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即将实施力争今年底全市70%以上居住区实现分类达标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简称《管理条例》)即将实施,全市正朝着生活垃圾分类全市覆盖的目标稳步推进,力争今年底全市70%以上居住区实现分类达标。
上海垃圾分类工作已进入全面治理、依法治理攻坚阶段。不过,在推进垃圾分类的实际进程中,“加班族如何定时定点扔垃圾”的问题引起许多市民的关注和讨论。
垃圾分类需要市民习惯“不方便”
眼下,本市众多小区已全面“撤桶”,实行定时定点垃圾投放,然而,定点的具体时间段尚难以适应每个居民的生活习惯,比如现在不少小区都规定7时至9时、18时至20时两个时间段投放垃圾。对于早出晚归的上班族而言,何时扔垃圾或成问题。
在日前举行的市政协重点协商办理“坚持源头减量、全程分类、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推进落实生活垃圾综合治理”提案专题座谈会上,多位政协委员不约而同地关注到这一问题。市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主任陆月星表示,垃圾分类最终将大幅改善环境,但这需要全体市民习惯一些“不方便”。他特别强调,垃圾分类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应坚持用系统工程方法打好垃圾分类攻坚战、持久战,最终取得垃圾分类的成功。
市绿化市容局等多个相关部门表示,“定时定点”扔垃圾将分阶段稳步推进,有关单位将根据实际情况推行更加人性化的举措。
居住区垃圾投放点将进行销项式管理
市绿化市容局副局长唐家富透露,今年6月底、12月底,上海将公示16个区、215个街镇(管委会)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考核评分及排名。在推进居住区投放点新建及改造方面,将对居住区垃圾投放点进行销项式管理,年底前完成1.7万个厢房和投放点的改造。据悉,目前全市居住区分类投放点改造完成约1.03万个,其中,静安、长宁、杨浦、松江、崇明、奉贤6区已全面完成改造任务。全市60%垃圾投放点完成容器、标识、收运体系规范配套。
唐家富表示,下一步将从形成良好社会动员氛围、推进分类全市覆盖、基本建成分类收运体系、加强处置设施建设管理、组织《管理条例》执法检查行动等方面推进全市垃圾分类工作。
对政协委员们关注的垃圾末端分类处置问题,唐家富回应称,相关设施建设正全面提速,处理能力也有效增长。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已建成生活垃圾处理设施18座,其中,焚烧厂9座,日均处理能力达1.33万吨;填埋场5座,日均处理能力达1.535万吨;大型湿垃圾处理设施4座,日均处理能力达1030吨。中小型就地就近湿垃圾处理能力日均达3863吨。
分类收运体系建设方面,下一阶段将因地制宜推进减少道路废物箱,6月底前完善全市道路废物箱标识,提升投放指引的辨识度和引导性。此外,各区可回收物回收扶持政策也在加紧出台,将加快可回收物“点、站、场”建设,计划设立回收服务点达8000个、中转站达170座,继续推进浦东、闵行、青浦、金山等区以及市城投集团“托底性”集散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