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时代 文创园区成为城市微更新载体

日期:06-24
迭代

原标题:存量时代文创园区成为城市微更新载体

存量时代 文创园区成为城市微更新载体

存量时代文创园区成为城市微更新载体

几十年前,俯瞰上海,苏州河及交通线沿线密布的工厂,支撑起城市发展的经济脉络。如今,再度打开上海地图,会发现老厂房、旧仓储空间等工业遗存,已蜕变为创意城市的崭新地标。137家市级文创园区星罗棋布,围绕“一轴”(延安路城市东西向轴)、“一带”(中、外环城市金腰带)、“两河”(黄浦江、苏州河)、“多圈”(环同济、环东华)的空间布点,加速“厂区—园区—社区—城区”迭代升级,打造融入周边环境的开放式社区。

市文创办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总建筑面积近700万平方米,入驻文创企业2万余家,入驻企业总营收近5500亿元。在文创成为产业发展新的着力点时,充满活力的文创园区正转型升级为点缀这座城市的风景线。

有温度的城市公共空间

沿着安化路492号台阶拾级而上,穿过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就来到绿意掩映的德必易园。这里曾是上海航天局第八九研究所,见证了我国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经改造重建,这栋老建筑大楼转变为中心城区集聚文创企业的产业园区。美团点评、童石、童年智造、荷瑞会展等众多充满创意的企业从没有围墙的园区起步。

这只是上海文创园区的一个缩影。上海文创园区大致可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末的都市工业园,那时只是对旧厂房、仓库进行简单利用。2004年起,在政府扶持下,文创园区蓬勃发展,现有经认定的文创园区137家。园区版图上,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形成基于旧有工业遗存的横轴状集聚;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周边也形成基于知识中心外溢的多圈状集聚;全市基本形成“一轴、一带、两河、多圈”发展布局。

随着产业集聚效应显现,部分园区结合自身区位优势,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形成核心主导产业清晰、产业特色鲜明等优势。如以网络信息业、软件设计为主题的慧谷软件园、天地软件园、徐汇软件基地等;以创意设计为主题的8号桥、800秀和上海国际设计交流中心等;以时尚产业为主题的尚街、时尚园、东纺谷、时尚谷等;以艺术业为主题的M50、田子坊等。上海德必(集团)董事长贾波说,文创园区是文化的最好承载体,通过将文化和历史注入建筑,文创园区犹如一个个有温度的城市公共空间,成为轻公司资源对接的“大家长”。

可打卡的城市文化地标

“美的街道、标志性的建筑、可打卡的城市文化地标”,这是上海科房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剑对文创园区的定义。

上海科房投资运营的明珠创意产业园内有一条长达几百米的集装箱创客走廊。这里原是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淞沪铁路江湾站旧址。置身创客走廊,头顶上是时不时呼啸驶过的轨交3号线,身旁则是停驻在“铁道”上的绿皮火车,车厢中别有洞天,咖啡馆、书吧颇受年轻人青睐。五颜六色的集装箱散布在站点各处,花店与宠物店为这里增添了一份悠闲气息。园区入驻了国内众创空间蜂巢孵化器、火车老极客工作室、VR体验中心等年轻企业,目前正在进行四期规划,未来将沿旧铁道线,连通铁路文化创意馆和视觉艺术工场。“存量时代,文创园区可成为城市微更新的载体。”

宝山智慧湾是科房投资运营的另一个园区,也是周边居民“打卡”的网红地标。这里曾是上海第三毛纺织厂仓库用地,2016年9月实现转型,红、黄、绿、蓝等色彩明艳的集装箱创客部落成为园区新住户。近三年来,中国首个3D打印文化博物馆、世界最大规模3D打印混凝土步行桥、麻省理工微观装配实验室、网红咖啡店纷纷落户。除商业主体外,以梅派青衣史依弘命名的剧场、宋思衡工作室相继入驻,给园区带来不少惊喜。

迭代升级成城市新名片

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4227.7亿元,同比增长8.9%,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9%。创新正成为城市驱动力。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夏雨说:“上海打造科创中心,应该有一大批创新城区作为支撑点和落脚点。”

上海外环线以内的中心城区大约620平方公里,外环到中环两侧大约400平方公里。这一区域相当一部分是过去的工业、仓储等传统产业集聚地。经过几十年演变,工业区带来的人员聚居形成高密度居住社区,萌发了各种公共服务,最终形成工业区的城市化。而原有传统工业、仓储则逐步退出,留下相当数量的产业空间在这一区域内。“这是上海特有的、能承接创新产业的宝贵资源。”

在交通通达性好的轨交沿线,大量已落成的文创园区成为城市新名片。更重要的是,文创园区本身也在进行从厂区、园区到社区、城区的迭代升级。敞开的大门、完善的生活设施、密布的绿化、可供居民休憩的座椅,都让产业要素集聚的文创园区成为一个生活气息浓郁的大型社区空间。假以时日,基于文创园区集聚的企业及人群,将带动周边城区转型升级。

吐口水+推搡裁判!VAR改判让喀麦隆女足踢红了眼 鄱阳湖水位上涨 再现“最美水上公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