张君、李泽军案”、“五·七空难”、“杨新海案”、“彭妙计案”等大要案的案发现场,却是解谜破案的定海神针。
1998年,河南、江苏等四省的接连发生了数十起入室抢劫案,死伤数十人,警方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取证后,依然没有寻找到破案方向。公安部特派乌国庆带领数名专家赶到现场。通过对各省的犯罪现场一一复勘,乌国庆果断提出并案侦查,并通过对现场遗留的信息碎片整理分析,刻画出作案人的形象。
乌国庆:他吃饭是在这里,他拉屎撒尿全部在这里,做那个(蒙面布)也在这里。这个环境我们一看就不像是正常人居住的。根据这些我当时说过,这个人应该是有乞讨的历史。有的墙不高,1米5多一点,这个墙按道理说一爬就过去了,他这样的墙钻了一个洞钻进去的。这个东西是习惯性的,说明他个矮。
通过形象刻画,警方最终将犯罪嫌疑人彭妙计抓获。彭妙计落网后交待了自己伙同他人先后作案数十起的全部事实,而他一米58的身高和早年的乞讨史则完全印证了乌国庆的推测。
乌国庆的破案神技被人们传为美谈,但接触过乌老的人最佩服的是他坚守“现场第一”的执着态度。直到70多岁身体不太好的时候,到了爆炸现场,他还是和小伙子们一样,蹲在废墟上寻找蛛丝马迹。
乌国庆的同事仵建民:(爆炸)现场的废墟一个山头一个山头,不管多少,不管酷暑严寒,他就坚持带着我们一个筛子一个筛子地筛。这是一种责任的力量,是一种探索真相然后找到嫌犯、为民服务的力量。
从穿上警服的那天起,乌国庆的命运就和刑侦联系在了一起。50多年来,他参与侦破了上千起大案要案。1999年,退休后的乌国庆被公安部聘为首席特邀刑侦专家,在这之后的十年里,他每年外出办案时间依然保持在两百天以上。
乌国庆的同事柳佳:把这个工作当成个人爱好,他就有无限的动力,这个我觉得是他身上非常可贵的一点,也是他能够成为专家,成为大师的一个基础。
为了让刑侦技术薪火相传,古稀之年的乌国庆依然坚持到各地刑侦一线,毫无保留地向年轻民警传授经验,将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为人民打击犯罪的共和国刑侦事业。
乌国庆:因为我一生当中从事这项工作,让我说离开这个岗位,我还真舍不得,搞侦查的最高兴的时候就是破案的时候,总觉得那是一个乐趣。
大案难案破案上千无一失手
乌国庆是刑事技术高级工程师,公安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公安部首席特邀刑侦专家。历任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大要案处处长、助理巡视员、巡视员。6月24日,这位“中国的福尔摩斯”,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享年83岁。
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初培养的第一代刑侦专家,乌国庆的名字,与一系列大案、难案、要案的侦破紧紧相连——吉林省吉林市博物馆特大纵火案、张君等人系列持枪杀人抢劫案、河北省石家庄市“3·16”系列爆炸案、辽宁省大连市“5·7”空难案、陕西省横山县“7·16”爆炸案、周克华苏湘渝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
一次次临危受命,一次次立下奇功。上千起案件的侦破,无一失手,使乌国庆成为中国刑侦界的传奇。如何传奇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案例,这也是在乌国庆50多年的破案生涯中,他认为难度最大,侦破过程最为得意的案例,一起疑难案件,最初是由一双脚印开始破获的。
一双鞋印破获疑难“陈平杀妻案”
2003年的9月29日,临近国庆长假,陕西咸阳某小区,一名女子在家中遇害,警方查证后发现,被害女子叫汪玲,是咸阳秦都区检察院检察长陈平的妻子。乌国庆仔细分析了现场的痕迹,随后他推翻了当地警方先前做出的犯罪嫌疑人实施入室抢劫强奸,杀死受害者然后逃离现场的论断,因为他对足迹的分析,发现了一些反常的细节。
乌国庆:这个人现场上留下了鞋印,但是这个鞋印的话,有它的特点。只有侵入现场的鞋印,只有朝里头的,没有朝外头的。
除了这些反常的足迹外,被害人双手双脚被绑,被人用锐器刺伤,这种特殊的死亡状态中同样也隐藏着疑惑。更为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受害者胸部有四处伤口非常集中,但她遇害时却没有反抗,而经过法医的鉴定,这些伤痕又的确是在受害者还有生命迹象之前形成的,这是一种奇怪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乌国庆曾经经办过的上千起案件中还从来没有遇到过,他开始感觉到,这位隐藏在深处的对手似乎在和他进行这一场案中的较量。
乌国庆:人活着,但是说明他没有动。这一点就推测到,这个人当时应该处于没有死,但是不是很清醒的情况下被杀的,就要看看身上有没有别的痕迹。一看没有任何针眼的痕迹。经过化验的话,发现这个人血里胃壁组织里面有安眠药的成分。
受害人曾经服药的情节最初并没有被纳入警方的视线,显然死者的丈夫向警方隐瞒了一些信息。现在,乌国庆开始意识到,死者丈夫陈平的某些说法事实上干扰了警方的判断。
乌国庆:现场上没有剩下的这种药,或者是装这种药的器皿,像瓶子啊等等没有。现场勘验结果也不支持,根本没有。那么不是抢灌的,也不是自服的,也不像是误服的,那肯定是骗服的。骗服就只有和他能够接触的人,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案发后的第108天,咸阳警方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陈平实施了刑事拘留,2005年1月19日,咸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陈平进行了死刑的宣判。
还原现场推土机推出关键线索
对许多摸爬滚打在刑侦一线的民警来说,乌国庆的身影便是“定海神针”。无论多么复杂的案发现场,多么容易被忽略的细节,都逃不过乌国庆的眼睛。他必到案件现场,必求铁证如山,从细微之处发现的线索,往往为案件侦破找到至关重要的突破口,指明正确的破案方向。
公安部特邀刑侦专家王德明:所有的大案件,所有的他绝不会因为这个案件的死亡者或者被害者案件的当事人,因为是个群众他就不重视他,因为是个领导就怎么样,他始终是非常公平的科学的这么一个角度来对待的。
2001年7月16日,陕西榆林市发生了一起特大爆炸案件,公安部在第一时间派出了以乌国庆为代表的专家刑侦小组。
而在现场勘查的过程中,警察发现一名被害人在家中曾藏有炸药,这也许就是这次导致爆炸发生的源头,这名被害人立即成为警方调查的重点怀疑对象,然而此时乌国庆并没有急于肯定这种说法。在纷繁复杂的爆炸现场他反复的观察着,他在一步步试图还原出爆炸发生那一刻的现场原样。
乌国庆:房子塌在炸药库的北边,如果这个人到库里面引爆的话会,应该会炸得粉碎。结果找的过程当中就发现,他这一家人被炸的这一块都在北边。也就是和煤气罐那个方向一样。
根据爆炸现场被害人被炸的一侧和煤气罐属同一方向,乌国庆认为这名受害人在爆炸发生时正在屋里睡觉,导致爆炸发生还有另有原因,他继续在炸坑中寻找,终于找到了关键物证。
乌国庆:我们有些同志能看出正常的情况下的东西,而不容易看出来深被炸的东西。在这个勘察当中,用那个土当时很费劲,又要筛,又要找,又要用推土机来推,结果这时候特别巧在这时候我就看见有一个导火索。
乌国庆的发现带给了案件重大的突破,根据这一根还不足15厘米的导火索,警方迅速将制造了这起爆炸案的犯罪嫌疑人马某抓获。从而避免了一起冤案的发生。
一生专一事耐得寂寞守得清贫
上述案例只不过是乌国庆侦破大案中的个别案例。50多年来,他参与侦破的上千起大案要案,无一出错,堪称中国刑侦界“泰斗”。而有个细节也让很多同事印象深。身为正局级干部,在公安部机关工作时,乌国庆一直是骑车上下班;高龄退休后,每次到公安部,他也都拒绝车接车送,自己骑车或者坐公交车。退休后,乌国庆的工作强度不减反增,每年出差都在200天以上。在少林寺旁破案未进寺,西安出差未看兵马俑,对于各种宴请,他总是婉言谢绝。
在“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评选中,乌国庆当选并被授予“终身成就奖”。乌国庆这样说,作为一名刑侦专家,办案搞侦查,除了有悟性、有能力,对案件敏感外,还要耐得寂寞,受得清贫,敢于担当、勇于负责。我们向他致敬,乌老一路走好!
责任编辑:吴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