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多家医院推广“一医一患”,看病不被打扰能实现吗?

日期:06-20
看病门诊

原标题:北京多家医院推广“一医一患”,看病不被打扰能实现吗?

一医一患,意味着大夫和患者在一个相对隐私的空间内一对一交流。这也是配套本轮新医改,北京改善医疗服务的举措之一。

在北京多家医院,看病可以享受医生“一对一”服务了。

受限于有限的医疗资源和空间,不少患者都有过和他人挤在一间诊室里向医生提问的经历,遇到不愿意被他人知道的疾病和症状,难免觉得如鲠在喉。随着北京新医改推进,“一医一患”已在多家医院落地,避免多名患者同时在同一诊室内候诊。

哪些医院走在了前面?效果明显吗?新京报记者探访北大人民医院、广安门中医院、宣武医院等多家医院发现,“一医一患”模式基本成为规定动作。不过患者闯入诊室“插话”、在诊室门口向内张望等问题仍存。在一些人流密集的科室,“乱入”现象仍屡见不鲜……

患者按号就诊医患一对一交流

6月20日下午,记者来到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中医院。医院新门诊楼的二、三楼多个科室诊室外都贴上了标识,写着“安静等候,叫号就诊,一医一患,尊重隐私。”正如标识所指出的,所谓一医一患,意味着大夫和患者在一个相对隐私的空间内一对一交流。这也是配套本轮新医改,北京推进改善服务的举措之一。

门诊楼内,诊室大多关紧门扉,但患者能从灯光和电子屏看出每个诊室接诊的状态。诊室外均挂着小型的电子屏,显示时间、日期、大夫的姓名职称及正在就诊的患者名(号)和等候就诊的患者名(号)。

“请1号陈曦(化名)到老年科0262就诊……请1号刘丽(化名)到内分泌0239就诊。”室内广播不定时叫出患者的排号与姓名,提醒前往就诊。在一些诊室,大夫也会打开门呼唤患者的名字。

下午1点10分,一位姓张的女性患者到号,进入内分泌0239科室就诊。随着诊室门关上,她的名字出现在电子屏幕上,期间,没有其他患者进入诊室。诊疗持续了约20分钟,之后,另一位患者进入,张女士随后离开。整体来看,医院就诊秩序良好,没有出现患者扎堆出现在诊室里的情况。

“看到屏幕上的字,我心里有数了,排到了广播会叫,不用我一直等在门口牵挂着。”下午一点一刻,一位患者拿着就诊单来到0236诊室外。这位患者也曾去其他医院就诊,当时诊室里挤满了患者,看到别人排长队,她心里也急,既怕错过叫号,又怕被插队,虽然反感诊室拥挤的秩序,也要和别人一块儿挤着。这一次,她估算了一下自己的排号,知道一时半会还到不了,安心回到大厅等待。

北京多家医院推广“一医一患”,看病不被打扰能实现吗?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所有诊室门上都贴了“一医一患”的温馨提示。摄影/新京报记者马瑾倩

北京多家医院推广“一医一患”,看病不被打扰能实现吗?

朝阳区垂杨柳医院,耳鼻喉科诊室门上贴有“一医一患”提示字条。摄影/新京报记者吴娇颖

多家医院落实“一医一患”就医秩序良好

记者走访的多家医院基本实现“一医一患”,诊室门口贴有提示,患者依照系统叫号入诊室就诊,期间其他患者能保持耐心等待。

6月19日,记者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看到,所有门诊诊室门口均贴有一张提示,上面写道“为了保护您和他人的隐私,请保持诊室内‘一医一患’”。诊室门口有一个两层的架子,前来看诊的病人按挂号顺序把病例排放在一层,将片子放在二层,等待系统叫号,会有医务人员将患者病例和片子一起拿到诊室。

同日下午,记者在朝阳区垂杨柳医院看到,门诊所有诊室门上均贴有“一医一患”的提示,每一诊室门口还有显示“正在就诊”和“等候就诊”名字的显示屏。一些需进行仪器检查的科室门口,贴有“正在检查,请勿敲门”的提示。记者在眼科和耳鼻喉科外注意到,每一位患者就诊的时间约为5分钟。

北京多家医院推广“一医一患”,看病不被打扰能实现吗?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方庄院区,诊室门口贴有“候诊请在诊室外”提示牌。摄影/新京报记者侯少卿

6月19日13时30分,记者来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方庄院区,门诊大楼二层各内科诊室外的走廊内,有20余位患者及家属在候诊,大约半数人因座位不够站在走廊边。二层每个诊室的门上都贴着提醒,写着“为保证每位患者的诊疗质量,请持挂号条在诊室外等候叫号”,门边的墙壁上也贴着类似的提示。

同日14时许,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门诊楼二楼患者较多,尤其是消化内科和普通外科,不少等待叫号的患者拥挤在分诊台前,关注着叫号大屏的信息。记者注意到,人民医院大部分诊室都能实现“一对一”门诊。为了不影响问诊,不少患者就诊结束后都会主动关闭诊室门,后面就诊的患者自行开门进诊室,整个就诊区域比较安静。

6月20日上午,记者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门诊看到,心内科、呼吸科、胸外科、消化科、耳鼻喉科等多个科室,均在诊室门口贴有“一医一患非请勿入”的提示,每个诊室门口有显示就诊和等候患者名字的显示屏,并有广播叫号。

同日下午,记者来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门诊部4楼的西医内科门诊区域,风湿、肝病、消化、呼吸等科分布在三个约50米长的通道内,普通和专家诊室共计38个。专家门诊外等候的人数最多,几乎站满了通道,普通诊室外等候的患者相对较少,座位也没有坐满。现场就医的患者大部分按照秩序等候,一名患者结束就诊后,下一名患者听到叫号再进入诊室,每名医生也都按照“一医一患”标准诊治病人。

仍存在诊室门大开、患者直接闯入等问题

探访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患者就诊时,一些医院的诊室门没有保持关闭,或同时有几位医生在一个诊室出诊,不利于患者隐私保护。还有候诊患者在前一位患者就诊时,直接进入诊室询问,影响医生的接诊状态。

北京多家医院推广“一医一患”,看病不被打扰能实现吗?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脾胃科,诊室敞着门,多名患者扎堆在诊室内。摄影/新京报记者侯少卿

场景1宣武医院、垂杨柳医院

诊室门全程打开多名医生同在一间诊室接诊

宣武医院眼科门诊下午1点开始接诊,四五位患者挤在造影室外等待叫号。“我刚刚散瞳,一会儿还要皮试,没问题之后才能造影,且等着呢”,第四位从造影室走出来的患者说,看诊前医生会来收一遍患者病历,之后按照顺序叫人,散瞳、皮试、造影三个过程都要经历一遍这个顺序。散瞳、皮试过程中,造影室门始终敞开,中间有医务人员出来给患者分发造影注意事项,对患者挤在门口并未有所表示。

下午1点20分,刘大爷从泌尿外科看诊结束,他说自己是下午第二个,所以很快就结束了。泌尿外科诊室门是敞开的,不时有焦急的病人靠在诊室门外,向内张望,有患者拿着检查材料直接走进诊室,坐在一旁等待医生看诊。血液科、呼吸科、泌尿外科、心内科等多个科室在看诊时门是敞开的,记者注意到这些科室大部分有2位医生同时接诊。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垂杨柳医院。工作日下午前来就诊的患者不多,位于门诊一楼的眼科、耳鼻喉科诊室门敞开,每一诊室约有2-3名医生,每位医生诊桌前有1名患者。位于二楼的呼吸科、内分泌科等每一诊室有2名医生问诊,等候的患者都在过道两侧的座椅上等候。“没叫到号的患者麻烦请先出去。”下午1点20分左右,患者较多的消化科门诊室门口,不到半个小时,护士已经“轰”了4、5次闯进科室的患者。该诊室的魏晟医生解释,因为是急症科室,患者较多,光今天上午半天时间,他们就接诊了108名患者。“有的患者等的着急了,就会直接冲进来,这时护士会提醒他们到门口等候。患者也比较通情达理,但整体就诊秩序还有待提高。”

场景2朝阳医院

候诊患者直接进入诊室咨询影响医生接诊

6月20日临近中午,在朝阳医院等候的患者略显焦急。心内科一间诊室门敞开,一位乘坐轮椅身穿病号服的老年患者在家属的陪同下进行就诊,该患者由于无法理解医生的医嘱,显得有些着急。多次交流未果之后,医生情绪也略显焦躁,只能无奈地向患者表示,“看病和痊愈都是需要时间的。”该患者刚被家属推出门外,另一位早早等候在门口的患者就走了进去,在其就诊期间,还有患者趁着门未关紧,探头咨询。

位于五楼的消化科和血液科也出现了患者就诊期间,候诊者不断推门查看的情况。中午时分,分诊台已没有医护人员维持秩序,三四位患者围在血液科一间专家诊室门口,有人靠在门框上,有人通过门缝向里张望,还有的患者直接推开门,打断诊室内的正常就诊。记者观察发现,该诊室一位患者就诊时间约为15分钟。

北京多家医院推广“一医一患”,看病不被打扰能实现吗?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二层,患者等候就诊。因为座位不足,不少患者只能站着等待。摄影/新京报记者侯少卿

场景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

候诊区座位不足有患者自带小马扎

上午和下午开始问诊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不少热门诊室周边的座椅数量“捉襟见肘”,二楼消化内科和普通外科的患者数量明显多于三层和四层,不少人只能站在走道里等待。

记者在二层消化内科诊室外看到一位老人,坐在自己带来的小马扎上,马扎上还带了一个坐垫。老人告诉记者,自己定期来医院检查,“大医院人太多,有时候都找不到坐,诊室门口也没有座椅,闺女怕我站着累,所以就想到自己带个马扎来。”

总体来看,热门诊室、靠近分诊台的区域患者数量最多,座位数明显不够,但通道区域的人流量就少很多,也基本上能找到座位。

6月19日下午,垂杨柳医院三楼的超声科、妇科等候检查的人不少,过道分布着4台自助超声报到机和2台超声取报告机,且由于走道狭窄,显得比较拥挤。记者看到,多位孕妇坐在诊室外的硬座椅上等候检查,有的患者站在门口等候。

6月20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中日友好医院就诊人数并不多,很多诊室外面都有座椅供患者休息。妇产科诊室外面的座位数有些不够,不少患者只能站在廊道里等待叫号。记者发现,尽管妇产科候诊区有提示写着座位应留给女士,但是仍有两三位男士坐在座位上一直玩手机。

友谊医院设置的座位较充足,在内科大厅设有近100个座位,3个诊室通道中各有约20个座位。不过,由于患者和陪同人员众多,下午1点半,有众多患者和家属在大厅、诊室外站立等候。虽然医院开着空调,由于天热人多,不少患者和家属拿着扇子、X光片和病历本扇风降暑。

患者声音

“看病涉及到个人隐私,被人围着很不舒服,父母看病我会在边上陪着,但陪朋友看病,我都在诊室外等着,人家是看病又不是聊天,围着干嘛?因为是中医医院,相比其他三甲西医医院,东方医院挂号和就诊的速度要快一些。这里的医生都是一对一诊治病人,但偶尔有患者提前进来围着等候,只要开了门缝马上有人进去,应该加强秩序管理。”——东方医院等待就诊的管女士

“来医院做检查的时候真是常碰到有的人特别客气地跟医生说‘我就问您一句话’,可是就这一句话就会打断大夫的思路,反正我特别不喜欢在看病时遇到有人插话。”——中日友好医院妇产科等待就诊的郭女士

新京报记者戴轩吴娇颖吴婷婷黄哲程马瑾倩见习记者姚远

编辑张畅校对吴兴发

西藏首起涉黑案一审公开宣判 "黑老大"获刑7年零3个月 优衣库试衣间摄像头系科技公司员工安装 抓捕画面曝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