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频抛副业资产维维股份轻装上阵
“维维豆奶,欢乐开怀”的歌声曾经飞遍大江南北。然而,如今的维维股份因投资酒业、茶叶、煤矿、地产等行业接连爆雷频繁入坑,多元化战略最终成为了累赘。
近日,就2018年年报中披露的业绩、出售资产等问题,维维股份向上交所提交回复函。在业内人士看来,维维股份自2016年提出聚焦主业的战略后,经过一系列的瘦身调整,仍未走出发展的低迷。就目前的局面看,维维股份并未彻底聚焦主业,回归主业仍需轻装上阵。
频繁瘦身
近日,就2018年报中披露的业绩、出售资产等问题,维维股份向上交所提交回复函。在公告中,维维股份表示,贵州醇酒业退出合并范围减少1028.71万元收入。
据了解,2018年,维维股份向控股股东维维集团出售了贵州醇55%的股权。
事实上,出售贵州醇股权只是维维股份瘦身的一个举措。2016年,在“大农业、大粮食、大食品”战略背景下,维维聚焦主业发展,加大植物蛋白饮料的推广和营销。与此同时,维维也开始出售一些业务。2017年,维维出售无锡超科食品有限公司10%股权,确认股权转让收益3806万元。出售湖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0.934%股权,确认股权转让收益1.04亿元。
2019年6月5日,维维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控股股东维维集团代贵州醇支付的往来欠款1.98亿元及利息367.5万元。至此,贵州醇股权转让的相关事项已全部履行完毕。
公开资料显示,维维股份在2016年第二次收购贵州醇后,持有贵州醇55%股权,共耗资3.85亿元。然而自2015年以来,贵州醇连续四年出现亏损。
经过瘦身,维维股份目前业务依然包括豆奶粉、植物蛋白饮料、乳品、白酒、茶叶等系列产品的生产、销售和粮食仓储、加工业务,业务并未出现太大变化。
业绩低迷
根据维维股份年报来看,2018年三四季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亏损3505万元、亏损1.28亿元。公司2019年一季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71.24%。
对于上交所问询三季度业绩下滑的问题,维维股份及中介机构解释为外部因素导致,受销售季节特性以及南北方差异的影响,三季度为淡季。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采用经销商销售的经营模式,年底前需结算相关费用,所以四季度核销入账的市场促销和广告宣传等销售费用会较前三个季度多一些。四季度维维股份的销售费用达1.7亿元,却占全年销售费用的33.28%,公司四季度的销售毛利率为16.55%,相比前三个季度大幅下滑。
同时,维维股份2018年的销售费用为5.02亿元,其中,广告费用达8639万元。与之作为对比的是,研发费用仅为548万元。
对此,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认为,维维股份的回复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维维股份对自身的问题早已了解,根本原因在于研发费用偏低,没有开发出适合各个时间的销售、主打产品未能形成体系化开发的格局。
回归主业不易
回顾最近五年的业绩,维维股份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从2014年的2亿元,持续下滑到2018年的6472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则一直在亏损的边缘,2017年和2018年分别亏损8592万元和2876万元。
从具体的业务看,维维股份目前主要经营业务有固体饮料、粮食初加工产品、动植物蛋白饮料、茶业、枝江酒业等。其中最主要的盈利项目还当属“维维豆奶”,占比53%,烟酒等领域收入甚微,战略回归意愿凸显。
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维维股份在主业没做稳的情况下,跨界到酒业、房地产业、茶业、煤炭业等竞争更加激烈的产业中,反而拖累主营业务,分散了时间、精力和资源。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内地已是维他奶国际最大、最重要的市场,其年营收贡献占比超过60%。而维维豆奶显然仍未在豆奶市场找到突围的方法。
对于如何打破僵局,实现战略回归的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致电维维股份,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战略定位专家徐雄俊认为,维维股份实现战略回归压力不小,因此更应该聚焦饮料主业。从数据看,固定饮料和粮食产品初加工的业绩呈现增长态势,并且维维豆奶具有品牌优势。维维股份应依托品牌、资本和产业链优势围绕豆制品开发适合四季的产品。
北京商报记者李振兴/文
图片来源:维维豆奶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