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婆媳成了“同学”丰宁非遗+扶贫培训备受青睐
新京报讯(记者张羽通讯员刘海波曹艳玲)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结业式在河北丰宁职教中心举行:“培训就要结束了,心中有许多不舍。在这些天里,我们学到了传统手工技艺知识,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由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旅文广电局牵头举办的“非遗+扶贫”满族剪纸、布糊画培训班,备受青睐,“姐妹齐学、婆媳共训、母女同堂”已经成为培训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丰宁“非遗+扶贫”培训班结业式。
丰宁南邻北京,北靠内蒙古,县域面积8765平方公里,总人口40万人,满族人口占62.3%。丰宁历史悠久、满族民俗文化丰富独特,自2008年以来已连续三次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同时还是“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河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目前,丰宁共有各级非遗项目61项,涉及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技艺、民间舞蹈、民间文学、传统戏剧、民间曲艺、民俗等多种类别。
非遗传承人正在给学员讲课。
“为传承满族文化和非遗技艺,我们在建立非遗基地和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基础上,通过举办非遗+扶贫培训班的方式,发掘非遗宝库,助力脱贫攻坚工程。”分管非遗工作的丰宁旅文广电局副局长张艳玲介绍。
为高质量做好非遗+扶贫培训,丰宁制订了培训活动方案,通过门户网、广播电视、微信群及广告形式广泛宣传发动,全县21个乡镇的300多名农村妇女和20多个男子报名参加非遗+扶贫剪纸、布糊培训,其中不乏姐妹、婆媳和母女共同参加培训的身影,300多名学员中有耄耋老人也有总角孩童。根据报名情况,共开4个剪纸班1个布糊班,聘请国家、省、市各级非遗传承人石俊凤等6人作为教师。省级非遗传承人石俊凤老师早上五点起床,中午不休息,晚上十一点多还在不厌其烦地跟学员交流;省级年近60岁的传承人魏文娥老师看到学员热情高涨表示“拼上老命也得把学生教好!”
作品展示。
汤河乡大草坪村50岁的姜桂杰和27岁李琳是8口之家的婆媳,一起参加满族剪纸培训。“能学到一门技术,将来有个收入,能促进脱贫呀。再者就是想带动儿媳来学,她年轻,剪的好,对剪纸传承有帮助。”姜桂杰说。
“这次培训我们村来了16个人呢!”来自波罗诺镇杨树林村的刘凤云和刘凤兰是亲姐妹,她们说学习剪纸技术能陶冶情操,关键是“内心和谐、精神富足”,还能为非遗传承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来自汤河乡下庙村45岁的彭殿华,拄着双拐来参加培训,他和年迈的父母相依为命。“父母岁数大了,不能干体力活,我是家里的顶梁柱,是个残疾人,但是我也不想总靠着低保生活呀,学习一项技术,学好出徒了将来也能补贴家用!”
六岁的杜天晴是培训班年龄最小的学员,“这个孩子悟性好,有潜力,剪的小鱼、小乌龟、蝴蝶、寿桃、花草等有模有样的!”王秀莲老师这样评价她的小爱徒。
石人沟乡凌营村78岁的杨淑珍大娘耳不聋眼不花,体格硬朗,她告诉记者:“自己年轻时就有剪窗花的爱好,听说县里组织培训,姑娘给报了名,我自己在家也没事就来了,老师讲得好,我也听明白了,我学瓷实了,教孙儿辈学,就图一个快乐!下次再培训,我报名学布糊!”
新京报记者张羽编辑张牵校对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