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曝光乱象遭恐吓“小心点”

日期:06-14
每日闲情今日靓汤超市

原标题:记者曝光乱象遭恐吓“小心点”

记者曝光乱象遭恐吓“小心点”

我从西瓜园走来

坐落在广州老城西部的西瓜园,是一处充满传奇的所在。20世纪50年代,《广州日报》在这里诞生,具有悠久历史的西瓜园从此开启了新时代。

走过了66年的辉煌,2019年1月18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搬迁到广州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如同一艘新闻巨舰矗立珠江边,开始了全新的征程。而新闻人躬耕半个多世纪的西瓜园将以文化产业的形式继续文脉传承,更加活力四射。

初心不忘,使命在肩。为此,本报推出大型系列报道《我从西瓜园走来》,回望西瓜园内走过的岁月,牢记《广州日报》人的情怀与担当。

——感恩西瓜园,踏上新征程!

历史见证

百姓生活

百姓生活无小事。改革开放40年来,文化教育、养老和医疗健康的问题一直是社会热点,也是老百姓生活中绕不过去的议题。作为一份扎根于民间的报纸,《广州日报》不但关心老百姓所关心的,而且在甲流、大学排行榜公布等关键时刻,都充分发挥着党报主流媒体的作用,及时为老百姓提供第一手的权威信息。

创刊67年来,《广州日报》既有《每日闲情》《每日靓汤》的绣花针,为老百姓更美好的生活穿针引线;也有调查暗访超市食品安全、咪表收入流向等问题的胆识,不畏压力,披露真相,还给市民一本明白账。

医疗健康是王牌

2009年推出《甲流防治完全手册》,给市民吃定心丸

人类文明进化史,也是一部抗击疫病史。在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疾病来袭时,《广州日报》都会率先向公众披露真相,并开创推出公共安全事件服务手册的先河,帮助读者了解疾病知识,让市民吃上“定心丸”。2009年三四月份,世界多个国家出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同年5月,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国内开始蔓延。这时,“如何有效防范甲流侵袭”成为很多市民迫切关心的问题。为此,《广州日报》在11月9日推出23个版的《甲流防治完全手册》,详尽地集纳了甲流动态、防控专家权威点评以及细致的防控指南,还别出心裁地设计了可爱的吉祥物“西瓜仔”教授预防方法,非常吸引眼球。事后,很多学校和单位都致电广州日报发行公司,要求增订该手册。一些学校甚至还要将手册作为预防甲流的健康教育材料。

健康平台聚名医

“名医大讲堂”推动线上线下健康教育

在媒体中间,《广州日报》在健康医疗领域一直是佼佼者。其中,“健康有约”融媒体项目联合广州地区全部三甲医院,与数百名顶级名医合作,致力于打造华南地区最权威的健康资讯和服务平台,并在线上线下全面发力,推动社会健康教育。当中的拳头产品名医大讲堂和名医微课,截至2018年10月已举行近200场,场均点击量超过20万+。“名医大讲堂”前身为“健康大讲堂”,举办至今已达10年,每期都会力邀钟南山、侯凡凡、吴一龙等众多名医亲自担纲主讲。其中,钟南山院士开讲更达7次之多。专家们对疾病权威精辟、深入浅出的解说,收获了一大批“忠实粉丝”。更有读者称赞大讲堂“权威专业、贴心周到、惠民亲民、功德无量”。在全媒体时代,“名医大讲堂”不断改版优化,还推出了相当于“迷你版大讲堂”的“名医微谈”在线访谈活动,邀请专家在微信群里与幸运读者深度对话。微信访谈的形式非常灵活,符合年轻人的需要。即使是无法请假去现场听讲的上班族,也可以随时了解健康资讯。

养生栏目受热捧

新老广州人把《今日靓汤》专栏奉为“煲汤宝典”

广州是一座饮食之都,百姓喜欢享受美食,也善于食养合一,调理机能。其中汤水就是广州人重要的养生膳食之一。为此,2005年5月18日,广东省中医院药师佘自强受邀在《广州日报》“实用新闻”版上开设了《今日靓汤》专栏,根据不同的时令节气,推出各种汤水,将佐餐、养生和药膳三大特色熔于一炉,很快就成为王牌栏目。在新闻版上教人煲汤做菜,《广州日报》属首创。专栏推出后,一下子赢得了无数女粉丝的心,新老广州人都把这一专栏当做自家的“煲汤宝典”,每次煲汤都会参考一二。从2006年冬开始,《今日靓汤》专栏多次结集出版,每次都受到市民热捧。而佘老也由此被誉为“岭南汤王”。佘老辞世后,《今日靓汤》一度休整。但很快,随着粉丝的呼唤,从2016年5月7日开始,广东省中医院临床营养科的“靓汤姐姐”团队继承“岭南汤王”的衣钵,在《揾食广东》版面和“食在广东”微信公众号推荐营养好汤,继续为广大市民的健康尽心尽力。

文化版面众乐乐

《每日闲情》经久不衰,是百姓离不开的“佐酒小菜”

1998年11月2日,在印务中心一期工程投产的配合下,《广州日报》开始大规模扩版——名牌版面《每日闲情》自此诞生。它的版面设计倾注了历任采编人员的心血,在专栏分布、图片创意等方面都显示出独特的闲适风格,因而能长期在广大读者中形成口碑。2007年,央视调查公司对《广州日报》版面进行评估时也认定,《每日闲情》是一个突出的特色版面,阅读率名列前茅。《每日闲情》的成功秘诀,在于既有《名家手笔》专栏中一大批名家作品的吸引力,也有如《生活百态》的寻常百姓事,还有《早茶闲话》等有味道的短文,恰如海味山珍与青菜萝卜,让不同读者都能找到自己的“佐酒小菜”。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完全属于读者的版面,每一个栏目都完全开放,每个文字爱好者都有参与的空间。

数据时代造智库

GDI智库推出“广州日报系列大学排行榜”,在全国有广泛影响

作为广州日报在全媒体转型期最重要的平台型项目之一,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下称“GDI智库”)推出了“广州日报系列大学排行榜”,自发布以来就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有专家称,作为公益性榜单,“广州日报系列大学排行榜”将对“双一流”建设乃至中国高等教育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以往,由于缺乏信息的透明度,大学排行榜的公信力不高,而国际上知名的大学排行榜基本都由独立第三方(如媒体)来发布的。因此,借着国家高校“双一流”建设和国家有关政策的东风,GDI智库率先和国际接轨,成为第一个“吃螃蟹”者。2016年6月16日,第一份“广州日报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发布,一出街就受到密集传播;当天中午便收到了省委领导的详细批示,对该排行榜给予高度评价。排行榜团队因此受到巨大的鼓舞,也证明:广州日报选择的方向是正确且有价值的。后来,该榜单逐年扩展到高职高专、应用大学排行榜等,填补了国内该领域全样本评估的空白。广州日报作为第三方媒体,收集数据,独立设立指标,采集ESI、SCI等国际公认的数据,使数据更真实、客观、公正。如今,大学系列排行榜打响了品牌,成为广州日报报业转型最重要的产品之一。

暗访调查觅真相

曝光超市食品安全和咪表流向问题,还百姓明白账

在市民无法触及的暗处,总有些欺骗消费者、为利益不择手段的丑恶现象上演。为保障老百姓的权益,《广州日报》做过不少暗访报道,使问题大白于天下。2013年“3·15”消费者权益日临近时,《广州日报》收到不少线报,说天河一高端超市存在欺骗消费者的问题。记者马上卧底超市后厨,揭发了该超市“更换产品标签掩人耳目、切拼霉烂水果以次充好、以各种方式计量造假”等问题,并推出系列报道。报纸出街后,立刻引起监管部门注意。最终,该超市被罚款10万元,付出了应有的代价。2014年底,广州咪表停车费上涨已有数月,但停车费流向成谜。广州日报立即组织“采、编、新媒体”小组展开起底式深入调查,最终把咪表收费4大谜团逐个曝光。首篇报道出街后,一直三缄其口的停车场协会迫于压力,向《广州日报》独家披露了盈利账单“年赚200多万元”。此数据一出舆论哗然,停车场协会不得不举行新闻发布会直面全国媒体。这也使广州成为全国第一个正面回应停车收费利润的城市。然而,停车行业的发布会现场,相关人士却顾左右而言他。为此,《广州日报》调查组随机奔赴各区咪表现场,再次“扫街调查”,在现场亮出结果。最终,协会不再回避,还给了广州市民一本明白账。

■媒体人说

卧底曝光超市乱象遭恐吓

讲述人:刘冉冉,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天河一高端贵价超市高价售卖腐烂霉变水果。”2013年初,工商部门密集收到类似的食品安全投诉。获悉此事后,广州日报记者刘冉冉以打工妹的身份卧底该超市果蔬部,做了3个星期包装工,泡在仓库、后厨、垃圾中转等区域,每天连续工作13个小时以上,发现所谓“高端”的贵价超市管理混乱、后厨脏乱、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发黑长毛的草莓切除烂块返包销售、称木瓜时在计重器上压秤增重、食品安全考试前负责人连夜泄题……她边干活边小心搜集证据,月结前,她带着充分的证据离开。

第一篇报道出街后,刘冉冉在报社办公室写追踪稿时接到一通恐吓电话,匿名人士在电话中扬言:“你以后出门、写稿都给我小心点……”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报社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为她安排了安保人员。

“领导们都说:你的人身安全是最重要的。我当晚9时交完稿,安保的同事就全程护送我回宿舍,之后几天一直如此。”让刘冉冉感到暖心的是,隔天《广州日报》就登报声明,要保护自己的记者,“任何恐吓在我们这里都是不奏效的”。除此之外,她所采集回来的证据都向公安部门进行了报备,公安部门也对来电进行了监听。“我觉得,对记者最高级别的保护也不过如此了,这也是我有胆量一而再、再而三去暗访的原因之一。”

编辑部和记者顶住了巨大的压力,第二天、第三天后续的曝光报道准时出街,最终工商部门对这家超市开出10万元的罚单,而该组系列报道也获评广东省新闻奖。

大洋网急寻“流感航班”乘客

讲述人:任珊珊,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任珊珊仍然记得,刊登在2009年5月3日《广州日报》上的《24小时急搜流感航班入粤客》报道,是她在整个甲流疫情中最紧张的“战役”。

5月1日晚,香港确诊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而患者刚好搭乘了前一天的AM098航班。于是,和该患者同一航班的41名乘客一下子就变成了“密切接触者”(简称“密接”)——这也意味着,广东的应急措施必须升级。根据规定,“密接”应被安排集中起来观察。但是,该航班经上海到广州,其中28位乘客找到了,但仍有13人不知所踪,情况非常危急。

“2日凌晨1时,广东省卫生厅突然要通过媒体发布紧急公告。”任珊珊说,当时事件节奏是以小时甚至分钟来计算的。广东从省一级到相关的地市都开始紧锣密鼓地找人。“疾控部门凌晨2时开完会,紧接着不眠不休地找人。”任珊珊说,有乘客去了外省,所以疾控部门还要和外省卫生行政部门去对接,“可以说是大海捞针。”

其中最棘手的是寻找4名墨西哥乘客。他们预定了广州一家酒店,但没有入住,于是公安和外事部门也行动起来。广东省卫生厅担心失踪的外籍乘客看不懂中文公告,于是首次通过广州日报大洋网发布英文版寻人启事,滚动播出。“消息马上被上海新民网转载。因为他们也要找人,另一方面他们也意识到,这也是广东省卫生行政部门的第一次尝试。”

最后,乘客在上海被找到,在当地接受了隔离。记者和广东省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地。任珊珊说:“从那时候起,广州日报就已能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充分联动。大洋网在播报寻人启事方面也发挥了轻骑兵的重要作用。”

作家找上门投稿《每日闲情》

讲述人:刘亦凡,前广州日报编辑

现已退休的主任编辑刘亦凡是开创《每日闲情》的牵头人之一。他回忆1998年时说,虽然编委会策划了闲情系列,定位为“休闲为主的文艺副刊”,但没有具体的形式。于是,刘亦凡率3位编辑做起了这个栏目,从趣闻、文摘、老照片等入手,一点点揣摩它的风格及内容。“刚开始稿源不足,责任编辑就得常常亲自动手,既当编者又当投稿者,从不同的角度引导读者投稿。也有不少刚进报社的大学生,给栏目写了很多内容新颖的文章。”渐渐地,《每日闲情》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风格,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小品文。“用小品文的形式做见闻,但更为看重文学形式。因为大家看的不仅是见闻,还要看文章的文学性。”刘亦凡说,这形式一出来就大受欢迎,后来对整个中国媒体的副刊都有一定影响,北京、上海、西安等媒体都曾经纷纷前来取经。刘亦凡说,《每日闲情》会选摘作家文章,因此也受到了不少作家的关注。“有些作者见我们转载了他们的稿子,就主动找上门来供稿,说明他们对于栏目是非常认可的。”

■经典摘录

《广州日报》一直以来都心系民生,关注百姓生活。以下这篇《高端超市何以“高级黑”》,就是本报为维护广大消费者权益的发声之作。

高端超市何以“高级黑”

摘录

近几年,由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泛滥,大多数的市民都开始喜欢到超市去买食品,特别是广州,人口众多,肉菜市场覆盖能力又有限,超市便成了许多人购物的首选。但是,作为综合性零售业商场,超市一直是各种消费投诉的重灾区,出的问题也五花八门,例如抽检制度形同虚设、熟食专区卫生堪忧、过期食品去向不明,等等。但是,某些售价昂贵的所谓高端超市,也玩那些小聪明、小伎俩,实在让人大跌眼镜,也让人不得不产生这样的联想:高端超市都如此,其他的超市该会怎样糟糕?

当法规的落实只能依赖商家的自我约束,而一些商家骨子里却没有丁点儿道德的血液,让消费者何以放心?鉴于种种问题,为了保证超市食品安全,广州去年5月份颁布实施了号称“史上最严”的《广州市食品超市经营管理规范》,找出相关规定读一下,“幸福感”油然而生,从从业人员管理,到经营行为管理,从品种经营管理,到质量检验管理,整整7章48条——原来我们有这样详尽甚至接近完美的“标准”。可层出不穷的案例,让我们不得不走出纸上的丰满。

所以,在每一次食安问题被曝光时,最需要追问的是,监管为何又一次被甩在了身后?明天就是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了,自1997年开始,中国消费者协会每年都会设置一个年主题,并将年主题作为工作主线之一,开展全年工作。十几年来,我们“讲诚信、反欺诈”,我们呼吁“明明白白消费”、“绿色消费”,探讨“消费与发展”、“消费与服务”,如今我们是否应该把主题移到“监管责任”上来?用监管部门的每一次行动,让消费者看到希望。

原载于2013年3月14日评论版

作者:本报评论员李光金

广州这49家医院可网约护士 越秀4个小区将微改造